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与中国农历芒种(二首)
杨淑明
五言诗
世界环境日与农历芒种同日,乃巧事也!图中翁婆二人有心而为,捡漏拾遗,兴致有加。又与青年欢言而交,趣味实足。细而品味,故吟之。
芒种环境日,
天作地合巧。
农人一晌获,
机轮抢时早!
翁媪拾遗穗,
欢声言中表。
躬身甘辛苦,
粮中藏温饱!
二
边山青青枝色新,
肥地黄黄留遗根。
浓茬密株知麦盛,
快收速存抢时分!
夫妇老来绕有致,
颗粒虽少惜如金!
富贵贫穷皆如是,
食为天性归朴真!
作者简介:
杨淑明,男,1952年出生,笔名易理,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自幼酷爱文学,在从事医疗工作的同时,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已出版发行《易理诗词选集》,现正在写作文学体医学作品《黄帝内经外传》《全通医学集义》等章回体小说。医学方面,在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中西医贯通”新的医学理论“全通医学”。系“全通医学”创始人,享有独家冠名权,在理论与实践的合理贯通理念指导下,在多发病、疑难病诊疗方面,功效卓著,求诊者遍及全国。现任曲师大兼职教授,诸城全通医学研究院院长,日照诗词学会理事,《文学与艺术》签约作家,世界诗人文学院院士,世纪诗典研究中心研究员。先后获得2021年最具影响力杰出诗人奖、2021作家排行榜十大年度人物,2022年当代文学奖、精品工程奖暨全国最受读者喜爱的十大作家(诗人)、全国第十届十大最美读书人等奖项和荣誉称号。系青岛同成集团董事长,易经与国学研究会理事长。
【附录】
相关链接·小资料:一
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保护日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是联合国鼓励全世界对环境的认识和行动的主要工具,也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世界环境日自1973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该日也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环境方面进展的重要平台。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领导下,每年有150多个国家参加。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公司、非政府组织、社区、政府和名人采用世界环境日品牌来倡导环境事业。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总称世界环境保护日。
2014年4月24日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的、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2024年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表声明,表示202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聚焦“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南宁举行。
相关链接·小资料:二
二十四节气之一芒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丙,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种”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农历书说:“斗指丙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