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因其独特的自然形态而得名。当你登山观望,蜿蜒起伏的自然山势,犹如一条巨龙静静盘卧。当我驻足山下,抬头仰望的时候,发现那高高的山顶,就像巨龙昂起的头颅,两只大大的眼睛目视前方,望着远处的花草、树木、山石、溪流,仿佛一位母亲在欣赏着依附在自己身边的孩子们。那张开的嘴巴,像是在呼唤着什么,又像是在大声喝吃着什么,还像要吞噬什么。望着这满山满野的绿色,我想,这条被黛色浸染的巨龙,一定是陶醉在这青翠欲滴的画卷里,那张开的大嘴是它发出的惊异和赞叹。当然,它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它就是这副画卷的主体,是吸引我无数次抬头仰望、凝视的龙山。
我们沿着平坦的水泥路,从龙尾处缓缓而上。天公作美,此时的他已收起那些牛毛般的细雨,层层云雾萦绕山间,给这座山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这里原始植被茂密,溪水淙淙,异草怪木俯拾皆是。奇石林里,怪石峥嵘,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尤其是那"人面石"更是惟妙惟肖,形象逼真。他眼睛微闭,鼻子上翘,嘴巴轻合,静静地躺在那里。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又好像在倾听远处的松涛。看上去他是那样的安然、宁静。在他
脚边我沉思良久。我羡慕他躺着的姿势,更羡慕他所处的地方。他被各种层次的明丽的绿环抱着,被波光荡漾的绿水映照着,被清脆的鸟鸣袅绕着。我想,一个离开纷繁世事,静享这片绿意的人,一定能活出人面石的模样吧!
当然,在这些形态各异的石头里,不得不提到的,还有那块立在山脚下的"葫芦石"。它底座宽阔,中间狭细,头部圆润,微微倾斜,看上去的确像一个可容人间珍宝的葫芦。它被摆放在一个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的红色亭子里,这也足以看得出它的地位非同一般。 龙山是一块风水宝地,据说,2003年金来集团公司的董事长韩金来,带领员工开发龙山时,从地下挖出了这块葫芦样的巨石,并经考古家论证,此石是亿年前大自然给龙山留下的镇山之宝,如今被龙山人称为"如意宝葫"。"如意宝葫"的出现为这座延绵的青山增添了灵气,也带来了一份悠远的神秘。
我们就这样在这条青龙身上盘绕着。当行至它腹间的时候,太阳出来了。它柔柔的,轻轻的将那层层雾气撩拨开来,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明朗起来。山脚下的龙潭在阳光下泛着涟漪,那些花草树木山石都争抢着,将自己的影子投进那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我想,它们一定是想将自己的另一种美展现在我们眼前,用它们的无与伦比打开我们的思绪,撞出我们的灵感。我扶在栏杆上,远远眺望着那一池的风光,我的心也随着那份流动的美,开始
荡漾。我忍不住打开手机的镜头,给自己来了一个自拍,让自己与这一池风景一起定格,一起美丽。
朝阳峰、仙人洞、石门居、扶日峰、落凤台、滴水崖等等,每一个景点都镶嵌在一片绿色之中,用不同的姿态讲述着它们久远的故事和传说。那些千年的松柏,伸展着它们原始的枝条,在新鲜的阳光里呈现出它们茁壮的生命力。那些晚春的小花在我脚边灿烂着,让我把对春天的记忆带到这幽静的山里,给弱冠之年的我涂上一层绿意和芬芳。
"绿掩朱墙,阴垂碧瓦,问道外谁家精舍。"一路走走停停,在那抹浓浓的绿中,一扇宽大的朱红色大门吸引了我。门没有上锁,门的两旁种着豆角。豆角一串串挂在架子上,就像挂起主人的喜悦与勤劳。在这举目无人家的深山里,独他一家。我有心去问问这是谁家精舍?也有心想了解这精舍里的主人。可是,行至门口,我还是停下了脚步。因为我不想我的好奇惊扰了这山里的恬静。
微风吹来,那山谷里泛起绿色的波涛,碧波轻荡,就像用丝线绣出的一幅锦绣图画。难怪古人常用锦绣来形容江山,我想,那是因为丝绸天然的光泽,恰如太阳光类似吧!细细思想,那些在太阳下连亘的山峦,水光潋滟的湖面,也只能用最美的丝织品来形容。
龙山也不例外,它那绿色的山,绿色的水不仅显现着它的丰沛与充盈,更显现着它如丝般的秀丽!
作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