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著名军旅作家杨闻宇散文,(名利二题)在[散文百家]上刊登。恰因我二阳发烧入院治疗草草一览,就觉此文立意非同一般!出院后仔细阅读,品味其中,深感这是一篇紧扣时代脉博,联系实际,充满哲理,向文艺创作中痼疾冲锋的檄文!看得出作者为此事先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博览群书,尋访古今中外名人雅士,专家学者.对此问题的认知和態度。引经据典,反复论证,是作足了功课的。
作者在文人的名气一文中,针对(古贤者认为建立功名是行世的最高标准)这一思想,明确指出,当功名二字渐渐脱节,就会重于名气,出现虚实之分,且差异惊人,逐步形成讲究虚名,追求利益的现象。作者根据人的思想观念形成过程指出,人追逐名利思想非先天就有,而是后天形成的,暗喻人的一生都要严格规范自已,避免落入追求名利的泥淖。作者还重点阐述了人的名声,存在真假两种现象,靠附庸权势,拉邦结派,送礼行贿得到的名声是靠不住的。只有凭自已的能力水平,在实践中积壘形成的真绩,赢得的群众公认才称得上真正的名气。作者在文章中告诫文坛工作者,名声对文人来说,是利弊相关的一个坎,难于避免。大文人喜欢别人捧,小文人善于捧别人,相互利用,造成文坛不正之风。
作者在文章中明确提出,从事文艺工作者,要看淡名声,不应高看自已,这是对大家的忠告。作者提出这几点意见,是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文坛自身建设需要,必须引起重视认真解决。
作者在一本书的联想一文中,列举了中国历史上,从曹丕认为文章是不朽之盛事,和后来的一本书主意,两件事都贯穿着一个道理,即文章起了作用。所以至今存在人一生中出一本书是很荣耀的事普遍追求。杨闻宇一生从事文艺创作,出了二十几本书,但其中最早出版的日月形色,是自已花了印刷费出版的。受经费限制印刷粗糙,错讹难免。后人知者不多,自已也想悄悄忘却了事。
杨闻宇69年西北大学毕业,继而入伍从军。1976年进入兰州军区机关工作,在军区机关工作28有年,又为军区主要领导从事过秘书工作。按常规像杨闻宇这样的条件,其人脉关系和办事条件应该是非常方便的。用外界人的话说,这简直是囊中取物,不费吹灰之力。可谁知杨闻宇出书竟是自已花钱。是杨闻宇的作品不受欢迎吗?不是!杨闻宇首出日月行色,1992年发表于雨花杂志。2007年成为湖北省高考试题之一。这篇近千字的短文,这些年来,得到各方高度评价和认可。其评论文章远远超过文章本身数字十倍以上。其它文1章大都在人民日报扑,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杂誌刊用。有的作为中学教材……到2023年3月26日老友管益农,突然从手机中发来此文一帧照片,并附有短信,这事才重新提起。
杨闻宇堪称是散文大家,为什么出本书,如此困难,这充分反映出杨闻宇的人品,文品的真实本性。杨闻宇西安灞桥人,吃关中馍,喝渭河水,在灞河边长大,人纯朴的像灞桥垂柳,树干僵直向上,枝条茂密修长,直线下垂,别具风采!杨闻宇在位时,一身戎装,退休后身穿一件夹克,至今说着陕西方言。杨闻宇的文章始终坚持了写陕西的人和事,提炼引用陕西当地方言,充分体现了古长安三千年的文化沉淀。这就是杨闻宇做人的规范,写作的文风。这与一些当权者不顾外界影响,请人代笔编写个人传记回忆录,公款印刷吹嘘誇耀自己,形成明显对照。当代著名军旅作家杨闻宇应邀来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读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