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奔井离乡
斗转星移,岁月轮回。
八年后,张添福从劳改场回来了。凤竹带着七八岁的女儿盼盼和添福,到墓地祭奠过世的公公、婆婆、瞎眼奶奶。张添福进劳改队的第二年秋天,公公因肺癌病逝。不久,送走公公的婆婆因思念添福和照顾瞎奶奶积劳成疾,也撒手人世,更悲惨的是瞎眼奶奶在婆婆去世的第二天也咽气了。
一家老人如落叶凋零,接二连三随风而去。别说凤竹没有经过这样的丧事,就连老队长听都没听说过,哪里有一家一天出两口棺的。幸亏有老队长在,大家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帮凤竹把两位老人草草安葬。
想到这,凤竹先是哽咽,接着无声地流泪,继而放声哭喊:“公公、婆婆、瞎奶奶,添福回来啦!添福回来啦!您的孙女盼盼也八岁啦!您都听到听不到?你们在那边过得好吗?为什么都走得那么早,为什么不能等添福回来?为什么把偌大的一个家交给我一个新来的外姓小女子?我难我累我心里苦我委屈呀,一个人打掉牙自己往肚里吞,你们知道吗?这些年家里面发生的事啊,都知道吗?老二添水老三添薪都找到婆家出门了,老四添才也找到一户殷实的人家,做了上门女婿……”
添福一开始抱头痛哭,后来不住地磕头说:“爹、妈、奶奶,是我对不住您们、对不住您们啊,让您们活着时人前抬不起头、人后被人指指点点,为我忍受羞辱;死了,不能亲自给您们扛幡送终,不能让您们瞑目,都是我的错、我的过、我的罪……”不懂事的盼盼晃着凤竹说:“妈妈不哭,妈妈不哭。”
哭声惊动了田间劳作的社员,社员们闻之无不潸然泪下,纷纷跑过来劝说凤竹两口子。生活对有些人是甜蜜幸福的,对有些家是多姿多彩的,偏偏对凤竹和凤竹的家却是多灾多难、接连不断的。
自添福回来以后,凤竹一家三口生活虽然过得很是艰难但也其乐融融。与社员们一样,每天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闲时也是起五更睡半夜从事牛羊肉买卖。不一样的是,添福进了本镇的一家皮革厂,凤竹农忙时除把自家的农活忙完外,还帮助一些没劳动力或没人手的家庭打农药,一桶农药打下来也能挣块二八角的,一天下来也摸个一二十元钱。可一天下来累得够呛,不是腰疼就是关节疼,双肩被喷雾器的背带勒出深深的红印。有时忙完农活,凤竹就支个摊子打烧饼,刚开始手都燎起炮,虽说苦点累点,但为了多挣些钱体面地活着也愿意。手里有些钱,凤竹开始不安分起来,心里产生创业的冲动。因为新迁县是农业大县、牲畜养殖大县、宰杀大县,思来想去的凤竹计划建座冷鲜库,这事放在现在都不是啥新鲜事,在当时想都没人敢想。苦于资金不足的夏凤竹,就找外号人称小诸葛的队长的兄弟商量合伙建库,双方一拍即合。 谁知冷鲜库工程刚建到一半时,小诸葛就撒伙了。原因是小诸葛听一个当官的亲戚说,建养牛场可以争取国家的以奖代补资金,最高补助金额50万元。50万元啊!这可比建冷鲜库来钱快多了!小诸葛于是就决定退股,自个儿养牛赚大钱。
有人说钱是通行证,有了钱就可以顺风顺水,畅通无阻,没有钱那是寸步难行,难比登天。这话虽说有些偏颇,但也有几分道理。凤竹眼看冷鲜库要黄,去找小诸葛商议,结果话不投机,由商议变成了吵闹。吵闹声招来越来越多赶集看热闹的人群。有人拉架,有人劝说,也有人怕事闹不大没热闹看。
忽然,人群中一人高声说道:“小诸葛不是人,亲里邻居都算计,见利忘义顾自己……”“谁说的?”小诸葛恼羞成怒地大声问道。“我说的,咋地吧?”只见一个牛高马大,剪着短发,穿着有点不类不伦的人,拨开众人走过来,像一截铁塔戳在人群里。众人知道,这大块头是河北的,名叫韩菲菊,人称韩大炮,说话做事顾头不顾腚,二十好几的大姑娘至今无人敢娶,众人议论纷纷,这下可有热闹瞧了……
小诸葛自恃在本队,是队长的亲兄弟,又有一门好亲戚罩着,这辈子从来没有怕过谁,哪里会把韩大炮一个娘们放在眼,高声骂道:“关你屁事,一个劳改犯的女人是恁娘还是恁奶,你护着她?”未等小诸葛骂完,只见韩菲菊抡起蒲扇般的大巴掌,照着小诸葛的脸就是“啪啪”两记响亮的耳光,小诸葛左右一个摇晃、一个屁股坐在地上,满嘴流血,两边的脸颊立即出现几个血红的指印。小诸葛的家人见状,惊恐地喊道:“打人啦,杀人啦”!
看热闹的人一哄而散,韩大炮边撤边说:“小诸葛,有种到河北找我,今个儿要不是看在队长的面子上,非打得你满地找牙。以后离我远点别让我看见你,不然见一次打你一次。”说罢,大摇大摆地走了。
事后,凤竹思来想去觉得这事自己也有责任,看在队长多次帮自己帮张家的份上,也不该与小诸葛太过计较,不管咋说小诸葛毕竟和队长一娘同胞、吃一个奶长大的。为了给队长挽回面子,自己和添福就求妇女队长、队会计一道提着礼物到队长家陪不是。队长很大度地说:“这事不怪你们,恁俩口子别放在心上,至于韩大炮打他,也是他咎由自取。只是现在队委会解散了,自己说话不灵了,也帮不上啥忙了,冷鲜库估计建不上了,不知道恁两口子以后咋打算?”凤竹既愧疚又伤感地说:“谢谢老队长您大人有大量,家里除了吃盐钱和看病的救急钱外,再也没余钱投资建冷鲜库了,准备封住门出去闯闯,不知道能不能闯出个样子来。”老队长听完凤竹的话,语带伤感地说:“但愿我没有看走眼,将来你会有发迹的那一天,到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拉社员们一把!”
没过几天,社员们看见凤竹抱着几个月大的儿子张仪,添福一手拉着盼盼,一手拎着包裹,一家人跨过柳桥,踏上外出求财创业的道路。天无绝人之路,出去闯闯,或许能闯出个名堂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对背井离乡的凤竹夫妻来说,路又在何方?此时,夏凤竹的心情就像日夜奔流的洪河水,不知道经过哪里,又流向何方。
作者简介:吴浮平,原名吴浮萍,中共党员,河南省新蔡县政协办公室四级调研员。1988年7月,毕业于河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中文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新蔡县黄楼乡人民政府工作。在黄楼乡工作近33年,曾任黄楼乡副乡长、党委组织委员、纪委书记、副书记、人大主席等职务。2021年5月调任政协新蔡县办公室工作。2024年4月,加入新蔡县作家协会。热爱写作,曾在驻马店头条发表《雨雪有情 人间有爱》《巾帼代表展风彩 不让须眉竟风流》等,在驻马店网发《驻村队员靳永军:脱贫攻坚先锋 疫情防控勇士》《守护黄楼群众健康的三员“大将”》等,在河南省文联主办的《时代报告》杂志发表《母亲》《脱贫路上结穷亲交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