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担 漆
——青氏老辈传说
文/青延森
这是发生在丰李乡小作村青氏家族的一个真实故事。即使今天听起来也仍然令人感慨!
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946年。
当时,洛阳是国民党统治区,小作村归关林区管辖。
这是阳历十月的一天上午,青秀奇,青氏族人洛河牛庄一脉第五代子孙,一大早起来心里堵得慌:这是什么事嘛!没有向位全景借钱,给他管账的位仲其也没在账上找到记录,可他竟敢大声地向我讨账:“其法(青秀奇小名),你借我的五个大洋啥时候还?”
“没有,我从没向你借过钱!”尽管当时青秀奇义正词严的大声陈述事实,但事后心里还是有点惴惴不安。
位全景何许人也?竟使得青秀奇如此紧张?
这个位全景是青家胡同街坊,村里保长的护兵,就是保镖,长枪短炮(手枪)齐全,趾高气扬。地多钱多,放账收贷,还雇有专门的管账先生,就是位仲其。依仗财多势大,有理没理,声高气粗,有时候说话比保长都占地方。这人有多坏?说不好,反正和保长干了一些坏事。后来小作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其罪行进行彻底清算,位全景和保长一起被公审枪毙,这是后话。
不能说青秀奇紧张得没有道理。
就在上个月的一天,位全景对李姓街坊说:“进朝,你借我的三个大洋啥时候还我?”“借你三个大洋?”李进朝一脸茫然。
“没有钱?”位全景瞪着眼睛大声喝道“想赖账是不是?!”扭头对管账的位仲其说:“打开帐,让他看看!”
位仲其看了看主人,打开账簿,翻了几页,说:“X月X日李进超借款,有这回事。”
李进超不敢吭声了,他不识字也看不懂别人的帐,他只知道自己没有借钱。三块大洋,是小户人家好几个月的收入,那么大的数字可怎么还?一肚子的窝囊气,那年头,能向谁讲理?
听说,就在前几天,李进超不知道从哪里弄到钱,乖乖地归还了位全景。想到这里,青秀奇额头冒出了冷汗。
老辈常说,要勤俭持家,耕读传家。这些年兄弟几个守着几亩薄田,辛勤劳作,再加上有点木工手艺,日子有些起色。大儿子青福农闲时也能上几天私塾学堂,长长见识。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没成想出现了这个事!古人言,没事不惹事,有事也不能怕事——因为怕也没用,得想办法!
小姓弱族受人欺负,自古如此。要想改变,需要财富和人才。听人说,家族要兴旺发达,当期靠财富,中期靠姻亲,长期靠人才。青秀奇觉得,不服输的决心和努力也很重要。五六年前,二侄子青龙去关林当壮丁,身体不合格也得顶缸不让回家,当时兄长青秀营到洛阳城里请本家大哥帮忙:事情解决,二侄子青龙回家了,后来保长对老青家还很客气。
世事变迁,现在,保长由刘姓换成了林姓,就又不一样了?我们不需要客气,不欺负我们就行!可正在欺负我们的不是保长,是保长的护兵!
青秀奇头脑快速转动,清理着思路。长辈说,遇到困难,能请人帮助也是智慧。
他走出青家胡同,来到西街长兄家。青秀奇亲兄弟三个,青秀营居长,青秀奇行三。兄弟成家后分户居住。兄见弟急着过来,还以为地里庄稼出了什么事,听其说完,想了一想,说:“刚好,我下午去洛阳城里办点事,晚上不回来,你明天来再说”。
第二天下午,青秀奇来到兄长家,兄长告诉他,昨天到洛阳城里,没有见到本家大哥青XX他们兄弟几个,他们在铁路邮政有公职,事多经常外出。但去了义勇街青家府上,到了染坊见了大当家XX妻子李氏夫人,嫂子交代,说遭讹诈勒索这事,以后对方不再提便罢,如果再提,不要害怕,你们就这样这样……青秀奇认真听着:“好,我记住了”。
之后,第一天,什么事没发生。第二天,也没发生什么事。青秀奇真不希望发生什么事。但到了第三天,不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第三天上午,在青家胡同的大街上,位全景叫住了青秀奇,粗声大气说:“阿,其法,你借我的几个大洋准备得咋样了?”
“我没有借你钱!”青秀奇条件反射似的想这样争辩,可管账的位仲其当时不在身边,再一次跟他讲账上没有的理也不管用。“这样吧”,他按照洛阳城里大嫂的交代,“上个月我从卢氏带回来一担漆,放在城里的染坊里了,还没结账……”
“一担漆!洛阳XX染坊!好!”漆是染坊染布用的重要材料,一担漆可值不少钱,位全景带着几分得意地走开了。
望着位全景离开的背影,青秀奇不禁纳闷:借钱还款不赖账这是做人的底线,可讹人坑人的人有底线吗?难道有钱就可以仗势欺人?上天会报应的!他这样想。善良人总把别人也想的善良。
几天后的一天上午,位全景和他的管账先生位仲其,一起到洛阳城里去了。他们来到染坊大门旁边的营业大楼,“XX染坊”四个金色大字,门头高悬,闪闪发光。大楼四开间,两层木架结构,大门开在一层中间,一楼是各种染布售卖展厅,二楼是大掌柜办公房。一楼负责布料销售业务的王掌柜接待了他们。
“我们是小作青家胡同的,青秀奇说这里有他一担漆……”一米八身高的王掌柜站起身,从里间走出来仔细打量着这两位客人:说话人中等个子,有四十来岁,声音瓮声瓮气,流露出一种摆谱骄横之态,跟在旁边的小伙子浓眉大眼,倒显得有几分斯文秀气。
“小作青家胡同?倒隐约听说过一点,具体情况盯不真。二位客官请稍坐喝茶,我去去就来见多识广的王掌柜推猜着二位的来意,笑着招呼。
几分钟后,王掌柜从二楼下来:“大掌柜一会儿见你们,这会不得闲,我先带你们到咱染坊里面看看!”
王掌柜领着二人走进染坊大门,好大的排场:厂区只怕足足有十几亩地大,最南面是两栋六开间大房子,靠西临街的一栋是成品仓库,整匹整匹堆放的蓝、黑、紫、红、灰,各种纯色布料几十种,几个工人在装卸整理;靠东的一栋是材料仓库,多种漆料根据包装颜色不同分门别类,错落有致,不只一担漆,有好多好多,两个保管员在点件算量;从南往北看去,三个又粗又高的大染缸由西向东一字排开,几十个穿蓝黑色工作服的工人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着……
“那边正在生产,咱们就不过去了。”王掌柜指着北边染缸说。位全景和位仲其瞪大眼睛看着应着,不知道位全景有什么感想,只听位仲其感叹:“好大的业产,得投入多少钱阿!”那是小巫见大巫的感觉!
世人都喜欢比较,比较本身没有什么对错,关键是看和谁比,比什么。一米八的个子,与潘长江比,那就是高人,可与姚明比,那也只能是矮子!比较可以使人骄横,比较也可以使人清醒。位全景今天的被动比较就清醒不少,如同井蛙面对江河,刚才的那种摆谱之态不见了。
从染坊厂区出来,王掌柜把二人领回到营业大楼一楼里间会客室,茶水早已摆好。大掌柜从楼上下来了!
女掌柜不胖不瘦,职业装束简洁干练,目光坚定从容,大气中透着精明,仁厚里藏有严厉,不怒自威,也没有客气话。只听她说:“我这个人喜欢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她指着王掌柜,“他们都是知道的”。她停了一下:“你们二位有什么事就直说!不用绕弯!”盯着位全景,目光炯炯,横眉冷对。
“……嗯,没事,没事”,位全景看看位仲其,位仲其又看看位全景,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位全景说话。
“没有?!来城里看看,我们也是欢迎的。”女掌柜又停顿了一下,口气和缓,不紧不慢地说:“我们家大当家的,铁路上事务多,家里的大小事情很少管,上午去开封了,说过两天回来……”
位全景以前只是模糊听说,刚才从王掌柜那里才知道,女掌柜口里说的大当家的,是指在铁路机务段当段长的青XX。听说那人有好几个头衔。刚才在染坊厂区门口看到,两个双岗卫士装束如同正规国军,腰间的短枪在位全景眼里若隐若现。
女掌柜接着说,大当家的,让我给两位街坊带几句话。他说,街坊邻居能相互帮助,最好!如果不能,至少也要和睦相处。小作青家胡同的几位本家兄弟,他是知道的,老实本分,谦和宽厚。如果他们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的,你们只管来城里告诉;如果有人想坏心思歪主意,我们不知道便罢,知道了,就一定会认真到底!末一句话她明显加重了语气。
女掌柜说完目光扫视了一下位全景,最后说:“我有事得出去一下,王掌柜陪二位客人吃了午饭再走。”说完站起身,随外边进来的一对青年男女出去了。
这边,王掌柜客气的请位全景二人去染坊食堂吃饭,位全景说什么也不肯,再三说家里有事得赶回去,王掌柜也并不多留。后来的事情就没有悬念了,位全景的所谓几块大洋自然不敢再提了。不知道他想了啥办法,还和青秀奇的大侄子青合娃关系搞得不错,后来为大侄孙保媒,说定了本村东街的娃娃亲,倒是为青家成就了一段好姻缘。
有人总结说,国家要发展,内部靠团结努力,外部靠和谐安定,小家又何尝不是呢?
现在的新社会,真好!
作者简介:青延森,汉族,洛阳洛龙区丰李镇小作村人,企业财经工作者。多年来,在《工人日报》《中国税务报》《中国农业会计》等全国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种文章十余篇。其中,2008年1月在《工人日报》上发表的《人事档案托管费收的不合理》一文,对后来政府决定全面取消人事档案托管费,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现已退休。爱诵读,喜读书、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播讲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