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敦煌】
再游敦煌偶得
翠柳
在河西走廊遥远的西北方,
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敦煌。
她,是圣地的之最,
是文明之窗。
是历史的长河,
是岁月的岚光。
她,是黄沙漫卷,古道遐荒。
大漠孤烟,落日河长。
她,
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辉煌。
是丹青的馈赠,
每一笔,每一划,
写尽了丝绸之路的春秋怆凉。
古寺钟声,韵深悠扬。
心头回荡,久久难忘。
我轻抚那历史的痕迹,
仿佛听见,
风雨中传来的驼铃声响。
她让我感受到,
千年不变的信仰与希望。
我轻步而来,
穿越隧道的时光。
拾起那散落的璀璨星辰,
每一颗,
都是千年的诉说,
每一粒,
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铿锵。
莫高窟中,佛像静立,
眼眸低垂,慈目清良。
她们的目光,
穿越了千年的尘埃,
依旧温暖如初,亲善安详。
耳边的风铃,忽远忽近叮叮。
壁画之上,飞天舞动,
衣袂飘飘,
宛若仙姿
倒提着琵琶羽衣霓裳。
她的笑容,
如同盛开的花朵
美的神韵留畅。
在岁月的长河中,
永不凋零万古流芳。
敦煌啊,
你的美,
不仅仅在于你的自然风光,
你的美,
更在于
你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辉煌。
你的美,
是文化的瑰宝,
让人敬仰。
你的美,传承了
人类的文明和谐与梦想。
敦煌,敦煌,敦煌
你的美让人向往,
你的美,
在我的心中,
永远闪耀着光芒。
赏析:
翠柳的《美丽的敦煌》是一首充满对敦煌深情赞美与向往的诗歌。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敦煌的自然之美、历史之韵和文化之魅。
开篇引人入胜
“在河西走廊遥远的西北方,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敦煌。”开篇即以地理位置的遥远和明珠的璀璨来比喻敦煌,立刻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也为后文对敦煌的赞美铺垫了基调。
自然与历史交织
“黄沙漫卷,古道遐荒。大漠孤烟,落日河长。”这几句描绘出了敦煌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敦煌,既是自然的奇观,也是历史的见证。
“她,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辉煌。”这一句将敦煌拟人化,赋予了她生命和故事,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敦煌的低语,感受到她的历史深度。
文化之魅
“古寺钟声,韵深悠扬。我轻抚那历史的痕迹,仿佛听见,风雨中传来的驼铃声响。”这部分将读者带入了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氛围中,古寺的钟声、历史的痕迹和驼铃声响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文化气息的画面。
“莫高窟中,佛像静立,眼眸低垂,慈目清良。”这是对莫高窟中佛像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佛像的庄严和慈祥,也体现了作者对敦煌文化的敬畏和赞美。
情感真挚,赞美深情
“敦煌啊,你的美,不仅仅在于你的自然风光,你的美,更在于你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辉煌。”这一句是作者对敦煌美的全面评价,不仅赞美了敦煌的自然风光,更强调了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辉煌。
“你的美,是文化的瑰宝,让人敬仰。你的美,传承了人类的文明和谐与梦想。”这两句更是将作者对敦煌的赞美推向了高潮,表达了作者对敦煌文化的深深敬仰和对敦煌所承载的人类文明和谐与梦想的赞美。
结尾余韵悠长
“敦煌,敦煌,敦煌你的美让人向往,你的美,在我的心中,永远闪耀着光芒。”结尾部分以反复咏唱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敦煌的深深向往和对她美的永恒赞美,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也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和回味。
总的来说,翠柳的《美丽的敦煌》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的诗歌。它成功地展现了敦煌的自然之美、历史之韵和文化之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敦煌的深深热爱和向往之情。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现已退休。爱诵读,喜读书、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播讲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