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魁 姜金水 孙弋番 何玉寒摄影报道)

六一儿童节,在平顶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二楼会议室,一群朝气蓬勃的老兵,正在欢度自己的节日。他们之中,不少人年过半百,但是心态却像年轻人一样。他们用诗词表达心声,纵情歌颂光荣的党、歌颂伟大的祖国、歌颂勤劳的人民,歌颂英雄的军队,歌颂美好的生活。许多人回顾3年来的成长过程,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2021年6月1日,在平顶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就业创业促进会的关怀下,平顶山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国学诗词专委会成立了。
短短3年时间,这棵幼苗沐浴着阳光雨露,搏击着风雨冰霜,郁郁葱葱,茁壮成长。
何爱民赋诗一首,《庆祝国学诗词专委会三周年》:
秩岁恰三载,
功卓绩不凡。
初创十几士,
方今聚众贤。
奖誉等身加,
诗文盛万千。
诸般益善事,
桩桩美名传。
群体如一家,
和谐凝成团。
帮扶弱势群,
心系环卫圈。
人人学雷锋,
爱心勤奉献。
群体多举措,
激情勇当先。
星璨月明亮,
群英才华展。
弘扬正能量,
红色基因传。
大美专委会,
高寒眺望眼。
时代新征程,
奋蹄再登攀。
一首首诗词大气磅礴,一声声朗诵慷慨激昂。
韩选中、杨彦东、张志玲、潘金安、张兆维、于启善、刘海涛、张郑生、
高站理、赵衷州、姜金水、何玉寒、冯洪涛、孙弋番、郭志、李成魁的诗词,
都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和奋进的力量。
华为平顶山店青少年宫负责人王天亮和刘书霞以及工行王蔚平参加活动,并热情为大家服务。
3年来,老兵们笔耕不辍,在重大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
党的二十大召开等重大政治活动时,组织开展诗词朗诵活动40次,
创作诗词4000篇以上,并且出版一部诗集,受到社会广泛的赞誉,市图书馆作为优秀读物向读者推荐。
把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作为自己的使命与担当。大力宣传退役军人工作的经验,推动双拥工作顺利开展。报道最美退役军人事迹,宣传优秀兵支书。
在中央台、《头条》等各种媒体发表文章,撰稿20多万字,读者800多万人。在鹰城广场设立双拥宣传栏,宣传抗战老兵和抗美援朝老兵的英勇事迹,为他们拍照片,写诗词。
积极参加平顶山市“尊崇杯”文化娱乐活动。连续3届取得优异成绩,获奖76项,其中特别奖、一等奖10项,成绩斐然。
积极投身抗疫斗争中去。哪里疫情最严重,哪里就是老兵的战场。他们在雪寒中拍照,在风雨中执勤,在露天吃方便面,用生命的危险保护群众的安全。
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赓续红色基因。多次自费去红色根据地学习。去叶县桐树庄瞻仰红九军纪念碑,去宝丰县参观刘兰芳艺术馆,去鲁山县城参观“纪念任应岐烈士诗书画作品展”,
参加鲁山县委、政府颁授《任应岐烈士证》活动,去新城区文化艺术中心参加任应岐烈士事迹展览,去郏县祭拜烈士陵园。在市烈士陵园举行庆八一祭奠先烈活动,给老八路(军分区原司令员)钟飞过生日,慰问抗战、抗美援朝老兵,慰问烈士父母,参观学习平顶山马克思主义文化馆,在香山寺树雕馆学习国学文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二十大召开后,大家立即写诗词畅谈心得体会,在《平顶山日报》发表。
学习雷锋见行动。我们多方筹资5000元,连续在市区繁华地带,宣传雷锋事迹。从今年3月5日起,永久性进行宣传。
大家多次捐赠善款,帮助弱势群体,尤其是困难学生、环卫工人和困难老兵,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走向美好的明天。
这支队伍有许多先进人物。有的多年来赞助困难学生和残疾人,有的乐于奉献,有的7年来为环卫工人赠送免费爱心粥,有的积极抢险救灾,有的跳进水中、冲进火海救人。有的历经3年奔波收集材料,宣传红九军英雄事迹。
大家积极参加植树造林,为居住高层的老人安装电梯,新春佳节为老兵和市民义写春联,为市妇联创建“最美家庭”拍照,协助做好优待证发放工作。先进事迹就像天生的星星数不完。
不少读者赞扬这些老兵,“个个都是活雷锋”。这个集体3年来每年都被中共平顶山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和就业创业促进会评为先进单位。
202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