那山那水那树那人
张芳
那山,是云台山;那水,是大汶河;那树,是白杨树;那人,是鲁西村的庄稼人。
故乡的云台山,是革命圣地,红色摇篮,相当于井冈山。云台山下,牛泉鹁鸽楼村,
是莱芜县委第一任县委书记刘仲莹的故乡。云台山上和尚洞,曾是刘仲莹等革命者召开秘密会议,播撒革命火种的地方。此洞浑然天成,风光独特,别有洞天。云台山,是中共莱芜县委诞生地。1991年7月,在云台山下建立了县委成立旧址纪念碑。杨得志将军题写碑名:红旗飘万代。云台山,相传是泰山奶奶的行宫,人称小泰山。每年的三月三云台山庙会,吸引各地游人来此踏青观光。我和妹妹小时候都是背着干巴煎饼步行前往的,虽然免不了辛苦,但是也是魂牵梦萦、十分向往憧憬的事。
离云台山不远,北面就是大汶河。这条河,是十乡八村的母亲河。就是我们泰安莱芜大地上的长江、黄河,滋养了千万泰莱人民。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沿岸的居民来此垂钓。
当年我和小伙伴们常常来此游泳,扑腾戏水,上下翻腾,水珠挂满脸膛,这里是我们的水上乐园。河里的白沙是乡亲们修房盖屋的重要建材,可以说是非常宝贵的天赐财富。
汶河岸边白杨成行,杨柳依依。当微风荡漾,清风拂面,杨树林里曾经是我们的体育课堂。我曾经在此找过知了猴,粘过知了,雨后采过蘑菇。杨树林里也有一些槐树,我曾经在这里摘过槐芽。在白杨树林的旁边小道上我也曾经每天早晨在此晨跑,强身健体。牢记毛泽东主席的嘱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天迈开大步,脚踏实地,心情愉悦,开始活力满满的新一天。
汶河岸边,杨树林旁,有我的故乡——方下街道鲁西村。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村里的乡亲都是我的街坊邻居。这里的人们憨厚朴实,民风淳朴。乡里乡亲互帮互助、亲如一家。乡亲们靠种植小麦、玉米、大麻、西瓜、大蒜、土豆、白菜、萝卜等农作物谋生,发家致富。现在,人们也靠经商,农产品出口积累财富,勤劳善良是鲁西庄稼人的本色。在鲁西村东侧房新农家,有革命秘密联络点——文成书局,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次掩护过革命志士的秘密活动,这应该是鲁西村人引以为荣的地方。莱芜战役,鲁西村的庄稼人也曾经推着小车装着粮食支援前线,全是虎背熊腰、身体强壮的庄稼汉。所以说,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莱芜战役的胜利,我们鲁西村的庄稼人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在莱芜当初大搞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鲁西村人投入了对雪野水库的修建。那时候叫出夫。据说也是十分艰苦的。都是自己背着窝头和铺盖,风餐露宿、面朝黄土背朝天。但是也是扎营驻地、热火朝天、挥汗如雨。看来,鲁西村的庄稼人也是具有革命精神的人民群众。作为鲁西村的庄稼人的后代,我引以为荣。鲁西村的庄稼人,有擅长做点心的刘家糕点,有发展经济,安排就业,专门出口的恒温冷库,有世代传承的京剧团,年年在莱芜区演出获奖。有铁匠、木匠、泥瓦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鲁西村设有幼儿园、小学、初中,至今为止已培养出大学中专学子若干名,为鲁西村的发展卯足了后劲。有镇村两级卫生所,有信用社,有邮局,有大集。可以说是方下街道政治经济文化副中心。今后,鲁西村的庄稼人会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继续艰苦奋斗,努力革命,昂头挺胸,激情满怀,豪迈阔步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康庄大道上。
啊!故乡的山,巍峨高耸;故乡的水,情谊深长;故乡的树,郁郁葱葱;故乡的人,朴实厚道。山高水长,人寿年丰,源远流长,长长久久!

教师:笔名芳原。又名毛杨。爱好写写文章,投投稿,朗诵,画画,毛笔字,钢笔字,篮球,弹弹琴,剪纸,编织毛线和中国结。
投稿加微信zxq13910331606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