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嫂子其人
嫂子姓夏叫凤竹,娘家河南周口的,姊妹六个排行老二。周口是个很了不起的地方,大思想家老子是鹿邑的,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是项城的,项城莲花味精曾经风靡全国,郸城高考折桂夺冠考上清华北大人数众多目前更是名闻遐迩。敢想敢干,是周口人最大的特点。
上个世纪80年代,十五六岁就辍学的夏凤竹正赶上市场开放,与同村本族的大伯大叔、大娘大婶一道风风火火闯世界,走南街闯北街、上西集赶东集学做生意,买卖过羊、宰杀过牛、刮过羊肠子、收过牛羊油等。天生就是做生意料的她,无论什么买卖,一学就会、一看就懂,没人不夸。
那一年,已谙在家靠父母、外出靠朋友的夏凤竹,从老家周口地区来到驿都地区新迁县千年古镇柳桥镇考察生意行情,很快就与集镇所在地的石庄大队前进生产队的老队长、妇女队长、队会计熟络起来,在三人的帮助下收购羊肠子、牛羊油运回周口出售赚个差价。后来就请三人代购收集,自己定期来回收取货。
一日,老队长召开队委会,会议不是商量生产队的事而是夏凤竹的事。老队长说:“大家看到没有,夏凤竹一来咱队,咱队的人就活泛起来,以前那些‘投机倒把’的人好像一下子睡醒了,纷纷重操牛羊肉买卖行业,做点正当买卖,多少都能挣点外快贴补家用,这是凤竹给咱带来致富的信息,咱得把这姑作为咱队的摇钱树、聚财盆留下来”。“那咋留啊?”队会计问队长。
妇女队长说:“我先探探口风,看人家姑娘的婚事定没定,没定咱就有门道,成与不成试试看”……“这事就由妇女队长办”,老队长吩咐道。
不久,三人又开碰头会,妇女队长汇报说:“夏凤竹是娘家的顶梁柱,娘家也不富裕想给娘家多干几年,虽然说媒的踏破门槛,凤竹姑娘不是相不中人就是相不中家,婚事还在拖着。一家有女百家问,咱就把咱队里俊帅的小伙让凤竹姑娘挑,说不定就相中哪家的啦”。“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就从咱几家开始,让小伙子们以帮助夏凤竹收货装车为名,创造接近夏凤竹的机会,赢得她的信任和好感”,还是老队长老谋深算有心机。生产队不大,姓氏比较杂,有常、马、姚、许、杜、李、白、张、蒋等十来个姓,几十户人家,年轻的俊帅小伙有一二十。通过接触,妇女队长发现夏凤竹虽然对众小伙都是有说有笑,但是独对倒插门外来户张家的小子张添福有意思,于是就趁热打铁想把两人的关系挑明,让张家早做打算,让凤竹的娘家人早来相亲。
过了几天,凤竹的娘家爹妈在老队长、妇女队长、队会计的陪同下走进张家三间砖混堂屋和一间矮小的灶屋。堂屋中间两边用秫杆编织的隔段隔开,一张土坯条几和一张老式八仙桌,靠近东侧的隔段放着一张既当长凳又当床的土坯床,想必是添福添才兄弟俩睡的;东间一个粮食屯、一张床,床也是土坯床,应该是瞎奶奶和添水添薪姊妹俩三人睡的;西间盛放衣被的一个老式箱子、一张木制床,不用说床是添福爹妈睡的。看罢堂屋又看看灶屋,灶屋一大一小两口锅、一个案板、一口水缸,虽然说房屋收拾得很干净,但是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一家七口人挤在三间破屋里不说,吃的还是河水,风竹妈当时脸就由晴转阴起来,真像豫剧《朝阳沟》中的银环妈初进朝阳沟一样。善于察言观色的老队长,立即请凤竹的爹妈到自己家坐坐,一边安排队会计到集上买菜,一边让自己的老婆生火烧水,好说歹说总算把凤竹的爹妈留下来吃顿午饭。
其实,那个年代的农村都很穷,家家户户都是土里刨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队长家比张家的条件好不到哪里去,最多也是一个席上一个地上。午饭后,无论如何挽留,凤竹的妈就是不同意多住几天,由于错过了乘车的时间,老队长只好找来一辆机动三轮车由妇女队长陪同把凤竹的爹妈送走。
据回来的妇女队长讲:“一回到周口,凤竹的妈就同凤竹闹翻了,一个坚决不同意嫁到张家,一个死活非张家不嫁,母女俩各持己见,互不让步。凤竹妈又是哭又是闹,又是撞头又要上吊,哭闹无果后,又以断绝母女关系相要挟。夏凤竹向爹妈跪下磕头辞行,哭着说:我选的路我自己走,我挑的婚事自己做主,日子过好了是我的福,过不好我认命,啥时候混出头啥时候回来看恁二老,混不出个人样子,全当你们没有生过我这个闺女或者就当恁这个闺女死了。”
凤竹妈听闺女这么绝情地一说,心如刀割,伤心欲绝,撕心裂肺地哭道:“都是我作的孽,我咋生出这样一个绝情的冤家,一个人嫁到恁远的穷窝窝,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