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涞源:“果”有新意

在涞源县走马驿镇东走马驿村旁,打眼望去是郁郁葱葱的果润家庭农场。时兴宇 摄

果润家庭农场总经理贾彦利进行技术介绍。耿静 摄

工人忙着给苹果套袋。时兴宇 摄
“普通苹果一斤也就三四块钱,我们这儿的苹果,光20块钱一斤的就有好几种。”说这话的,是涞源县果润家庭农场总经理贾彦利。给他底气的,就是眼前这些排列整齐、打眼望去郁郁葱葱的大片果园。
5月26日,初夏时节,探寻最美乡村,“恋乡·骑行保定”走进涞源县果润家庭农场。100余亩的果园内,一颗颗乒乓球般大小的青色幼果挂满枝头。几名工人正在忙着给苹果套袋,手起纸落间,一个个苹果便安全入住了“金纸屋”。
涞源县地处太行山深处,八山一水一分田,独特的山地小气候使种出来的水果色味俱佳。
新品种
红富士种植面积从90%降到20%,新品最高卖到每公斤40元
“看今年这长势,苹果亩产量4000多斤应该没问题,平均每亩能卖5万多块钱。”贾彦利告诉记者,果润农场以“鲁丽”“维纳斯黄金”“王林”“三优富士天红2号”等苹果品种为主。
46岁的贾彦利,从事果树种植已有24年,2016年开始承包经营果园。
“那个时候苹果也好卖些,为追求产量,园子里90%的品种都是红富士。”贾彦利实话实说:“但即使长得再好,也架不住种红富士的人多,价格也就高不了多少,如今,我这果园红富士苹果只剩下20%左右了。”
时代在变,市场在变,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也在变。
2021年开始,贾彦利在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专家的帮助下,逐渐减少富士品种的种植面积,陆续选育种植了“鲁丽”“斗南”“维纳斯黄金”“王林”“三优富士天红2号”“瑞雪”“瑞香红”等早中晚熟新优品种。
“开始种植的最大阻力来自市场,新品种苹果怎么卖?价格大众能不能接受?”回忆起当年的种种经历,贾彦利依然难忘。
经过市场调研,贾彦利发现京津、内蒙古对苹果新品种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于是便点对点邀请客户过来品尝。口感甜脆的“鲁丽”,色泽金黄的“维纳斯”,极耐贮藏的“王林”等新品种,获得客户们一致好评,市场的大门随即被打开。
年头好的时候,“王林”“维纳斯”“斗南”的一级果每公斤能卖到40元钱。
新技术
水肥一体化节水50%同时节约肥料30%,水肥漫灌成历史
贾彦利着力在果园的升级改造上下功夫的同时,技术迭代更新也正在悄然进行。从铺设滴灌带,到浇多少水、施多少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就成为贾彦利应用科技种树的重要“帮手”。
“过去施肥‘一炮轰’,水往哪儿去、肥往哪儿聚,导致营养不均、长势不一,现在水肥一体化,分阶段按需施肥,实现节水增产,这就是科技种树。”贾彦利说。
水肥一体化技术,直接把作物所需要的肥料随水均匀地输送到作物的根部,使其“细酌慢饮”。一年下来,果润家庭农场这片果园可以节水50%以上的水量。同时,大幅度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又节省了至少30%的肥料。
新技术的使用,也让贾彦利的果园愈发红火。
而今,他的苹果源源不断销往京津冀、内蒙古、山西等地,以绝佳的品质,备受市场青睐。2023年苹果产量12万公斤左右,全年总产值达到200余万元,吸纳周边农户用工1000余人次,农户年人均增收6000余元。
新未来
多重技术保障特色种植,新品牌助力产业发展
小果树,大产业。如今,在涞源县像贾彦利一样通过种植果树致富的农户不在少数。
矮化砧木密植栽培技术、小管出流水肥一体化技术、天然发酵有机水溶肥技术、有机固体废弃物等栽培方式,配以打草机、旋耕机、喷雾机、杀虫灯等设施装备,优质高产、绿色高效、有机循环的果树农业发展思路正在涞源形成。
酒香也怕巷子深。
为提升涞源果品影响力,涞源县也坚持把果品产业作为助农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该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果农和专业技术干部多次外出学习考察,重点学习果园选育要领、创新做法及突出成效,不断更新拓展技术人员及果农管理种植理念。
同时,该县抽调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关键点进行全程指导、跟踪服务,以“手把手”的示范教学引导和帮助果农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增加收益、降低风险。
提升科技含量同时,涞源县也在努力降低物流、储藏成本。目前,涞源县农业农村局正在着手在县域内建设4个200吨以上的冷库,逐步实现果品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全县果树面积在7000亩左右,100亩以上的有10户,小亩数的有70余户。未来,我们将在果品规模产量、产业结构、果旅融合、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共同发力,补齐短板弱项,加快构建与全产业链相匹配的现代果品产业体系,让苹果、桃子映红乡村振兴之路。”涞源县农业农村局股长周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