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叨叨令】
游塔尔寺见商业气息偶得
翠柳
金钱气息浓如蜜,
佛门净地无寻觅。
香烟缭绕皆为利,
信徒寥落成鸡肋。
你省的也么哥,
你省的也么哥,
叨叨令里
咱愿佛光除去铜钱气。
赏析:
【正宫·叨叨令】游塔尔寺见商业气息偶得
这首【正宫·叨叨令】由翠柳所作,通过对塔尔寺游览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圣地商业化现象的深深忧虑和期望。
一、开篇点题
“金钱气息浓如蜜”,开篇便直戳主题,用“浓如蜜”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塔尔寺商业气息之浓厚,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感官冲击。 这不仅为全曲定下了基调,也为后文的展开做了铺垫。
二、对比强烈
“佛门净地无寻觅”,紧接着上一句,用“无寻觅”的表述,与“金钱气息浓如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突出了商业化对佛教圣地纯洁性的侵蚀,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无奈和惋惜。
三、深入描写
“香烟缭绕皆为利,信徒寥落成鸡肋”,这两句进一步深入描写了塔尔寺的现状。香烟缭绕本是佛教圣地常见的景象,但在这里却成了商家追求利益的手段;信徒寥落,曾经的圣地如今却成了无人问津的鸡肋。这两句既是对现状的深刻揭示,也是对商业化现象的强烈批判。
四、情感抒发
“你省的也么哥,你省的也么哥”,这两句是元曲中常见的口语化表达,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无奈。而“叨叨令里咱愿佛光除去铜钱气”则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期待,希望佛光能够除去这浓厚的金钱气息,让塔尔寺重回往日的宁静和纯洁。
点评:
起承转合
起:开篇“金钱气息浓如蜜”,直接点明了塔尔寺的商业氛围之浓厚,起到了很好的起兴作用。
承:“佛门净地无寻觅”,承接上文,进一步强调了在浓厚的商业气息中,佛教净地的纯净和安宁难以寻觅。
转:“香烟缭绕皆为利”,转折之处,揭示了香烟缭绕背后的商业目的,与前面的“佛门净地”形成鲜明对比。
合:“叨叨令里咱愿佛光除去铜钱气”,结尾处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希望佛光能够驱散这些铜钱气,回归清净。
构思巧妙:
作者巧妙地通过描绘塔尔寺的商业气息,与佛教的清净、安宁形成对比,从而引发读者对商业化对传统文化冲击的深思。
意境描写:
“香烟缭绕”和“信徒寥落”两个意象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让人对商业化现象有更直观的感受。
对仗工整:
“金钱气息浓如蜜”与“佛门净地无寻觅”在结构和音韵上都形成了工整的对仗,使得语言更加和谐,节奏感更强。
修辞手法:
“金钱气息浓如蜜”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商业气息之浓厚;“信徒寥落成鸡肋”则采用了象征的手法,用“鸡肋”来象征信徒的稀少和佛教圣地的冷落。
动词应用:
“无寻觅”中的“寻”字,表达了作者想要寻找但难以找到的无奈和失落;“缭绕”则生动地描绘了香烟弥漫的情景。
语言精练:
整首散曲语言简练,没有多余的修饰,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让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并产生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正宫·叨叨令】通过对塔尔寺商业化现象的描写和批判,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圣地纯洁性的维护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商业化对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冲击和侵蚀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现已退休。爱诵读,喜读书、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播讲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