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声 古今少年风采
作者:山
表演:山 寒威
本期编辑 秋葵
甲、大家好!自我介绍一下……
乙、大家好!我也是你们的老朋友,山的搭档我是……
甲、朋友们,这不来到6.1儿童节了吗?我想把我近期研究的古往今来的少年成才的成果,分享给大家。
乙、让我们新时代的人有所启发,感受一下古往今来的少年才俊风采。
甲:对呀,如《封神演义》中的“那托”。
乙、哎,哎……你等等,那不是那托是“哪吒”。
甲、对“哪吒”那托闹海。
乙、这不是哪吒那托,就是“哪吒”。

甲:“噢,哪吒,哪吒他七岁为民除害,沙巡海夜叉,把龙三太子扒皮抽筋呐。”
乙、是一位少年英雄。
甲:《三国演义》中的东吴周郎。
乙、哦,这个我知道,小周郎13岁挂印为帅,灭曹兵18万,尸体无处葬埋呀。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少年英雄。
甲、那个,清朝官吏郑板桥,你知道吗?
乙、知道啊,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吗?
甲、对,就是他,那你知道他10岁的时候,给老师改诗的传奇故事吗?

乙、哦,什么?给老师改诗?这个,这个还真不知道,愿闻其详。
甲、那好,我就让你长长见识啊。
乙、你请。
甲、话说这一天,10岁的郑板桥,随老师出外游春。走到一条河边,见一少女尸体仰面朝天,头发散乱在漩涡中打转。见此情景,老师随口吟诗一首。
乙、那诗的内容是什么?
甲、诗曰: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言罢连连叹息,可惜……
乙、好,好诗,好诗呀!
甲、是啊,可此时小郑陷入了沉思。
乙、啊,这怎么又来个小郑啊?
甲、这个你就不憧了,是郑板桥小时候的简称。
乙、噢,还是这样!
甲、沉思片刻后,小郑对老师说:老师,这诗应当改一改。
乙、什么……什么?小郑要给老师改诗?

甲、是呀,老师惊愕,问:徒儿,为何?怎么改?
乙:哎,那个小郑是怎么说的?
甲:他说:老师,咱不认识死者,怎么知道她的年龄?又怎么知道她是被风吹落桥下的呢?又是怎么看到她的三魂七魄呢?
乙、哦,是呀,那老师是什么态度?那肯定是生气了吧?
甲、没有,没有,老师说:那依你看怎么改?
乙、哦,这回要看小郑的表现了?
甲、是呀,他十分沉痛的吟道: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乙、好,改的好哇!哎这时老师又是什么态度?
甲、老师听后连连点头称赞,说道:你这样善于观察,尊重事实,肯动脑筋,前途不可限量啊!
乙、嗯,不错,少年英才,少年英才呀!

甲、是呀,那么近代,我中华民族少年英才辈出,如雨后春笋呀!
乙、是呀,大量涌现出各类少年英才,真是生机律动蓬勃发展呐!
甲、如,抗日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不怕牺牲,把日寇带进了八路军的包围圈,牺牲时,年仅13岁呀!
乙、还有刘胡兰,13岁就参加革命游击队。
甲、好,那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这个你知道吧?

乙、嗯,知道呀,我还知道,建国后我国组成第一个大学少年班,宁铂等88个天才少年,被招进中科大。
甲、近几年还有内蒙古的王恒屹,记忆超群,5岁,他不仅已经熟练掌握了400多首古诗词,还认识了3000多个汉字。
乙、简直堪比神童也不为过呀!

甲、还有内蒙古的……
乙、得了……得了……我懂,我懂。少年强,中国强啊!可我觉得你……你怎么尽说内蒙古的少年英才呀?
甲、哎,内蒙古也是咱大中国的一个缩影吗?
乙、哦,也是,这话没毛病。
甲、更重要的是因为我的家乡在内蒙古啊,哈……哈……
乙、嘿……
合: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