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丰收丨河北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云端”拓销路 麦香飘全国
作者:任振宇 魏浩然

主播正在线上推介旱碱麦产品。任振宇 摄
随着黄骅旱碱麦知名度进一步提升,面粉、面花、挂面等产品销售火爆。各经营主体紧跟潮流,发力“线上”,拓展旱碱地农产品销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旱碱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力电商搭“快车”
“各位朋友,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旱碱麦面花礼盒,它用本地旱碱麦面粉制作,带着浓郁面香,特别有嚼劲儿。”在河北银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络直播间内,主播正在向广大网友推介旱碱麦礼盒系列产品。近段时间,银海农业适时调整营销方向,瞄准火热的节礼市场,在诸多旱碱麦面食中,主推礼盒系列产品,促使销售额不断攀升。
河北银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旱碱麦种植基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公司以本地旱碱麦为原料,积极创新旱碱麦面食品类,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化生产模式相结合,在做精馒头、面条等传统产品的同时,还根据不同节日生产相应特色产品。
产品好,还要俏四方。在持续深耕线下渠道的同时,银海农业聘请专业团队拓展网销渠道,推动产品亮相东方甄选河北行直播专场,得到了许多网友的认可。该公司自2023年启动电商销售以来,各平台已累计销售旱碱麦产品3万多单。
“我们的主要产品销售额实现了数倍增长,一方面靠积累的好口碑,另一方面与网销渠道的成功试水密不可分。接下来,我们会在做好产品的同时,持续深耕线上、线下双渠道,争取让更多人品尝到来自黄骅的特色旱碱麦农产品。”银海农业总经理王文达说。
香飘全国广“圈粉”
“短视频平台能让我更好地展示面花、面粉等家乡的旱碱麦产品,也为我吸引了更多流量,到现在已经有30多万粉丝了。”赵重雪说。赵重雪今年34岁,是渤海新区黄骅市后苗村人。别看年龄不大,她却有着10多年的电商从业经验,靠售卖黄骅土特产品,赵重雪的网店经营得十分红火。

赵重雪正在打包旱碱麦产品。魏浩然 摄
随着黄骅旱碱麦被更多人熟知,赵重雪敏锐地将重点放到了旱碱麦产品上。从2023年5月开始,适时在网店推出了面粉、面花等产品,她网店的月销售额平时能达到三四万元,春节销售高峰期,网店月销售额达40多万元。
“网店+直播”让赵重雪收获了事业,也宣传了家乡,平时她会在直播间播自己和母亲做面花,还会直播在地里挖野菜,边播边介绍黄骅的土特产。粉丝通过赵重雪的直播,对黄骅旱碱麦产品有了进一步了解。
“我不仅赶上了‘电商热’,还幸运地赶上了黄骅旱碱麦享誉全国的好时候。现在我充满干劲儿,我相信只要足够努力,一定能过上好日子。”赵重雪说。
“抱团取暖”齐发力
整合资源,用电商撬动流量,新农人也在“云端”找到了发展的出口。走进齐家务镇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产教融合直播基地,旱碱麦面粉、面花、果蔬挂面、蝴蝶面以及冻干冬枣等商品整齐“列队”,大科牛村党支部书记联合体主播之一的于文举熟练地摆好灯架,固定上手机,打开“齐家务镇乡村振兴联合体”的直播间,娴熟地和网友们打起招呼。
“朋友们,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以旱碱麦为原料制作成的面粉……”伴随着他的推介,直播后台已有订单进来。于文举一边推介产品,一边回复网友问题,忙得不亦乐乎。

于文举正在推介旱碱麦产品。任振宇 摄
“盐碱地上的优质特产不少,怎么把好产品卖出好价格,我们还是想从整合资源、寻找出口上做文章。”于文举说。2023年4月,他和齐家务镇几位村党支部书记在齐家务镇党委的引导下,成立了党建联合体,共同探索乡村发展的路子。
齐家务镇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还与沧州市农科院及培训、物流、加工等多个单位和行业签署旱碱麦全产业链发展框架合作协议,着力推动旱碱麦产业实现选种、种植、管理、收获、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提升旱碱麦品牌影响力和产业附加值。
“我们不断挖掘优质农产品、进行线上直播、分析数据总结经验,就是希望能通过资源整合及线上线下的互动,为盐碱地找到更广阔的发展出口。接下来,我们还计划组织系列培训,提高农户们的种植、销售等专业技能,让更多小农户接轨大农业。”于文举说出下步打算。
近年来,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拓展旱碱麦加工销售路径,大力打造农村电商服务平台等载体,创新线上线下互动推介销售,推动旱碱麦等当地农特产品产销对接,运营推广旱碱麦加工产品线上销售,助力农特产品网络交易额持续攀升,让旱碱麦香飘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