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信天游的缠绵》
沿淮/安徽
信天游,那悠扬高亢、缠绵雄浑而婉转的歌声,宛如一朵飘浮在陕北天空的云,在黄土高原的沟沟岔岔间回荡。每一个音符,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陕北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我曾有幸在陕北考察,那片被烈士鲜血染红的高原,信天游是蘸了火、浸过酒的。在那里,我结识了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志愿者小王和小刘,他们用不标准的普通话为我们介绍陕北的山水人情,用甜美的陕北腔为我们唱信天游。那歌声,仿佛是从黄土地深处涌出的一股清泉,流淌在我的心间,让我陶醉其中。
信天游多以爱情为题材,它极力渲染和表现陕北人对爱情的颂歌、对生命的赞美。每一个词看似普通,却蕴含着刚直不阿、朴实豪放的情感,以及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大胆热烈的追求,真让人感动。
“第一次到你家,你呀你不在,你妈妈打了我两呀么两锅盖。第二次到你家,你呀你不在,你爸爸打了我两呀么两烟袋。第三次到你家,你呀你不在,你家的大黄狗把我咬出来……”这首《三次到你家》的爱情歌曲,简单而真挚,让人回味无穷。在小刘的教导下,我们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大家一起唱着,歌声在车厢里回荡,让人感受到了信天游的魅力。
陕北的美食也常常出现在信天游的歌声中,“煮了个钱钱下了个米,大路上搂柴瞭一瞭你!”“妹子开门来,妹子开门来!哥哥给你提了一条羊腿腿来!”“黄米馍馍热油糕,哥哥你在外能吃饱?”这些夹杂着美食的信天游,不仅让人垂涎欲滴,更让人感受到了陕北人民的热情和好客。
信天游,是陕北人民的精神寄托,是他们情感的宣泄和表达。它那缠绵的旋律,如同一根纽带,将陕北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这片黄土地上,信天游将永远传唱下去,成为陕北人民心中的永恒。
《绿色的葳蕤在风中摇曳》
沿淮/安徽
在那片宁静的角落,绿色的葳蕤在风中轻柔地摇曳着。
那一抹抹绿意,仿佛是大自然最灵动的笔触,细腻地描绘出生命的活力与韧性。它们像是一群绿色的精灵,在微风的轻抚下,欢快地舞动着身姿,每一片叶子都闪烁着生命的光泽。
风悄然拂过,绿色的葳蕤便开始了它们的表演。它们摇曳的姿态是如此优雅,如同翩翩起舞的仙子,轻盈而又曼妙。那微微颤动的叶尖,似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有欢喜,有忧愁,亦有对未来的憧憬。
细细看去,每一根枝条都蕴含着力量,它们承载着那茂密的绿叶,任由它们在风中舒展、摇曳。叶片与叶片相互摩挲,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宛如一首轻柔的小夜曲,在空气中缓缓流淌。
这绿色的葳蕤,在风中摇曳着,将生机与希望传递给每一个驻足观望的人。它们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不息的律动,让我们沉醉在这一片绿色的诗意画卷之中,久久难以忘怀。那风中摇曳的绿色,是大自然最珍贵的馈赠,亦是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慰藉。
文/沿淮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号沿淮。实名周士水,凤台人 ,中共党员,曾是淮南日报通讯员,为县.市.电台.日报用稿2000多篇,如安徽日报头版《一杯清茶送乡长》《一丝不苟的好会计》加编者按。是诗词世界签约诗人。个人集:曲一本《一曲长歌恨》,词一本《一词荷花淚》;诗集《蒲公英吟》,《曾经的那一朵玫瑰》即将出版。现载入淮南市凤台县毛集特区(毛集)。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