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日寻芳杏山村
文/苏林
2024年5月26日,宁阳县凤凰山诗社赶赴宁阳县葛石镇杏山村对党支部书记张英伟进行了独家专访……
一
上午十一点,我们来到了杏山村的食堂。食堂餐厅宽敞明亮。还没到开饭时间,食堂的餐厅已来了十几位老人,他们三三两两地围坐在餐桌闲聊等着开饭,他们面色黝黑,年龄都在七十开外了,有个老太太喜不自禁地说:“天天大包子,可好了,比家里吃的强多了”。
食堂操作间一尘不染、整洁有序,七、八个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戴着工作帽在忙碌着。今天的菜是辣椒炖肉,饭是包子、豆扁糊豆,热气腾腾的包子已出笼不少了,满满一锅的辣椒肉片还在炖着,一位社工说:“包子每天都有,包子馅一星期不重样”。
我们同行的三个人都吃了个包子,味道很好,包菜馅的,包子皮有麦面的清香味。
我们离开食堂时,断断续续地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向食堂赶来,每个人都喜气洋洋、脸上笑盈盈地。
二
初夏时节的杏山村一派祥和,街上很安静、整洁,街边屋角都透着新绿,村外的麦子一片金黄,快要割麦子了。杏山村在葛石镇的西北部,杏山就在村东头。抗日战争时,这里爆发过“杏山阻击战”,陈光将军在这里指挥过战斗。中共宁阳县临时工委就是在这里成立的,中共宁阳县临时工委作为中共宁阳地方组织的第一个县级领导机构,在发展党组织、扩大抗日武装、建设乡村抗日政权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宁阳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进程。杏山村有一千三百多人,是葛石的一个大村之一,现在在村里常住的有四、五百人,以老年人为主。
三
村书记张英伟的家在食堂附近。张英伟五十岁左右,中等身材,他平静的脸色透着一副从容不迫,他坚定的眼神、铿锵的语气透着一股不屈不挠。张英伟原来自己经商,2017年,镇党委找到他让他出任村书记,当时村里的两委已经瘫痪,他接过了这副担子。
当时的杏山村是宁阳县唯一村里没铺水泥路的村庄。张英伟决定先修路。村集体没有收入,钱从哪里来呢?他不顾家人反对,把积攒的15万元拿出来,当年8月1日就启动了修路工程,随后又筹资30多万元,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杏山村长期缺乏饮用水,不少农户要到好几里路外挑水。张英伟看在眼里愁在心上,2018年,他垫支1万多元,钻了两眼深水井,为解决水井的补水问题,又在杏山脚下硬是“砸”出了一个深达十几米的蓄水池。为解决铺设管道的资金问题,他四处奔走,多方筹资。2018年底,把甘甜的深井水送到全村402户群众家里,彻底解决困扰杏山村人世世代代的吃水问题。
路通了、水通了,老百姓的心气也顺了。张英伟受到村里人的交口称赞,乡亲们都衷心拥戴“他们的张书记”。后来村里在荒山坡上种杏树,他在村里广播一下通知,村里上至八十的老人、下到十岁的孩子都涌上了山,一下午就把一千余棵杏山栽上了,“满山遍野都是人,场面震撼人心,外地送杏树苗的人都感叹不已……群众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张英伟很感叹地这么说。
“那两年,天天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张英伟的父亲突发心梗,他因为忙着修路脱不开身,竟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谈到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张英伟觉得很愧疚,眼角泛起泪花。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张英伟创办益民合作社,对土地实行集约化管理,并从事面粉、面条加工等。2021年5月份,整平面粉厂地基时,张英伟指挥倒车,不慎双腿被撞,肌肉大面积损伤,一个多月才能下地行走。“当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我才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得趁活着的时候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张英伟深有感触地回忆道。
担任书记后,张英伟发现村里有的老人、智障人吃不上饭,“他们都是最可怜的人,有的老人失去自理能力后,整天饿得前心贴后背,就寻短见了”。2020年村里就有四位老人“非正常死亡”了,张英伟非常震惊。张英伟现在的家这个地方原来就是一户智障家庭,一个老太太带着三个智障儿子在这里生活,房子非常破败,一家人整天吃不上、喝不上,张英伟把自己平地上的家让给了这家人,自己搬到这个地方。他决定开办爱心食堂,解决老年人、智障人的吃饭问题。
食堂办起来后,每天中午蒸包子、磨豆浆,本村残疾人免费吃,80岁以上老人收一元钱,70岁以上老人收两元钱。实在不方便的,由志愿者送到家里。“随着基础设施完善,张书记要求越来越高,让我们变着花样做饭炒菜,不光蒸包子、磨豆浆,还炸油条、烙馅饼、包水饺、熬稀饭,炒各种家常菜,本村群众都可以来吃,象征性交点钱就行。” 杏山村“两委”成员赵秀连说:“食堂一天也不能停,吃上食堂的热乎饭,他们就能活下去,张英伟书记这么说”。
四
爱心食堂的开办,就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村民纷纷过来做义工,村里组织了志愿者工作队,张英伟的爱人徐丽敏做队长,她们每天除了做饭、分饭、洗涮,还要给20多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把饭送到家里。村民张荣,是最早报名的志愿者之一,尽管今年她已76岁,腿部也有残疾,但几乎天天都准时来食堂“上班”。三年多来,没有一个志愿者退出,志愿者服务队解决了食堂的用工问题。
我们徜徉在杏山村的大街小巷,徜徉在杏山脚下,杏山的“杏岭丹菲”曾是著名的宁阳八景之一。我们感叹杏山村人、感叹英伟书记的创举,胼手胝足的他们正在缔造一个“无处不饱暖”的社会,而“无处不饱暖”是历代儒家士人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他们正在创造历史。
张英伟,是一位践行自己誓言的共产党人,更像是一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儒家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