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端午
周绿森(湖南)
五月诗文叠玉章,龙舟竞渡鼓声亢。
家家共庆时肴美,户户同欢糯粽香。
暴雨江中波汹涌,轻风岸上柳飞扬。
千秋不忘为民苦,屈子丰功日月光。
龙年端午赛龙舟
绿野(湖南)
潇潇暮雨望江楼,碧水生情滚滚流。
竞渡龙舟如箭发,飘扬彩帜醉人投。
声声战鼓催精壮,颗颗雄心争锦绸。
屈子英魂何处在,离骚天问响神州。
观龙舟赛留言
绿野(湖南)
龙舟竞渡撼山河,精美留言七百多。
倒海波光摇壮丽,恢宏气势响金锣。
齐心划棹声声鼓,协力挥旗步步呵。
两岸游人观不尽,微风细雨又如何。
端午赛龙舟
绿野(湖南)
潇潇暮雨望江楼,碧水无情滚滚流。
竞渡龙舟如箭发,飘扬彩帜醉人投。
声声战鼓催精壮,颗颗雄心争锦绸。
屈子英魂何处在,离骚天问响神州。
端阳缅午子(新韵)
李洪庆(内蒙古)
汨水狂涛吞义勇,晴空巨雳撼天涯。
逢殃午子怀悲痛,践诺明贤履畅达。
每每端阳歌壮举,津津糯粽炫精华。
长吟美士图忠睿,谨颂英灵砺奋发。
悼屈原
李维华(山东)
莫道龙舟斩断缨,春秋战国后人评。
洞庭湖口溅悲泪,汨水江边绕怨声。
疾腐愤贪憎楚乱,忧官恨政惜民情。
一支绝唱驚天地,千古离骚留美名。
艾蒲一把挂门头
李维华(山东)
春秋遗恨未曾休,楚国悲鸿涕泗流。
壮士怀忧倾怒怨,庶民行祭御龙舟。
湖衔簌簌君山泪,楼刻悠悠汨水愁。
香粽遥邮仙逝处,艾蒲一把挂门头。
端午节(新韵)
石跃强(河南)
岁岁逢今蜜粽香,家家户户过端阳。
青蒿馥郁门边挂,黄酒甘醇口里尝。
竞渡龙舟思楚子,悲怀天问叹国殇。
离骚一曲传千古,祭悼忠魂向汨江。
端午悼屈原
黄河艄公(河南)
又逢重五过端阳,青艾悬门草味香。
米粽投河怀俊士,龙舟渡水悼英良。
忧民独醒悲天问,恨楚群浑恸国殇。
一曲离骚千古颂,忠魂史记美名扬。
盘豆驿端午研学观感(新韵)
黄河艄公
盘豆通衢京洛连,重修古驿换新颜。
雕梁馆舍书声朗,拙朴耕堂农具观。
演艺阌灵赢鼓掌,做工米粽逗舌尖。
汉服体验回唐宋,盛会诗词诵韵篇。
静思端阳
何锦春(福建)
沅湘文化铸忠良,天问离骚载九章。
壮士浮生功积厚,忧民乐志誉留长。
伟辞一世中华秀,妙句千秋玉笥芳。
锣鼓迎涛声浩荡,龙舟竞渡遍城乡。
端午节
翟朋福(山东)
青青艾草粽飘香,碧水莹莹舟竞翔。
五彩红丝扶玉腕,千峰锦瑟伴霓裳。
屈原英气今犹在,天地清明故不亡。
愿得人间开盛世,国安民乐永无疆。
端午
吴占平(河北)
糯米芬芳端午至,香包馥郁假期情。
门悬艾草祈祥意,室挂葫芦愿瑞升。
万古沿袭缠角粽,千年至此祭江中。
屈原谱写忠国志,缅忆诗词爱赞同。
端午
吴占平(河北)
五月南风迎盛夏,今时烈日伴端阳。
荷包挂室才情久,艾草悬门意味长。
入酒雄黄闻自乐,满池菖莆望安康,
思怀屈子龙舟赛,记忆深深是故乡。
甲辰端午寄怀
张书华(陕西)
今闻鼓角赛龙舟,江上旗飘镇浪头。
旷世诗花端午粽,离骚可祭咏神州。
汨罗楚水连天下,气节征鸿颂万秋。
屈子归兮修致用,群歌荡响好耕畴。
甲辰端午忆屈原
吴斌锋(广东)
端午千年万丈光,粽横天下异芳香。
龙舟竞渡江流暖,狮舞欢腾岭岸扬。
不是忧民哀国血,哪能永载史篇章?
离骚思忆防肠断,铸我诗魂骨气刚。
甲辰端午吟
苏德聪(浙江)
汨罗千载咽呜水,泣诉孤臣怨气深。
报国难还三楚地,谏言可鉴九歌心。
离骚一卷传诗脉,蒲酒盈杯染泪襟。
前岸又闻锣鼓响,与君醉里也须吟。
甲辰端午感兴
郑文举(湖北)
每遇端阳必动情,汩罗江水引毫耕。
门悬蒲艾驱邪气,杯泛醅香庆太平。
红火榴花经眼醉,青衫白发赋诗明。
难能清醒世间态,好死何如赖活生。
端午怀想
黄艳华(江西)
五月清江击浪狂 ,龙舟竞渡闹端阳。
追君傲骨忠魂作,叹世沉冤怀古怆。
一曲离骚千代颂,万家歌赋九歌扬。
非凡卓绝朝天问,华夏神州仰圣良。
诗人节抒怀(通韵)
陈艳华(黑龙江)
时光荏苒又端阳,把酒临轩频举觞。
粽米凝香甜味透,葫芦高挂碧天长。
龙舟竞渡吊屈子,蒿艾遍寻插翠杨。
跃马骚坛扬古韵,诗人秉笔赋华章。
端午节抒怀 (新韵)
陈艳华(黑龙江)
时光荏苒又端阳,欢庆佳节喜若狂。
粽米甘甜香气透,雄黄醇美满杯芳。
龙舟竞渡飞堆雪,骚客行吟赋锦章。
屈子忠肝匡弱楚,千秋遗恨汨罗江。
端午写怀
张东良(安徽)
甲辰重五悼前贤,天问离骚引素弦。
玉粽承香龙舸竞,冰台祛晦啸歌翩。
思仙感旧檄顽侫,反腐除贪担铁肩。
楚水江神流万古,凭栏酹酒写长笺。
端午节
邓志键
青蒲化湿古今同,碧艾驱邪历史隆。
子婿城楼悬怒目,曹娥舜水负慈翁。
千年往事深情久,五月前尘厚爱丰。
孝义双全端午日,榴花独艳馥长空。
端午
朱明良友(上海)
裹粽新绳缠一时,菖蒲助祭又谁知。
追君傲骨骚魂作,叹世沉冤怀古迟。
节向悲情浮墨笔,舟前水划过风旗。
离愁别绪楚天念,告写苍灵惋慨诗。
端午祭
王香谷(悉尼)
千秋万代祭灵均,感念贞臣心底存。
往岁惯看舟破浪,今朝偏是雨倾盆。
有如天地哭贤圣,又似风雷戒子孙。
我寄哀思独醒客,且将诗酒酹忠魂。
端阳节抒怀
靳惠功
忠魂已去粽香新,历史沧桑碾作尘。
吟韵轻看名利事,诵经远避是非人。
每从古训多脩己,只敬文章不拜神。
艾草菖蒲皆可爱,贯于荒陌郁芳邻。
端午情怀
杨东市
裁诗把酒过端阳,角粽青蒲入手香。
汨水悠悠思屈子,龙舟荡荡慰柔肠。
相期节日千年祭,为有痴心万古扬。
艾叶雄黄医者爱,清风弄韵伴丝簧。
甲辰端午节
田庆瑞(甘肃)
古来端午诗人节,每把楚辞投汨罗。
嬴政安教王翦在,熊槐应对屈平何。
曾闻狄虏频争渡,更见渔夫一唱歌。
今日潇湘如画里,熏风香草满山河。
端午招魂
黄天成(福建)
天问离骚调短长 ,龙舟竞渡闹端阳。
雷鸣瓦釜招民怨 ,毁弃黄钟殉国殇。
四海文宗忧愤恨 ,千秋忠烈颂弘扬。
行吟啸傲垂风范 ,诗胆英魂日月光。
怀念屈子
王宗强(河南)
六月田园梅子黄,大江南北庆端阳。
门悬艾草驱邪恶,胸佩荷包保泰康。
舟舸竞发传正义,鼓锣齐放赞忠良。
屈原气慨续千古,华夏神州同绽光。
端午节抒怀
王宗强(河南)
麦熟禾盛又端阳,华夏千家溢粽香。
艾草悬门怀义士,龙舟驰水祭国殇。
声声天问显忠骨,句句离骚诉挚肠。
万古魂魄昭日月,满腔情愫九州扬。
端午吟
王宗强(河南)
祭酒着囊节气浓,缅怀屈子九州情。
投江殉命千年壮,取义成仁万代荣。
悬艾门庭追烈士,放舟河海赞英雄。
圣贤自古多磨难,灼烁人生别样红。
端午抒怀
王宗强(河南)
艾叶青葱粽溢香,九州同缅大夫殇。
英贤碧血昭华夏,铁冠雄魂萦楚乡。
千载著作激志士,万年河水映忠肠。
豪杰自古多磨难,社稷兴隆国运昌。
端午节
薛有毅(山西)
九章感叹问天歌,掩涕潸然投汩罗。
艾草清香烹米粽,菖蒲馥郁伴塘荷。
避邪杀毒雄黄酒,防病安身六瘼挪。
竞技龙舟民俗祭,忠君爱国胜韦驮。
端午节
薛有毅(山西)
似火榴花共一觞,菖蒲艾草老夫狂。
九歌天问扶君楚,屈子离骚振我皇。
身跃汨罗千古恨,舟划时代万民康。
香包米粽承宗祖,祭祀精忠华夏昌。
端午节
盛建新
汨罗千载总含伤,屈子投江抱石亡。
如此营魂摧折恨,奈何病目岁寒僵。
粼粼波水多深远,隐隐涛神少怆凉。
缘到灵均民众祭,龙舟豪气粽飘香。
端午吟
诗文翁(辽宁)
龙舟竞渡越千年,屈子投江宇内传。
爱国丹心君不辨,忧时正气世犹怜。
几株艾草垂檐下,五彩丝绳佩腕边。
竹叶香成三角粽,离骚一曲薄云天。
甲辰端午节之二
田庆瑞(甘肃)
端阳节里气氛高,万户门楣插柳梢。
花草争相迎露水,儿童嬉戏挂荷包。
须折艾叶风霜洗,竟渡龙舟鼓角敲。
为抗虫蛇侵略者,雄黄和酒踏青郊。
端午吟
黄元基
端午安康普众人,龙舟竞赛倍精神。
城乡凭俗燃香艾,老少欣然聚海滨。
岸上忽闻擂鼓敲,波间对垒号声巡。
虞唐盛世赞歌唱,似此怡情最是真。
又逢初五话端阳
马春升(山东)
眺望群龙劈浪游,近观竞是木兰舟。
旌旗猎猎穿烟树,战鼓咚咚断碧流。
屈子冤魂千古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汩罗逝水君行远,米粽飘香酹酒酬。
端阳节
罗朝开
卌年客里过端阳,竞渡豪情遂欲狂。
击楫旗开人激越,驰舟鼓震浪飞扬。
龙孙角粽丹忱祭,屈子忠魂浩气长。
惟有涛声知此恨,几多淹没几流芳。
龙年诗人节感怀
刘道龙(江西)
往事如烟百姓知,龙舟鼓点共艰危。
高才八斗何应世,豪杰千秋已举旗。
天地清风清腐臭,圣贤傲骨傲壎箎。
九歌吟诵大夫缅,永享骚风悟楚辞。
端午龙舟赛
老妙音居士
正是龙舟争霸时,古人屈子似先知。
冥冥暗祝离弦箭,阵阵风传喝彩词。
奋力向前全不顾,担心恐后尽无思。
汨罗江畔同欢悦,终点英雄再创奇。
端午随吟
萧成明
端午来临欲写诗,搜肠刮肚总无词。
莫非昨晚江郎梦,许是今宵风烛时。
云聚焉知云散日,月亏定有月圆期。
蛋黄肉粽当香饵,稳钓残阳应不迟。
端午祭忠魂
潘玉玲(永春)
又逢端午祭贤良,十亿黎民举酹觞。
橘颂离骚铭国格,丹青史册载衷肠。
诗词吟颂挚情涌,曲赋流传壮志扬。
激励中华齐戮力,精神不朽永留芳。
端午香包
孙德力
小小香包密密缝,一针一线寄深情。
雄黄艾草锦囊入,绸布朱砂玉指成。
五色丝纶缠彩索,千门子佩沐灵风。
云娇泉暖花开陌,江晚山高客酒声。
端午节有吟
吴世和
又逢五月咏端阳,农户家家角粽香。
艾叶门头来挂插,龙舟湖水竞飞翔。
年年此节民间俗,岁岁该天传统祥。
墨客作诗吟屈子,楚江沉魄悼身亡。
端午情怀(新韵)
田兴扬(贵州)
端午浓融夕彩悠,繁兴时代展鸿猷。
诗飘绿岸龙舟竞,粽荡清波吟韵流。
万古乾坤屈圣念,千秋岁月意情留。
炎黄文化垂青史,百世高洁耀九州。
端午倍思乡
刘文波
一根粽线系中华,满目乡情忆老家。
艾草菖蒲香寨院,雄黄烈酒醉山娃。
村前绿柳塘鱼跃,路畔青丛野鸟喳。
悟韵龙舟添稚趣,抒怀往事话桑麻。
端午祭奠有感
刘成浩
离骚一曲唱秋风,悲剧古来从未停。
岂止中华常祭奠,更惊世界战纷争。
俄乌鬼涕身亡泪,巴以人哭家破声。
端午有情原是恸,环球无理霸横行!
读《怀沙》抒怀
李尚一
字字铿锵荡我胸,青云凌志贯长虹。
工倕未动怎知巧,夫子无行安晓庸。
朴抱真含更得意,瑜怀瑾握总从容。
缘何贤者遭人妒,问道灵均侫与忠。
端午祭屈原
马春升(山东)
龙舟劈浪粽飘香,酹酒江河诵九章。
赤胆为民成独客,红尘万里走他乡。
腰间楚铁鞘封势,枕上吴钩匣隐芒。
若有伍员豪气在,哪能纵水汨罗亡。
七律·端午节
陈东林
时光仲夏插香艾,江涌波涛向海流。
夕月凌霄驰凤辇,端阳照水竞龙舟。
离骚怎得雄心慰,雅颂终难壮志酬。
战鼓犹催千里骏,今朝盛世亮神州。
端午节鄱阳湖观竞渡
丁宪杰
世传习俗竞龙船,汉土娱哀必有缘。
屈子难忘荆楚地,生民不负岳阳天。
蒲深香满寒蝉复,瀑急气横新树颠。
痛饮杜康情欲醉,栀花处处自欣然。
端阳有寄
张元兴(山东)
现钱沽酒勿须赊,祭奠端阳舍得花。
傲骨忧民悲屈子,忠魂矢志向天涯。
离骚吟诵三千载,橘颂流传亿万家。
古楚遗风包米粽,汩罗水碧育桑麻。
祭屈原
王昌德(湖南)
汨罗碧水映龙舟,破浪冲波鼓乐悠。
举棹同拍平美色,飞弦共箭占鳌头。
九歌辞赋千秋颂,一曲离骚万代讴。
祭奠屈原铭志向,江中明月照层楼。
端午祭屈原
宁立新(湖南)
江上灵均怨楚魂,谗波犹遶古祠门。
当时已叹犹存迹,今日谁怜似昔言。
一酌菖醪何独醉,两重艾叶尚无烦。
自嘲不是忠臣骨,敢向荆舒话帝恩。
端午赛龙舟
宁立新(湖南)
端阳佳节赛龙舟,锣鼓喧天震九州。
船影纵横添笑语,橹声摇曳伴歌讴。
健儿奋勇争先后,游客欢呼竟未休。
传统文明留万代,激情竞渡展风流。
端午祭屈原(新韵)
刘毅凤(天津)
汩罗江畔浪滔滔,鼓棹龙舟破寂寥。
千古冤魂湘水怒,万年风骨楚云昭。
赋诗山鬼成绝唱,翰墨离骚著颂谣。
世乱民殃奸佞舞,时清国泰铁鹰翱。
悼屈原
刘毅凤(天津)
疾书简竹述衷肠,万代豪雄著国強。
抱石沉沙千古恨,投江洗浊九原伤。
离骚高诵龙舟劲,橘颂轻吟米粽香。
陨落英灵昭日月,神州祭奠赋华章。
端午悼屈原
刘毅凤(天津)
竞度龙舟紫气祥,紧锣密鼓过端阳
遥观碧水芙蓉艳,半醉沧波米粽香。
一曲离骚千古颂,卅年别赋万家扬。
神州黎庶驱魑魅,慨念贤臣屈子殇。
端午悼屈原
刘毅凤(天津)
一代忠臣为国殇。汩江灵韵绽清芳。
楚辞天问千秋诵,绝唱离骚万古扬。
翰墨诗书惊燕市,酒浆米粽撒荆湘。
龙舟竞咏怀沙曲,欣愿民安九域強。
端午寄怀
韩文善(辽宁)
端阳竞渡鼓锣喧,箬叶飘香角黍繁。
屈子含冤沉汨水,离骚遗韵绕云轩。
千家艾草驱邪秽,万户彩绳祈福元。
岁月传承情不改,追思先古著根源。
端午情思
韩文善(辽宁)
端午时光忆古贤,忠魂千载夙相连。
汨罗水涌涛何限,粽叶轻摇馨自绵。
糯米含香思往事,彩绳系念寄新篇。
龙舟竞渡如飞矢,鼓点轩昂震碧涟。
爱国情怀燃烈火,离骚雅韵耀长天。
清风袅袅传心意,脚步铮铮踏向前。
囊袋饮雄承旧俗,襟裳守正续华年。
永当此节精神在,岁月留芳注美篇。
端午祭屈原
陈冠雄(湖南)
每到端阳祭屈翁,华人无不痛而崇。
龙舟擂鼓歌英烈,香粽抛江颂国雄。
天问百条求索路,离骚万把射狼弓。
诗魂孕育新时代,揽月巡星上碧穹。
端午寄情
阳光雨
喜逢端午寄情悠,汨水江涛飞碧流。
满腹离骚来吊古,一腔橘颂恋怀忧。
龙舟竞渡思亲日,艾草销魂驱鬼愁。
香粽慰君垂悼念,屈原悲壮放歌酬。
中国诗人节祭屈原
于占海(北京)
榴花沁蕊祭灵均,一曲离骚日月轮。
抱石投江千古泪,怀沙沥血万方珍。
山河锦绣诗情笃,民族同心信仰纯。
探月勘星君意慰,兰舟玉棹共天巡。
端午节
靳惠功
五月薰风下翠微,龙舟竞渡号声威。
咚咚战鼓云霄贯,烁烁旌旗遍地辉。
千古忠魂波浪远,万家艾馥糯香飞。
轻缠彩线娇红袖,一盏雄黄驱虺违。
近端阳大雨有吟
王香谷(悉尼)
东州此去万重山,客路相思咫尺间。
纵有千金身外物,那堪午夜梦慈颜。
惯听碧落哀鸿远,忍看黄昏倦鸟还。
时近端阳偏大雨,吟愁鼓棹击流闲。
端午
龙斯福
南楚江边碧水泱,屈原殉国古今扬。
插青艾草避邪去,荡起龙舟竞赛忙。
端午粽炖深夜熟,雄磺泡酒满天香。
离骚四海千秋颂,锦绣河山谱华章。
端午有感
穆同贵(山东)
屈子时年义跳惊,汨罗千载浪难平。
只缘祸国谗言吠,不信忠臣直谏声。
角粽抛江含胜意,龙舟闹水表深情。
评今论古说悲壮,楚韵骚风颂盛名。
端午
汪登文(重庆)
竞赛龙舟气势雄,齐心协力铸新功。
挂蒿驱孽迎端午,抛粽难忘祭屈翁。
天问弘扬光灿烂,工农劳动户兴隆。
辰年怀缅先贤慰,黎庶嘉承幸福崇。
端午屈原
罗育腾
浮思难忘汨罗江,千载传奇叹息殇。
逶迤山河谈壮烈,迷濛广宇数悲凉。
萦怀忧国平生志,遗恨沉沙万古长。
今日九州齐拜祭,人灵地杰愿繁昌。
端午感怀
李忠共(浙江)
端午光阴榴月天,民间有志拜尊贤。
悲风万古今人仰,天道千秋世代传。
蒲剑劈邪千里秀,艾旗斩鬼万家圆。
龙舟击鼓汨江水,惟有离骚诗赋篇。
端午节
李中共(浙江)
时光似箭正逢期,五月降临节日规。
龙舞翻波锣鼓擂,楫推起浪众声随。
千秋屈子离骚载,万古悲风端午思。
蒲剑艾旗添五草,中华民族万家宜。
瑞鹧鸪·甲辰端午节之三
田庆瑞(甘肃)
天水端阳采艾蒿,玉楼五月绣荷包。
异香酒盏雄黄味,装饰门楣杨柳梢。
粽子盘中堆白雪,菖蒲花上大红袍。
作诗薄幸沧浪赋,度夏还须青豆糕。
端午节缅怀屈原
许兆波(广西)
长城屹立映朝霞,明理兴邦才有家。
一世忠君勤政事,三闾贬职放天涯。
击抨佞恶奸臣妒,怜恤民生黎庶夸。
追念屈原安社稷,传承美德爱中华。
端午节
刁柏春
一
中华佳节又端阳,屈子高风万古扬。
抱石投江身殉国,尽忠厚德魄留芳。
三闾赤胆地天鉴,一曲离骚日月长。
糯粽龙舟诚祭奠,名垂青史放神光。
二
家家过节度端阳,华夏文明古脉长。
艾草采来驱疾疫,葫芦挂起佑安康。
震山鼓点龙舟赛,餐粽佳肴饭桌香。
汩水悲鸣怀屈子,高风亮节万年扬。
端午节抒怀
史月华(山东)
麦摇金浪又端阳,机器轰鸣收种忙。
百姓驱邪悬艾草,千帆竞渡缅贤良。
芝兰为佩英魂在,风骨长存浩气扬。
一曲离骚传万代,文光炳耀誉流芳。
端午节
孔庆华(沈阳)
端阳又至艾飘香,粽蛋抛江祭楚乡。
竞渡龙舟怀义士,追思屈子念悲殇。
忠心报国传千古,浩气扬名耀八方。
岁岁今朝情未减,离骚一曲韵悠长。
端午节有感
郭瑞琳(广东)
多元文化筑阳光,天问风云我问霜。
壮志十年多少梦,离骚万古伴书香。
九章艾草浮生粽,两岸龙舟盛世芳。
锣鼓迎涛存义胆,民安国泰胜天堂。
端午咏怀(新韵)
张杰(黑龙江)
端午衰翁似有情,举家欢乐我独行。
溪旁垂钓存山色,室内吟诗远水声。
鸥鸟翻飞知款洽,路人漫步喜虚空。
返归温酒思屈子,梦里离骚出世惊。
端午祭屈原
马春升(山东)
龙舟劈浪粽飘香,酹酒江河诵九章。
赤胆为民成独客,红尘万里走他乡。
腰间楚铁鞘封势,枕上吴钩匣隐芒。
若有伍员豪气在,哪能纵水汨罗亡。
端午节忆屈原
杨东市
清波荡漾竞龙船,难解心头不了缘。
节日来时香粽美,端阳尽是好风天。
情痴跌宕眉间渡,意欲奔驰马上颠。
国士无双人敬爱,荣尊德仰必其然。
端午节有寄
梁文君
一曲哀歌万古传,端阳痛颂汨罗旋。
飘香米粽循依俗,竞渡龙舟致敬贤。
正则长思怀夙志,离骚再捧读遗篇。
乡家味道何能解,老屋艾蒿萦梦延。
端午抒怀
郭友良(湖南)
每逢重午人增寿,端座荧前看竞舟。
忆往峥嵘难放眼,于今烂漫可回眸。
祥光满院随心走,紫气盈门任意游。
更喜登楼赏明月,题诗览景别无求。
端午感怀
秋雨(四川)
凭吊灵均庆正阳,缅怀诗祖雅俗忙。
彩绳药草悬菖艾,香粽龙舟洒酒黄。
荊楚仁心天可鉴,骚辞笔力地尤彰。
年年端午思屈子,入选非遗寰宇扬。
甲辰端午吟
继儒未央
宽街闾巷艾氤香,情寄诗心汨水扬。
极浦吟风终别恨,空山待月忍愁肠。
飘然逸响歌天问,流尽斜阳唱九章。
故国欲穿寻屈子,把觞品粽饮雄黄。
端午抒怀
孙和银(黑龙江)
年年岁岁过端阳,大美河山散艾香。
千载龙舟驰水上,万家蒲剑挂门旁。
缅怀诗祖文华继,敬仰忠魂义举彰。
告慰先贤于盛世,精神不泯永留芳。
端午咏怀(新韵)
张杰(黑龙江)
端午衰翁似有情,举家欢乐我独行。
溪旁垂钓存山色,室内吟诗远水声。
鸥鸟翻飞知款洽,路人漫步喜虚空。
返归温酒思屈子,梦里离骚出世惊。
端午有感
步行者
又逢角粽龙舟莅, 仰望遥思汨水伤。
无奈忠良辞殿宇,任凭奸佞乱朝纲。
一心诀别红尘去,千载讴歌屈子扬,
欲借钟馗三尺剑,降妖打鬼九州昌。
端午祭屈原
袁铁山(天津)
洞庭百里纵飞雕,玉笥山飘汨水谣。
屈子望江忧国事,楚辞载史问天骄。
九歌难解襄王梦,一冢常悲月夜箫。
自古皆吟才俊志,龙舟激愤鼓声飙。
记“端阳”
余进发
饮恨屈原投汩江,古今祭典立端阳。
湖波浪滚龙舟赛,壮士声宏鼓桨狂。
万户蒸笼香粽散,千家插艾瑞滕祥。
行人带上新糕点,互祝天涯尽吉昌。
端午祭屈原
王强
五月端阳角粽鲜,葫芦艾草挂檐前。
龙舟竞渡尊诗祖,丽水争流祭楚贤。
意动华翁垂首立,情舒少女蹙眉怜。
清波碧浪怀沙韵,一曲离骚可问天。
端午节感怀
余喜道(四川)
端阳佳节越千年,米酒飘香祭圣贤。
正性尚存昭日月,丹心可表鉴云天。
敲钟警世江山秀,擂鼓生风社稷坚。
屈子箴言惊万代,红旗指引共婵娟。
端午吟屈子
徐国喜
近节端午雨纷纷,天注汨罗舟凫沉。
千年铁律彰正义,万众心仪屈子吟。
虓声海内龙奋楫,勠力行帆梦作真。
复兴唐汉多骐骥,还向楚湘借英魂。
诗悼屈原
刘文波
屈原饮恨恸三山,儒圣含悲赴九泉。
润韵长歌痴李杜,滋情短赋慕苏韩。
国无魄力难兴旺,楚有离骚永久传。
百姓心中崇显祖,汨罗浪里祭先贤。
端午寄远思
牟福香
端午心中寄远思,离骚一曲断肠时。
余香满院落花睡,清影半窗明月知。
泪目残春成昔梦,乡愁别恨赋新诗。
转传米粽君尝后,相聚天涯问有期。
端午祭
福香
汨罗江水古今流,屈子贤才誉九州。
犹自离骚名四海,可怜天问数千秋。
怀王不见忠臣去,楚国消亡志士羞。
一统山河成大势,人间岁月向前眸。
端午采风(新韵)
桃林清风
沿黄端午木葱茏,灵宝作协游兴浓。
古道函关辉岁月,鼎湖苇荡映苍穹。
七颜小麦翻金浪,九孔芙蕖流翠红。
技校办学新理念,师生妙手绘峥嵘。
赞仁怀端午诗人节
郑传新(贵州)
美酒诗人端午欣,宋官聚会祭忠魂。
奖牌颁发春常在,国粹传播霞永存。
仁正成邻珍爱奉,词文交友相诚心。
九章朗诵向天问,十品供桌屈老臻。
端午祭
蓝仁德(山东)
谁家怨鼓震歌楼,五月江浑洒酒收。
秦破楚都兵直达,身沉汨水义长流。
菖蒲又挂悲村外,角粽才蒸忆浦头。
屈子冤魂何处在,凄吟辞赋寄新愁。
端午寄怀
丁宪杰
皖河未见竞舟忙,叶上蒸粑自是香。
客孒难能归故里,视频亦可慰高堂。
有成万事江山固,兼济经年风物昌。
国泰何愁佳节聚,深情岂止海天长。
端午吉安
罗育腾
五月欣闻角粽香,萦思忆故令情殇。
千年风雨山川越,万代春秋大地扬。
华夏赋歌今盛世,长城永固是荣昌。
龙舟竞渡欢声撼,狮舞迎新冀吉康。
端午情思
张丙堂(山西)
切记当年过岭岗,家尊伏地撷芬芳。
要为至亲驱邪气,也给门庭纳瑞祥。
一度传承情到此,而今不悖我如常。
怡心艾水盈孙久,惟愿频添缕缕香。
端阳感怀(新韵)
阮莉(辽宁)
时刻端阳粽子香,千年流淌汨罗江。
龙舟竞渡情怀品,锣鼓激昂智慧藏。
岁月悠悠思绪涌,风尘仆仆气息扬。
奔腾汪漾长河水,敬畏心存华夏邦。
粽香大中华
刘文波
端午亲朋品粽粑,神州孟夏绽丛花。
诗经典故彰先祖,屈圣离骚颂女娲。
短赋频传商楚地,长歌醉在大中华。
龙舟润眼观光客,窖酒飘香百姓家。
艾祭屈原
草堂骥斋
熏醉楚辞意味殊,又逢端午入宣炉。
本为岭上逍遥草,偶遇潭边寂寞蒲。
正气自堪驱恶疠,奇方岂可逊灵符。
大夫独抱千秋恨,致祭点燃倾酒壶。
端午悼屈原
汪登文(重庆)
端午来临悼屈原,龙舟竞赛众人轩。
离骚彰显千秋史,天问钦承万代幡。
八节嘉宣黎庶季,九章歌颂古今源。
含悲纵水江流泪,包粽艾蒿延祀冤。
行吟端午
张书京
百舸争流渡汨罗,号声鼓点壮江河。
蒙冤名将伤心泪,被谗忠臣悲愤歌。
天问伐音惊鬼蜮,离骚妙句动藤萝。
千秋正气依然在,两岸人民呐喊多。
端午怀屈原
万裕屏
秭归花木尽稀珍,亘古汨罗江水淳。
米粽争包怀俊彦,龙舟竞赛缅灵均。
离骚愤句嗤昏吏,天问疑题启智人。
悲泪缘君流万代,千秋卷帙咏情真。
端午吟
磊夫
竞渡龙舟意若何,滔滔江水缅怀多。
行吟泽畔别渔父,梦断天心投汨罗。
欲洗沉冤深抱憾,长留正气发为歌。
精魂远播震寰宇,一卷骚经细琢磨。
端午节感怀
张建华(山东)
又闻粽意传千里,常忆三闾一水溪。
清浊年年依旧濯,芙蓉郭郭九烟齐。
藉由沉思还天问,新颖昂扬赖地栖。
佳节安康祈望远,风纵端午柳荫堤。
端午祭屈原
王炳成(南京)
汨罗千载欲含冤,江水扬波赞屈原。
社稷匡扶犹渺渺,胸怀报国杳无门。
五月粽飘香
张金先(广东)
粽叶飘香年复节,汨罗江畔思容音。
屈原忠义传千古,竞渡龙舟祭圣琴。
端午寄怀
翟玉霞(宁夏)
汨罗江里粽飘香,屈子忠魂万古扬。
忧国为民含泪去,离骚传世诉衷肠。
端午祭
黄力举(安徽)
冤断沧江屈子殇,龙舟竞渡饮雄黄。
离骚墨尽情难诉,天问长歌赋九章。
端午节划龙舟
李玉珍(江西)
斜风密雨锣声紧,爆竹燃鸣即下舟。
洪水波涛前涌去,逆行江面竞龙游。
记留守儿童包粽赛
李玉珍(江西)
离骚天问屈原赋,端午安康国泰平。
竞渡龙舟沧浪去,儿童留守粽传情。
端午节
李玉珍(江西)
艾枝高挂门边上,头戴栀花马辫旁。
煮蛋染红兜线网,粽包米豆肉飘香。
祭吊屈原
李玉珍(江西)
汨罗江畔痛心波,肮脏身廉岂一窝。
内政外交求探索,离骚天问伴君歌。
端午节
赵利娣(广东)
端午时分粽味香,龙舟竟渡汩罗江。
千年习俗传今日,屈子英名永颂扬。
端午节
通明(天津)
端午轻飘粽子香,门前艾叶保身康。
龙舟竞赛传承日,纪念忠魂浩气扬。
甲辰端午怀屈原
苏德聪(浙江)
驱邪艾草系蓬门,角黍飘香念屈原。
楚水滔滔惊拍岸,怎能洗却直臣冤?
甲辰端午节
东方泽华
青山绿水万千重,重访汨罗觅旧踪。
踪影无痕何处是?是时九野有飞龙。
端午前夕观荷怀远
董峰(江苏)
挺身屹立显风流,一袭馨香傲九州。
根在泥中何足虑,向来清浊不同谋。
端午节
邓志键
新醅馥郁默无言,古曲绸缪唱屈原。
竞渡龙舟犁雪浪,横流汨水淹幽冤。
端午节
邓志键
滔滔汨水哭王孙,莽莽荆蒿匿国魂。
五月红荷争馥郁,一身正气自殊尊。
端午感怀(新韵)
李静(辽宁)
今逢端午话屈原,半部离骚耀史坛。
天问九歌垂后世,五湖四海美名传。
甲辰端午节怀古
许日辉(广东)
(一)
热血忠贤梦一柯,向谁天问九章歌?
离骚诉尽诗人苦,报国无门赴汨罗。
(二)
角粽香飘万户来,艾蒲端午挂门开。
楚辞凄美今谁唱?再酹雄黄酒一杯。
(三)
绝唱离骚汨水眠,悲凉愤恨问荆天。
诗神万古沉江底,殒落忠魂楚地怜。
(四)
端阳水涨鼓锣鸣,抱石沉江万古声。
角粽招魂成习俗,龙舟竞桨缅怀情。
(五)
怀王利令几心多,屈子含冤跃汨罗。
浊水滔滔渔父泪,雄黄点点祭江河。
(六)
荆江楚水向东流,报国忠贤志未酬。
一曲离骚成绝唱,每年端午赛龙舟。
(七)
九章天问越千年,傲世人间报国篇。
五月端阳今又至,龙舟竞逐扣心弦。
(八)
一代忠贤汨水沉,端阳节日缅怀深。
屈原含泪离骚绝,唤醒人间爱国心。
(九)
艾叶菖蒲挂瑞门,龙舟洗尽汨罗冤。
忠臣自短空悲叹,荡气回肠爱国魂。
(十)
龙舟雨落浪滔天,糯粽包含傲骨篇。
万古悲情惊浩宇,千秋习俗永流传。
(十一)
过完芒种又端阳,糯粽深怀楚国殇。
艾叶菖蒲门外挂,避邪驱毒饮雄黄。
(十二)
江河五月浪波翻,艾酒雄黄慰屈原。
糯粽香飘犹去远,幽思梦里故乡魂。
端午感怀(新韵)
龙舟不在端阳赛,运动因之脱凤胎。
白粽难投江水里,高级礼品送情怀。
端午祭屈原
陈长安
一
郢衰楚弱左徒愁,报国忧君明法修。
汩水悲歌辞祖殒,苍黔洒泪竞龙舟。
二
九章天问楚辞优,屈子怀沙橘颂谋。
千古离骚成绝唱,香包糯粽祭忠侯。
三
湘江汩水缓东流,美政灵均苦索求。
诤谏直言沅北放,以身殉国郢都休。
端午吟怀
吴世和
千家万户过端阳,艾叶菖蒲米粽香。
一曲离骚今续唱,诗人节里诵忠良。
看龙舟竞渡
张鸣琦(广东)
如箭腾飞一瞬间,呼声人影叠波澜。
百桡划破千重浪,夺得高标雄大湾。
咏屈原
姚天奕(福建)
千年史笔诗香醉,一卷离骚豪气吞。
屈子楚天悲故国,贤臣湘水寄忠魂。
端午悼屈原
刘毅凤(天津)
汩罗水碧咏离骚,天问九歌颂节操。
可叹忠良遭厄运,匡君殉道溺江滔。
屈原祭
刘毅凤(天津)
楚王亲佞附强秦,流放贤臣泣古今。
一跃汩江遗怨恨,沉香米粽慰忠魂。
端午
吴红玲(广东)
岸芷汀兰淑气浮,超然一鹤楚天游。
寻思天问灵均赋,依旧江河日夜流。
端午
桃林清风(河南)
杏雨连绵落故乡,鹧声凄美醉愁肠。
田畴麦稔正端午,青艾悬门棕溢香。
端阳咏怀
桃林清风(河南)
尧天禹甸杏梅黄,丽日神州夏韵长。
一曲离骚千古恨,万民竞舸悼国殇。
离骚之魂
刘成浩
压抑终于烈焰喷,独行放浪愤中吟。
汨罗江上歌一曲,香草美人传到今。
端午
禚俭民(山东)
端午怀思屈子心,汨罗江水诉情深。
九歌天问世人记,艾叶菖蒲插到今。
端午悼屈子
李云(湖南)
一曲离骚世代传,每逢端午泪思先。
汨罗浪涌惊天问,正则忠魂励后贤。
观龙舟赛
白风
又是端阳近午天,一群老友赏龙船。
临行自备凉开水,划片青葱当坐毡。
端午佳节
天山雄鹰(内蒙古)
端午佳节粽叶香,豆沙大枣米中藏。
龙舟竞渡鼓声起,两岸游人笑脸扬。
端午节
郭永刚(内蒙古)
端午佳节沐暖阳,阖家欢乐祝吉祥。
香囊精美成双对,阿妹阿哥情意长!
端午前夕兰河岸上
塞外村人
夕阳辉映河成碧,曲岸如虹照水滨。
鼎沸人流连踵至,为迎端午聚黎民。
端阳节试笔
郑文中(湖北)
龙舟竞渡写成诗,纪念骚人众所知。
传唱离骚歌一曲,头生白发学新词。
端午吟
梁树基(广西)
抱石投江千古冤,烟波渺渺仰忠魂。
艾香粽子龙舟渡,尽在斯时悼屈原。
端午吟
南飞燕(甘肃)
(一)
又到端阳粽溢香,门悬柳叶驱哀殇。
囊包艾草防灾病,国兴民安保福康。
(二)
汩罗江畔赛龙舟,地北天南吟韵流。
屈子忠魂千古颂,离骚绝唱万年讴。
端午节踏青(通韵)
陈艳华
芳草青青天地宽,花红柳绿水流潺。
游人赏景艾蒿采,旖旎风光展画帘。
深井村端午龙舟
腊洲渡(广东)
其一
探亲初一双岗行,十丈龙舟载谊情。
赤帜蓝旗齐解缆,炮烟浓里鼓金声。
其二
宦溪初二探亲来,兰桨红衫玉浪开。
船泊芳堤融主客,满堂喜兴共推杯。
其三
初三鼓斗爆声隆,多少华舟会景中。
不尽玉烟封树岸,玉栏外面水飘红。
其四
兄弟凌边报柬回,朱旗斗笠桨相催。
烟中炮竹才舞罢,纠纠红儿上岸来。
龙船谢亲宴
腊洲渡(广东)
端午嘉筵百十开,祠堂衣挤友亲来。
村边鼓劲清江贺,斟满深情白玉杯。
深井榕溪龙舟即景
腊洲渡(广东)
十丈龙舟入涌来,过桥烟上玉楼台。
纷飞炮竹红纱散,劲鼓一轮穿浪回。
贝岗龙船访深井村
腊洲渡(广东)
后宫龙鼓访榕溪,爆竹烟高岸阁迷。
千百年来同一水,依然相望树花堤。
端阳
高飞亮(宁夏)
端阳艾草尽飘香,千古离骚诗诵扬。
祈愿龙舟今竞渡,团圆粽享祝安康。
端午寄语
何克林(甘肃)
一年一度又端阳,杯酒释怀思暗藏。
高唱九歌向天问,龙吟虎啸念沧浪。
年端午感怀
不与狼为舞
假日无薪芒种情,家家昌蒲掛门棂。
村街艾祭屈魂远,水赛龙舟震九庭。
端午节
快乐鸟
艾草隔窗入室香,雄黄煮酒聚端阳。
屈公恨尽汨罗水,九曲离骚照旧长。
端午节
继儒未央
端节中夏日时长,粽叶栀花沁肺香。
屈子汨罗千载泪,赋诗化敬酒三觞。
咏端午节(新韵)
端午祭贤
秋雨(四川)
又见端阳祭芈原,昌蒲满挂浸沉冤。
忧国怎敢投江死,更著离骚万古传。
端午护贤
秋雨(四川)
史上忠臣天下传,敢投汨水洗沉冤。
千家万户食香粽,不叫蛟龙噬圣贤。
端午粽情
秋雨(四川)
江上传来舟赛声,雄黄酒洒护亡灵。
共执苇叶怀辞祖,万水千山粽是情。
端午苗寨
畅游傍水凤凰城,充耳龙舟竞渡声。
古有屈忧国患死,今闻苗乐举族兴。
采艾草
山花烂漫
梦里已闻粽子香,鸟儿催我快起床。
山边艾叶含露采,习俗千年留韵长。
端午节留笔(通韵)
钟明和
汨罗江上起新桥,岁月悠悠愁未消。
纵使忠魂冤作古,仍有志士咏离骚。
端午悼屈原
徐荣富(江西)
离骚一曲耀乾坤,悼念屈原续至今。
浩气长存千古唱,忠魂不朽永铭心。
端午情怀
鲁禾
(一)
龙舟竟速舞波涛,舵桨倾情鼓楫高。
呐喊声威人鼎沸,争先拒后志英豪。
(二)
艾叶悬门绕户香,清涓入室醉庭堂。
迷人角粽包忠义,满酒金樽盛赤浆。
(三)
忠贤屈子咏离骚,不朽英魂万古谣。
汨水流觞端午祭,胸怀宇宙楚雄枭。
端午思
鲍先明
古巷长街石径新,桃风梅雨洗凡尘。
小桥流水烔河岸,不见当年折柳人。
端午节寄情台湾
李富强
何日劫波台海平,弟兄挽手话长风。
江山一统端阳祭,同驾龙舟向复兴。
壬寅端午
继儒未央
端节中夏日时长,粽叶栀花沁肺香。
屈子汨罗千载泪,赋诗化敬酒三觞。
蒸粑
陈昌南
粉团发醒上笼蒸,好坏由他风俗承。
粑祭屈原忧国志,千年一盏照明灯。
过端午节
陈昌南
空街车疾忽人多,肉案挥刀背累驼。
有女娘家同过节,老爹买菜笑呵呵。
潭州端午龙舟赛
郭友良(湖南)
端阳时节雨纷纷。竞渡龙舟似马奔。
十里瑶湾连竹港,旌旗战鼓震天门。
端午竹枝词 (风人体)
湖月
娓娓汨罗水不平,龙舟开赛鼓声鸣。
菖蒲艾叶年年挂,云卷云舒总是晴。
端午偶兴
王玉孚(吉林)
追欢不复少年身,千载离骚已作尘。
岁岁年年言屈子,世间谁是独醒人。
甲辰端午抒怀
刘雪聪(浙江)
又逢端午粽飘香,艾草千门系吉祥。
最是离骚无尽处,白衣凭吊一行行。
端阳感咏
毫末思德
角粽榴花荔馥香,龙舟竞渡鼓咚锵。
菖蒲艾酒驱邪疫,爱国诗神佑故乡。
端午有感
滕阳公
屈子悲歌愧不如,心怀忠毅未忘初。
三闾今若生基辅,可骂司机抵外欤?
端午节登楼南望
白风
蓝天一碧到潇湘,佳节今年在淑阳。
遣兴凭楼凝远目,龙舟十万赛安康。
端阳有寄
张元兴
所恨当朝忘国奴,清廉不守害屠苏。
端阳节里思贤士,万古流芳屈大夫。
端午安康
老妙音居士
端阳时节祭忠魂。午后吟诗道祝言。
安佑诸君身体好,康邀瑞象吉祥跟。
端午随笔
梁永坚
吾言仲夏胜春潮,麦子收场报富娇。
插艾包棕追屈氏,最怜忠义汨罗夭。
过端午节
刘长荣(襄阳)
年复一年端午节,沉江天问撼灵台。
吾心怀德从家国,不负乾坤育拙才。
端午吟
黄河艄公(河南)
五月端阳至,家家艾草香。
彩丝莲叶绕,米粽口唇尝。
把盏雄黄酒,悬胸绣锦囊。
民风传百世,故土寄情长。
端午情思
郭欣原
岁岁过端午,舟舟擂令鼓。
纷纷竞赛旗,急急翻飞橹。
户户粽飘香,人人心忆古。
依依屈子情,暖暖家乡土。
端阳节抒怀
王慧生(安徽)
端午粽香唇,九章天问因。
何由家国乱,空自梦魂轮。
每念灵均陨,常怀靖节神。
安邦疆域保,一统古今春。
写在甲辰端午节
梅竹山人(甘肃)
佳节粽粑香,龙舟竞技忙。
艾蒿悬屋角,沽酒化诗肠。
彩线情怀绕,荷包福泽康。
此时遐远托,寻咏寄吾乡。
话端午(通韵)
陈艳华(黑龙江)
五月是端阳,佳节人倍忙。
荒山采蒿艾,把盏饮雄黄。
粽米多层裹,龙舟碧水长。
千秋屈子恨,遥祭汨罗江。
端午怀诗祖
黄元基
此刻怀诗祖,汩罗江水怒。
时才赋九歌,健笔书渔父。
史册有离骚,人生多痛苦。
神襟爱国情,藻影萦端午。
怀屈子
黄元基
凭俗又端阳,龙舟比赛忙。
人人怀屈子,载载盼安康。
酹酒湘江处,追思楚地章。
离骚成国粹,诗祖远流芳。
端午吟怀
梅竹山人(甘肃)
浮气粽飘香,吟怀赋锦章。
悲歌清泪洒,把酒感心伤。
屈子今朝下,谁知本意量。
离骚情未了,天问梦归昌。
端午节有思
李相亭
汨水越千载,群峰接万田。
屈公悲失国,一跃怒殇天。
菖翠裹香粽,龙舟横浪连。
淡云湘楚月,暮霭映炊烟。
端午节
陈东林
昨晚弯钩月,今朝迎旭阳。
龙舟欢礼乐,蚁酒敬忠良。
城郭千葩艳,山川百鸟翔。
全民佳节聚,华夏美康庄。
祭屈子
刘毅凤(天津)
角粽艾蒿芳,端阳祭屈殇。
投戈魂有韵,仗剑魄生香。
竞渡舟行急,争游鼓响长。
溺江千古憾,天问九歌扬。
祭屈原
刘毅凤(天津)
贤臣虑国殇,鼎谏却朝亡。
抱石罗江溺,怀沙锦水殃。
离骚磨利剑,橘颂筑铜墙。
辞赋千年训,蹉跎辨隽良。
悼屈原
刘毅凤(天津)
汩罗重五酒,饯饮数千年。
涕泪横斜洒,悲凉断续传。
艾蒿驱鬼魅,粽叶卷风烟。
锣鼓惊奸佞,龙舟悼圣贤。
屈原祭
刘毅凤(天津)
贤臣虑国殇,鼎谏却朝亡。
抱石罗江溺,怀沙锦水殃。
离骚磨利剑,橘颂筑铜墙。
词赋千年训,磋砣辨隽良。
端午节
禚俭民(山东)
杜鹃催种忙,蛙鼓夏时长。
雨落龙舟润,风吹艾草香。
雄黄消小院,米粽上高堂。
岁岁怀夫子,悲歌泣楚亡。
吊屈原
谭少波
招魂何处去,酒烈怯风寒,
渔父歌声渺,灵均美政残。
忠贞无畏死,肝胆两留丹。
三户艾香地,湘娥泪万般。
端午节寄意
王慧生(安徽)
汨罗江水汩,屈子问天忧。
日月乾坤定,阴阳社会尤。
沐兰清洁体,黏粽糯香流。
历史传承雅,诗词忆旧秋。
岛城端午(新韵)
继儒未央
曦蒙清和暄,楼栉霭霏含。
环视景如蜃,昂观云似烟。
东风柔华夏,端午暖尘寰。
旖旎风光美,岛城无限娟。
端午感怀(1)
李静
今岁又端阳,追思叹国殇。
寒烟生浩气,楚水念忠良。
辞赋兴黎庶,离骚利八荒。
寄言怀傲骨,咏史读佳章。
端午感怀(2)
李静
江水浪波狂,龙舟竞渡忙。
离骚昭日月,天问绽芬芳。
绝笔丹心碎,遗书正气扬。
时逢端午节,投粽祭忠良。
端午感怀(3) (新韵)
李静
端午祭忠臣,行人泪满襟。
龙舟争竞渡,骚客举鸿醇。
几度吟天问,一心社稷存。
高风难忘记,华夏念灵均。
端午感吟
何强志
季值端阳节,满庭艾草香。
支炉蒸米粽,围桌饮雄黄。
鼓点声犹急,龙舟赛未央。
至今思芈屈,不肯到丹阳。
端午节
金登仁(江西)
屈原忧国事,玉粽宴忠良。
艾草驱邪鬼,龙舟奋远方。
离骚千古颂,正气万民扬。
穿越时空日,神州共慨慷。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通韵)
张运生
榴花正放香,楚累魄归乡。
天问情怀远,离骚意境扬。
精忠三叩首,壮烈九回肠。
正气传千古,英名永久长。
端午咏
毫末思德
汨罗江水流,端午竞龙舟。
诗咏呼前进,浪飞争上游。
楚辞千里唱,屈子万年讴。
艾草菖蒲挂,康宁遍五洲。
端阳
毫末思德
粽叶裹馨香,龙舟耀故乡。
河中千浪涌,岸上九歌扬。
屈子怀家国,离骚倾梓桑。
艾蒿驱瘴气,天问誉深长。
端午节
邓志键
荷香五月天,麦熟万家田。
竞速龙舟美,争高纸鹞妍。
端午节
邓志键
日前芒种赋,此刻咏端阳。
鼓响游龙急,锅开角粽香。
端午感怀 (新韵)
李静(辽宁)
端阳五月天,艾草吊屋檐。
屈子吟诗赋,余音响耳边。
端午感怀 (新韵)
李静(辽宁)
端午久牵肠,昏君遗憾长。
离骚常泣楚,拍岸汨罗江。
端午悼屈子
刘毅凤(天津)
酹酒感心伤,吟怀赋锦章。
悲歌清泪洒,舸棹粽飘香。
屈子祭
刘毅凤(天津)
酹酒湘江怒,追思咏赋忙。
离骚成国粹,天问远流芳。
端午节(新韵)
李玉珍(江西)
五月端阳日,驱虫往外歇。
菖蒲藤带艾,试把煞神绝。
端午吟
桃林清风(河南)
鸪风恋麦黄,杏雨醉端阳。
户户门插艾,家家棕溢香。
定风波·端午祭屈子
绿野(湖南)
别梦千年泪水汪,古今饮恨汨罗江。竞渡龙舟如箭去,何处?总吟刚直屈公殇。
纵有才华君不用,断送。化成词赋诉衷肠。众唱九歌犹表忆,怜惜。还将香粽寄苍茫。
鹧鸪天·梦屈原
李维华(山东)
忽梦春秋楚国中,江边得见屈原容。痛批朝政败民意,更恨贪官伤国风。
惟自尽,可皆红,岂能苟且与凶同。惟期奸贼皆惩处,国泰民安天地隆。
鹧鸪天·端午节(新韵)
黄河艄公
五月风吹麦穗黄,家家重五庆端阳。锅蒸糯粽唇舌醉,门挂青蒿气味香。
端酒盏,佩花囊,朱砂点痣命祈长。龙舟竞渡怀屈子,一曲离骚泪感伤。
水调歌头·端午
黄河艄公
五月端阳至,水阔赛龙舟。河堤鸣鼓声震,挥桨竞争游。青艾门楣悬挂,蜜粽彩丝缠绕,黄酒口香留。佳节万民祭,屈子赞歌讴。
七雄乱,强秦觊,楚民忧。联齐美政,胸满韬略忾同仇。奸佞谗言误国,贤士投江遗恨,长叹志难酬。怀念忠良事,浩气荡神州。
浪淘沙•端午感怀(新韵)
贾存(内蒙古)
情系楚河山,历胆披肝。美人愚昧佞臣谗。绝望灵均哀郢去,遗恨齐天。
端午祭屈原,竞渡歌喧。香蒲角黍满江边。汨水凄凄千古泣,永念忠贤。
鹧鸪天·端午抒怀(新韵)
贾存(内蒙古)
屈子忧民谏楚王,美人奸佞祸国殇。忠贤哀郢山河敬,汨水招魂日月伤。
舟竞渡,粽飘香,苍天泪雨祭端阳。再将探索征程踏,华夏中兴正启航。
鹧鸪天·端午抒怀之一
徐济春(福建)
岁月如烟记国殇。连绵阴雨又端阳。千秋意气龙舟赛,此刻肝肠艾草香。
悲流落,苦忠良。忧愁愤激赋华章。非凡卓绝朝天问,一曲离骚万古芳。
鹧鸪天·端午抒怀之二
徐济春(福建)
艾草飘香又一秋。迎风沐雨洗尘忧。汨罗江岸英魂吊,天竺湖边归梦愁。
湘水恨,楚人羞。九章天问志筹谋。羁心求索青云断,瘦影行吟屈赋留。
卜算子·甲辰端午有怀
苏德聪(浙江)
皋月报时新,樱熟榴花艳。弥漫芬芳扑面来,桃李枝头掩。
含泪取菖蒲,难作驱邪剑。湘水投文叹贾生,总把忠魂念。
一剪梅·端午抒怀(周邦彦体)
李吉伟(内蒙古)
千古冤魂慕九州。吴楚江边,汨水蒙羞。屈原含恨献身躯,铁骨丹心,血染悲秋。
似箭光阴逝水流。万众相思,举国沉忧。此情寰宇竞传承,民族精神,照耀龙舟。
鹧鸪天·端午
刘道龙(江西)
赓续风骚启盛唐。鹧鸪引诱韵铿锵。榴花吐蕊瞻蒲稼,萱草忘忧伴艾香。
酬雅颂,踏沧浪。五丝缠简教儿郎。煎煮雄黄装一桶,墙角篱栅又路旁。
鹧鸪天·端午寄情
唐生标(湖南)
世俗民风不可抛,沉冤激水涌春潮。飞舟竞彩江花靓,擂鼓欢歌云雾娇。
割艾草,捲籺包。敬宗驱魅整龙袍。离骚天问千秋诵,以告忠魂眠九霄。
鹧鸪天·弔屈原
李聚生
乱世烽烟遍九州,忠诚兴楚未曾休。虎狼环伺山河破,家国垂危日夜忧。
人受害,势难收,离骚抒志伴江头。郢都覆灭生无望,爱国丹心万古留。
蝶恋花·祭屈原
韩文善(辽宁)
叶问残荷菖艾小,时竞龙舟,汨渚江波绕。粽子飘香情梦少,世间何处旌忠报。
祠中香醪祠外道,祠外烟云,祠内英魂笑。笑影难寻声渐渺,敬崇却被寒阶挠。
水调歌头·屈原日吟怀(苏轼体)
湘汨奔千载,拍岸为谁歌?徙云梦不移志,天问探星河。抵毁遭谗连挫,橘问云升日过,荃朽怎如何?饮恨抱沙走,仙曲九歌峨。
艾香佩,芳粽掷,赛舟梭。传芳亘古,怀仰先哲梦追波。前圣贤之标舵,固众芳之随左,此事现秋禾。但愿忠贤盛,吟醉赏云萝。
忆少年·端午咏怀(新韵)
张杰(黑龙江)
又思楚子,又吟楚赋,又行酒令。年年唱老曲,不忘当时梦。
挂满青蒿驱百病,算而今、净说清静。不当是如此,况尚存余勇!
菩萨蛮·端午节
邓志键
梅黄麦熟空中热,伍员屈子心间冽。洒酒祭忠魂,撰诗赠子孙。
贫民瞻俊杰,纨绔慕华辙。斗草一年年,赏荷五月天。
水调歌头·端午寄
塞外村人
仲夏端阳至,举国屈原贤。两千余载如逝,华夏已新颜。橘颂、离骚、天问,百卷楚辞传世,浪漫在人间。赢得精神颂,爱国赋诗篇。
汨罗憾,人高尚,远流传。斯人已逝,今日早就盛空前。世界东方屹立,万里中华励进,无处不争妍。俯瞰多奇景,屈子笑于天。
临江仙·端午感怀(通韵)
李庆林
米粽飘香端午过,由衷思念屈原。一心报效反遭谗。汨罗投水死,节义炳忠传。
百姓心头怀悼意,习俗赓续千年。世尊诗祖咏骚言。既能吟妙句,何必坐卑官。
渔歌子· 端午感怀 (张志和体)
李静(辽宁)
每忆轩辕泪满裳,离骚天问耀八荒。
怀国梦,拓圻疆,联齐抗秦振朝纲。
桂殿秋·端午感怀(向子諲体)
李静(辽宁)
回往日,叹国殇,灵均妙计献楚王。奸人作祟忠贤害,贬谪孤单写九章。
西江月·端午时节
王继权
屋角还悬晓月,犁铧已在躬耕。鸣蛙跳上水牛绳,弹奏繁荣茂盛。
麦粒堆成富态,秧苗秀出芳馨。皇天照顾趁新晴,大写就田园集锦。
满江红·悼屈原(柳永体)
潘玉玲(永春)
流水潺潺,哀歌起、长长队列。忠魂祭、神州九域,庶民悲切。满腹经纶求索路,壮怀抱负追明月。激昂处、回首问苍天,怀沙殁。
人虽逝,情未歇,酬俊杰,怀英烈。誓保家卫国,展荣邦页。习俗传承同祭奠,炎黄敬仰齐参谒。天地心,千古颂贤能,情真切!
卜算子·端阳节
吴世和
菖蒲驱阴邪,芭叶包香粽。午节家家门插艾,吟唱飞声共。
农人赛龙舟,墨客离骚诵。华夏年年祭屈子,爱国千秋颂。
夜行船•祭屈原
李尚一
郑袖朝堂干涉。与奸佞、害良成虐。被君流放志无移,闻楚破、魄消魂彻。
今又端阳思绪切。依然是、蜀葵开谢。汨罗依旧怒涛翻,可申冤?浪高昭雪。
西江月·读《怀沙》祭屈原
李尚一
怀质抱青无路,抚情效志无门。昏君挡道罪良臣,留取英名谁问?
已是千秋榜样,也曾万众灵魂。抱石明志为蒸民,循吏耕耘当奋。
醉翁操·读离骚(苏东坡体)
胡旭军(河北)
离骚。燃烧。如焦。内含涛。桑聊。而今世界谁能交。帝制虽远遥遥。屈子骄。国政断言朝。只恨君迷双眼糟。
泪罗水涌,无奈天嚎。伟公势志,今可谁狂挽滔。大火燃时如潮。雨落雷鸣通宵。天晴云淡高。江河随流谣。国统险新招。杀封网络魔鬼妖。
【黃钟·贺圣朝】念屈原(通韵)
苏福刚北京
香草悬,酹飞旋,歌赋弹,爱国屈原神气
传。秭归端阳过大年,包粽子、赛龙船,咏诗人、情意绵。
北曲越调【天净沙】端午悼屈原
陈东林
垂名千古流芳,遗风百世弘扬,品德今人敬仰。捐躯气壮,雄魂陨(落)汨罗江。
【中吕·山坡羊】端午遐思
郭欣原
村村包粽,家家互送。香包艾叶佳时共。沐熏风,忆平公,豪杰怎会阿谀奉。明志汨罗忠义永。(有道是)昔,崇尚忠。今犹尚忠。
唐多令·端午怀屈原(刘过体)
刘毅凤(天津)
抱石溺江涛,沉沙遣浊妖。万壑千山粽香飘。市镇乡村皆酹酒,插艾叶,祭雄豪。
汩水咏离骚,九歌颂节髦。彩舟严鼓竞酣鏖。一桨一帆怀屈子,承壮志,胜天骄。
一剪梅·端午念屈原(周邦彦体)
刘毅凤(天津)
千古冥魂荡九州。含泪呕吟,汩水奔流。屈原报恨跃身沉,铁骨铮铮,气宇惊秋。
荏苒光阴逝水流。祭奠灵均,华夏深忧。忠诚爱国永传承,民族情怀,泛漾龙舟。
小重山·端午(薛昭蕴体)
刘毅凤(天津)
九域家家飘粽香。菖蒲蕲艾挂,祝安康。杀虫解毒撒雄黄。千杯酒,崇饮福荫长。
擂鼓震穹苍。龙舟争霸赛,逞豪強。缅怀屈氏悼忠良。吟词赋、魂魄永流芳。
章台柳·端午粽
李玉珍
端阳粽。端阳粽。四角长方样多种。
箬叶青青糯米包,豆沙红枣肉儿宠。
如梦令·吊屈原
李玉珍
同姓君臣谐事。国稳升平还醉。离间逐流时,和泪出门存寄。
心碎。心碎。二次无归何为。
转应曲·端午颂屈原
汪登文(重庆)
天问,天问,谏诤鸣冤痛恨,忠诚反被遭殃,
伸张正义慨慷。慷慨,慷慨,严纪清廉拥戴。
浪淘沙·端午颂屈原
潘锡刚(广西)
高咏楚辞雄,壮志凌空。忠魂一去爱无穷。榴锦山河悲泪叫,艾虎遗风。
千古有谁同,屈子神通。长江竞渡急先锋。投饭潇湘东逝水,声震苍穹。
临江仙•端阳祭(和凝体)
王省南(浙江)
炎风袅袅吹中夏,米粽烹煮端阳。柳荫蝉唱碧荷香。玉池蛙鼓麦头黄。
飞棹龙舟追屈子,北疆南国升觞。青蒿蒲剑插门旁。雄黄搀酒避虫伤。
一斛珠·端午节
禚俭民(山东)
又逢端午。屈原故事传千古。飘香米粽家家煮。艾叶蓬门,黄酒朝天举。
抱石投江身殉楚。丹心爱国人人慕。汩罗江水滔滔去。一曲离骚,万世忠魂铸。
巫山一段云·忆屈原(毛文锡体)
李相亭(河南)
汨水千年漾,云深岁月艰。自从屈子一投沅。楚灭小人欢。
历史何相似,江山不改颜。从来国运遇疑难。关键辨忠奸。
鹧鸪天·屈原之愿
李富强
屈子不惜泪腺干,殉国难唤雾云迁。《离骚》万虑为疆土,《天问》幽思绕社坛。
龙舟快,粽粑甜。更朝迭代帝王餐。千年端午今朝看,民是江山国是天。
瑞鹧鸪·甲辰端午节之三
田庆瑞
天水端阳采艾蒿,玉楼五月绣荷包。异香酒盏雄黄味,装饰门楣杨柳梢。
粽子盘中堆白雪,菖蒲花上大红袍。作诗薄幸沧浪赋,度夏还须青豆糕。
鹧鸪天·端午咏怀
徐志荣(福建)
又是端阳五月时,菖蒲裹粽浴兰宜。汩罗江涌千秋恨,楚地云皋万里思。
吟古韵,念宗师。雄黄艾草伴骚诗。龙舟竞渡破风浪,百舸争游共享祺。
鹧鸪天·怀念诗祖屈原
李万胜(山东)
才气超人载史秋,聪明睿智入名流。左徒官职理朝政,品级贤臣分国忧。
辟香草,楚辞修九章天问九歌留。庙堂失意常遭贬,郢破投江不事侯。
鹧鸪天·端午节酬友
刘道龙(江西)
解粽筵开把话唠,蒲悬蛋煮酒杯高。石榴有色三分魅,青艾无邪百福招。
收信息,发红包。填词问好最时髦。结庐稼穑新生活,互唤糟糠把宝淘。
南乡子·端阳聚
胡新祥(浙江)
艾草挂门楣。驱秽雄黄上酒杯。香粽绕缠红线彩,甜滋。端午亲朋聚合嬉。
吟唱响声迟。橘颂离骚古韵追。绿岸悉闻舟竞渡,情飞。屈子忠心我辈随。
渔家傲·端午节忆屈子
孙彦考
食粽竞舟端午到。填词赋咏渔家傲。忧国屈原均户晓。今凭悼。忠臣汨罗捐躯跳。
始创楚辞新格调。离骚天问皆称道。求索精神宜旌表。谁敢藐。尊贤扬善奸邪扫。
竹枝·高考季
风鸽(张晓峰)
一
年年今日此门中,锦鲤书生竞化龙。
红烛盈盈珠泪泣,只为今日状元红。
二
旗袍新扮为呈祥,满志踌躇入考场。
初试牛刀关隘破,孟秋高中桂花香。
三
腾飞翻动出还沈,片片光麟浑似金。
跳过龙门随浪远,忆曾开卷漏更深。
四
龙门鱼越正当时,一举成名万众知。
开卷轻松蒙尽会,出来眉目喜滋滋。
五
潜身潭底鲤闯关,下笔如神洒万言。
谁晓金钩能钓月,梦圆秋后始开颜。
六
科场三日意如何,埋首穷经苦难多。
曾许凌云今展翅,莫嗔青涩几蹉跎。
如梦令·端午
董峰(江苏)
谁在锄禾辛苦。谁在庙堂擂鼓。谁在赛龙舟,奋力向前飞渡。端午。端午。醉了太平歌舞。
浣溪沙·端午节释怀
通明(天津)
屈子投河恨岂休,英魂永驻赤心留。每逢祭日竞龙舟。
天问离骚情缅诉,为民报国志难酬。名垂丽史万年秋。
鹧鸪天·端午咏叹
风鸽(张晓峰)
又逢端午赛龙舟,齐心奋桨搏江流。苇蒲包封糯香粽,蒿剑高悬护画楼。
云梦泽,恸千秋,离骚吟唱意难收。忠贞屈子潇湘祭,传颂英名誉九州。
二、
百舸争流疾如风,轩昂龙首气如虹。咚咚锣鼓震天响,猎猎旌旗映水红。
挥画桨,向前冲,离弦飞楫浪连空。棹歌阵阵三闾祭,壮阔汤汤竞往东。
三、
云梦波涛逐逝川,龙舟竞渡遏云渊。春秋未泯离骚韵,今古长撩橘颂弦。
铭志士,赋吟篇,铮铮铁骨笑苍天。楚辞传颂诗魂寄,香粽投江祭谪仙。
四、
云梦有幸诵离骚,汨罗魄化涌波涛。每逢端午思忠勇,追忆春秋恨尔曹。
舟竞渡,涌人潮,声声锣鼓震重霄。艾香蒲气驱邪祟,夺标心情逐浪高。
李尚一(山东)
鹧鸪天·闻蝉声
知了初闻端午天,一场雷雨醒金蝉。绿槐迎驾高枝上,黄雀撒欢嫩叶间。
瑶瑟奏,玉琴弹。故园今又故人还。畅吟今古家山恋,唱彻山河共枕眠。
鹧鸪天·端午陈事
许碧霞(江西)
蒲绿艾青箬叶长,帖符香粽又端阳。先贤哀郢身心累,后辈招魂舟棹忙。
天问尽,九歌亡,离骚一曲读沧桑。今人欲解当年事,岁岁划船始未央。
鹧鸪天·端午抒怀
雾春(福建)
鹭岛新泉过端阳。推杯换盏语昂昂。美人别久琼浆热,战友尊前天酒香。
吟行客,咏韶娘。抚今追昔忆辉煌。如烟往事随风逝,情意绵绵入梦乡。
相见欢·诗人节寄怀 (新韵)
张根虎 (陕西)
千秋浩气重重,贯长虹。悲愤汨罗咆哮、水长东。
投江恨,凭天问。酹英雄。但愿天容江色、共澄清。
沁园春·端午触怀
郭欲仑
艾叶悬门,香粽堆盘,又过端阳。记璆锵天问,年年思楚;离骚浩倡,日日回肠。抱石怀沙,汨罗憔悴,留下清名万古芳。更长叹,唤雄黄恣饮,独倚斜廊。
今朝一派煌煌。振国梦民殷百业昌。遍九州歌舞,中庭搦管;人间盛世,午日当窗。社稷安磐,江山敷秀, 大道和谐共小康。问屈老,可归来酌酒?与我诗狂!
行香子·爱国与端阳
金登仁(江西)
自古名扬。爱国情长。屈原公、家国情郎。为民为国,生死无妨。屈原英雄,献身在、汨罗江。
又是端阳。粽子飘香。比龙船、心志昂扬。艾菖驱鬼,纸鹤争祥。万民同欢,我华夏,贺端阳。
满江红·端午抒怀
金登仁(江西)
又是端阳,裹米粽、人文精彩。挂艾草、驱邪保健,消灾除害。一起欢歌端午节,一同走进新时代。喜神州、处处贺端阳,龙舟赛。
思屈子,恩常在。忧家国,功千载。其诗悲而壮,人民崇拜。一曲离骚华夏咏,一身正气人民爱。我中华、端午敬英雄,真精彩。
西江月·五月五纪屈子
徐国喜
盛举天督遂愿,心灵固本禅缘。雨腴溪壑云未阑,作罢龙舟泊栈。
身后汨罗许国,生前楚梦愁圆。问天谁与共齐肩,莫使英灵暗澹。
临江仙·端午龙舟竞渡
罗育腾
两岸浪声雷动,千舟竞发飞前。万弦离箭瞬冲先,碧涛轻划过,鼓点劲犹坚。
气壮山河威势,飘扬彩帜迎翩。喜闻夺冠笑开颜。神州山水瑞,冀望得龙安。
倦寻芳·端午
庞玉才
覆阴柳巷,飘尽杨花,恰值端午。苇叶修长,寻水问溪披露。艾青青,香浓郁,投江米棕灵均度。此情怀,把中华习俗,流传千古。
说爱国,不分贵贱,放下恩仇,皆能为伍。戮力同心,赖我九州儿女。华夏神龙今崛起,五洋捉鳖蟾宫去。搞科研,建通衢,国强民富!
浣溪沙.端午感吟
刘雪聪(浙江)
滚滚汨罗碧水流,每逢端午赛龙舟。楚辞名震万年秋。
谁道先贤千古恨,我怀壮志一生修。凭江水调唱歌头。
【江城子】端午节
杨天喜
江米红枣艾叶香,小溪旁,自思量。几声鸦啼、天际渐迷茫。
独坐斜阳轻掩泪,忆屈子,亦安康。
〔黄锺•人月圆〕端午戏作
白青下界人妖恋,异类配鸯鸳。钱塘並蒂,镇江除疫,比翼翔天。
(幺篇)端阳惊变,圣山盗草,水滿金禅。断桥相会,雷峰锁恨。(一曲蛇)戏唱千年。
〔中吕•山坡羊]赛龙舟
许显庚(淅江)
旗摇冲浪,鼓擂激荡。龙舟盛会欢歌唱。喜洋洋,气昂昂。凝心聚力豪情壮,你赶我追名次抢。赢,喜报扬;输,安慰奖。
【中吕•迎仙客】端午节回乡
张华兴
甑米绵,枣儿鲜。今日最甜端午天。故乡云,仲夏蝉。不尽情缘,还是那槐树底东院。
六州歌头·端阳
陈爱文(安徽)
汨罗望断,八百洞庭平。长烟起,三湘秀,麓山灵。赤龙腾。文曲丹阳落,屈原出,风云定,国康泰,民安乐,瑞祥呈。变法图强,内举贤能士,外抗秦兵。受怀王恩宠,誓死报朝廷。七霸相凌,楚峥嵘。
疾邪当道,奸误国,征尘暗,郢城傾。空怀取,兴复志,恨无成。泪如泓。满腹经纶负,书天问,九歌情。自古是,贤遭忌,佞为荣。寄意离骚惜痛,六神正,五帝英明。看王朝更迭,唯有楚词恒。碧化苌弘。
潘 泓 黄小甜 武立胜 卢冷夫 薛玉忠 胡迎建 星 汉 南广勋 熊东遨 包德珍
《中华福苑流韵》顾问:
孔祥庚: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周 达: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武立胜:中华诗词学会官方公众号执行主编
卢冷夫:中华诗词编辑部主任
何 鹤:中华诗词编辑部责编
梁 帆: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胡迎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主 编:梁 婵
执行主编:潘玉启 万俊卿 王炳成 周雪芹
责任主编: 李正光 岳爱莲 李维华 李洪庆 漆章琼 吴斌锋 翟玉霞 石跃强
副主编:王 婷 陈冠雄 贾 存 尹远志 李纪中 李亚丽 刘爱英 石化周
编 委:降 勇 徐济春 王永华 高加强 梁树基 谢 剑 韩文善 翟朋福 李吉伟 李成旭 李贤良 刘岳晴 严裕民 黄力举 潘玉玲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