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江雪》,可算得上是历史上最孤独的一首诗了。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为什么说柳宗元的《江雪》,是历史上最孤独的一首诗?
先看看诗所描写的环境:所有的山上,连一只飞鸟的踪迹都没有,所有道路上,连一个人的踪迹也看不到。江面的一叶孤舟上,一位披着蓑笠的渔翁,正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诗人用“千山”、“万径”,目的是为下面两句中的“孤舟”和“独钓”画面作陪衬,如果没有“千”、“万”两字,那么“孤”、“独”两字就平淡无奇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本来是极平常的事,是最一般化的形象。但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大背景下,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变成极端的孤寂、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作者把客观环境写得如此寂寞、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任何一个人身居这种环境中,能不感到孤独吗?
有人会说,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俱寂,环境如此空灵沉静;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静,性格是如此孤傲。这又怎能说是一种孤独呢?理解这首诗,不能只单独看诗歌本身,要把它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结合作者的处境去理解,否则就会断章取义。
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那么,柳宗元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中写下这首诗的?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就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政治上的失意,并没有让他失去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他通过赋诗著文,来排遣心中的郁闷,“永州八记”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以上是我们后人的分析。作者柳宗元在当时的政治和自然环境中,是否真的感到孤独呢?我们再回头仔细品味这首诗,竟然发现,这是一首藏头诗,“千万孤独”,这还需要多说吗?
所以,把这首诗放在柳宗元被贬官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就不难得出,《江雪》是历史上最孤独的一首诗的结论。
写于2020年4月13日
修改于202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