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艺术前沿》绍兴艺术会所,艺术家黄景藏接受了《艺术前沿》采访。
艺术家简介

黄景藏,1962年1月出生于西藏,1987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正教授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陶瓷美术家,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青花分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市昌江区政协委员会委员,景德镇市劳模,景德镇市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职于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景德镇陶瓷技师学院,受聘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陶瓷协会副会长,江西省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委员,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海南省委员会文创艺术中心研究员,贵州民族大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成员,景德镇学院陶瓷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同时中国轻工联授予黄景藏工作室首批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其在2018年“高职中职陶瓷专业教学创新发展之研究”课题(批号KTJX1621748),荣获教研成果“一等奖”,多项陶瓷发明专利,在专业文献上发表论文4篇,专著一本。
现场采访
本次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景藏老师的对话从他出生于艺术世家的启蒙经历谈起,八零年代的景德镇为了继续向世界讲述“瓷都”故事,政府特批指标,保护有特殊工艺的匠人发扬其陶瓷技艺,年仅15岁的黄老师便被父亲黄卖九老先生带进厂内学习。
作为陶瓷世家一员的黄老师深谙艺术创新的重要性,他跟随父亲学习花鸟20年后,开始寻找自己的艺术之路。黄老师在查阅文献时发现景德镇青花分水人物存在空白,便投身其中,潜心钻研,终有成就。在艺术创作上,黄老师坚持学习传统不重复、学习别人不重复、总结自己不重复的三不重复原则,他认为创作需要富有激情的思想和冲动,重复的绘画会让人失去对创作的热情。


问及黄景藏老师对自己众多荣誉的看法时,黄老师告诉我们,这些能让他被更多人所了解,同时有更多同仁指出他作品中的好坏,这对他的创作是有利的,同时这些名誉时刻都在鞭策黄老师坚持更好的创作。
近两年黄老师创作了自己迄今为止比较中意的作品——《瓷源之路》,该作品光是创作准备就耗时一年半,最终耗费8个月绘画完成。《瓷源之路》描绘了在景德镇鼎盛时期陶瓷文化交流以及陶瓷出口海外进行文化传播的场景,也是景德镇历史以来最大的陶瓷,在青花分水领域也具备划时代的意义。

《瓷源之路》
技艺需要传承,为了继续发扬青花分水,黄老师同时扮演着教师和师傅两个身份,在对待自己的学生与徒弟上,黄老师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学生时,黄老师常在创作技法上给他们提建议,要求夯实基本功;对待徒弟,黄老师则更像一名父亲,既有责任将自己的手艺传承给他们,又教导他们注意自己的品行,只有品格高尚,其作品才会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他也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在学习陶瓷技艺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技法工艺,加强创作的造型能力,丰富内在表现,最后融入自身情感将其创作。
《引福驱邪》 高41cm 肚围83cm

《引福驱邪》 高41cm 肚围83cm
对于新兴的陶瓷艺术理念,黄老师认为用青瓷色釉突出表现它的造型很关键,现在很多年轻人将青瓷的特征表现在现代造型上,来表达一种时代前沿的创作理念,黄老时候觉得很有意义,他也坚信未来的青瓷之路会一片光明。
访谈尾声时,黄老师谈及之后的艺术创作规划,目前他正在研究如何让青花分水中国画的水墨效果更加浓厚,怎样的造型表现能让它的韵味更深、更加奔放。他认为自己还是要以学生的身份行走在艺术这条路上,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纠偏。
此次来绍,是黄景藏老师作为嘉宾参加在绍兴博物馆举办的《宋韵生辉——绍兴·景德镇陶瓷艺术作品展》,他赞叹绍兴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此次绍兴与景德镇携手办展,既加强了两地文化艺术的交流,也让大家能够深入了解青花分水,他觉得这个展览举办得很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