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丨我为家乡自豪

文安县迎宾大道。
提起我的家乡廊坊市文安县,无论是正在为家乡建设辛勤耕耘的父老乡亲们,还是身处外地,心系家乡的游子,都会不由自主地侃侃而谈,不管美食美景还是地域文化,都是对家乡的热爱。同样心系家乡的我同大家一样,为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巷一景、历史的记忆、文化的传承无不流淌在我的血脉里,就像音乐的音符,时常拨动我内心深处的心弦,奏响心中的那首对家乡的赞歌,那种旋律久久在脑海中缭绕,永生难忘。那就让我一一道来我的家乡她有怎样的昨天、今天、向往的明天。
我家乡的昨天,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璀璨的英雄精神传承,家乡的先辈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勤勤恳恳、辛勤劳作、繁衍生息,为国家培育了大量杰出人才。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我的家乡人民奋起抗争,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姜庄子斧头战”一战成名,响彻冀中平原,彰显祖辈先民们不屈压迫、奋起抗争、争取和平的抗战精神。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有压迫就有反抗,17名抗战先辈们硬是拿起斧头同日军殊死搏斗,以牺牲一名先辈英雄的代价全歼日军20人。消息传到延安,延安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朱德总司令向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发出通令嘉奖。此次战斗,家乡人民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战后面对日军的疯狂反扑,家乡人民迅速撤离,舍弃家园投奔他方,日军火烧村庄来消解他们失败的怨恨。写到此处,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我的祖爷和外祖爷作为村中的粮食保管员,面对日军抓捕拷问,直至最后被活埋都守住了粮食信息没有外漏。值得庆幸的是,祖爷因被活埋时头戴一顶草帽留住了最后一口气,日军走后被家人及时救出幸免于难,而我的外祖父却因抓捕期间日军折磨导致精神失常,不久后就牺牲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政府表彰外祖父的抗日精神,追授烈士称号,至今国家民政部颁发的证书还挂在家中,让后辈记住那段历史。英雄精神需要传承,吾辈将继承先辈传承,在自己的领域里,奋发进取,学习新知识,为家乡争取更大的辉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人民当家作主分田地,自力更生搞农业,日子逐步安稳好起来,即使面对自然灾害时期,家乡人民通过因地制宜种植一些农副产品,也没有饿肚子。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家乡人民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家乡人民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大力发展塑料产业,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日子蒸蒸日上,逐步富裕起来。我也出生在这段时期,切身感受家乡的变化,这也是我成长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家乡告别了土泥路,修的马路平平坦坦直通乡间田地,那时车辆也少,马路可以当我们玩耍奔跑的场所。路两旁的大杨树高大挺拔,几乎村里的孩子爬树本领都是在大杨树练就的,夏天的时候也为田里劳作的人们提供小憩的场所。村里逐步修建了大礼堂,建有两个院子的现代化的小学等等,一座现代化欣欣向荣的新农村初具轮廓。
进入新时代,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成为现实,家乡人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淘汰过去高耗能高污染的塑料产业,转型升级高附加值的绿色环保产业,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与现代新型农业相结合的新路子,初具规模的西瓜产业基地秧苗长势喜人,已经走在了丰收的路上,第一届樱花产业旅游节已经盛大开幕。家乡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真心欢迎远方朋友来我家乡做客,祝福我的家乡人民越来越幸福美满。
(作者:姜永才;作者单位: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热力供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