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邴玉君(泥瓦诗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人。从小爱好读书,喜欢唐诗宋词。同时爱好摄影、篆刻、軟硬笔书法等。建楼是内行,一辈子和钢筋水泥打交道,用心品筑一栋栋高楼。写作业余爱好,写家乡的大山、四季皆画卷的风光、写农民工兄弟、写国之脊梁、大国工匠等。
农民工兄弟都说我是泥瓦诗人,哈哈。
《编者按语》:
满怀豪情,三寸金笔谱佳篇
邴玉君是黑龙江省伊春市人,一生从事建筑事业,平时酷爱写诗歌与散文,故被农民工兄弟尊称为“泥瓦诗人”。
我是前不久,在铁力诗词文苑群里认识了邴玉君老师。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他好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有赞美家乡风光的,如《森林大冰雪.童话伊春》、《相约走进北国“黄山”悬羊峰》;有歌颂劳动者的,如《致敬!感动中国的大国工匠》;有颂扬军人的,如《我向军旗敬礼》……等等,数不胜数。他的作品,每个细节都满怀着浓浓的情感,每个片段都会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
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在鞠馥阳老师的倡导下,向诗友们推出邴玉君老师的一篇作品:《又逢端午说屈原》,特为其赶制一期专刊,供大家阅读。
李桂芹
2024.6.6.写于朝花夕拾书屋
又逢端午说屈原
文/邴玉君
汩罗江上赛龙舟,江水无弦思屈原。
忧国忧民士大夫,一篇《离骚》千古传。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思想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一位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一生坎坷,治国理政之道不为楚怀王所用。屈原主张对内变法革新,举贤任能,富国强兵。对在主张合纵,联齐抗秦。他主张的变法革新触及到贵族利益,遭贵族诽谤和奸臣排挤,遭谗去职被流放到汉北、沅江流域。
战国时期,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并立战火连天,烽烟四起箭雨金戈。楚国在秦国一统天下阶段中的公元278年被攻破京都灭亡。被流放的屈原得之楚国灭亡,祖国被侵略,悲痛欲绝。屈原不忍舍弃国家,毅然抱石投汨罗江自尽,舍身殉国。他用自己的生命奏响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爱国主义之歌,表现出忠贞爱国千古仰,为国独醒一生忧的爱国情怀。
相传屈原投江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这一天最早是中国人防疫除病的日子,后因屈原投汩罗江殉国,农历五月初五便成为纪念屈原的日子。
千百年来,屈原的名字出现在文人墨客的墨香中。他为后人所景仰,他的《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诗篇流传千古,脍炙人口。
这四首作品是屈原的一种心中抒怀,看出诗人“举世独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爱国之心,却为世所不容的独白和千言难辨的辛酸倾诉。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有感于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写下一篇篇缅怀屈原的诗词。宋.天下第一大文豪苏轼一首《屈原塔》的诗句,“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的一声长吟。
《端五即事》南宋文天祥,“五月五日五,增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楚江有吊》宋.寇准,“悲风飒飒起长洲,独吊灵均恨莫收。深岸自随浮世变,遗魂不遂大江流。霜凄极浦幽兰暮,波动寒沙宿雁愁。夜落烟沈无处泊,数声猿叫楚山秋”。
“白玉徒为洁,幽兰未谓芳。穷羞在事令尹,疏不忘怀王。冤骨消寒诸,忠魂失旧乡。空馀楚词在,犹玉日争光。”这是宋.司马光缅怀屈原的一首《屈平》诗。
《古意》唐.孙合,“屈子生楚国,七雄知其材。介洁世不容,迹合藏篙莱。道废固命也,瓢饮意贤哉。何事葬江水,空使后人哀。”
宋.陆游在《楚城》中悲吟到,“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涛声似旧时。”一篇篇经典之作不胜枚举,至今依然散发着墨香。
古往今来,纵有诗词千百篇,无诗不端五,端五有诗必屈原。每一首诗词都写尽屈原的高尚与悲剧;每一首诗词都在呼唤屈原魂兮归来,每一首诗词都在赞誉屈原爱国之心天地可鉴、魂昭日月,每一首诗词都歌吟屈原的浪漫多情、文采斐然。
几千年来,屈原,都是文人墨客谟拜的对象。司马迁曾这样评价楚词鼻祖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是司马迁对屈原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伟人毛泽东从青年到老年,最喜欢屈原的《离骚》。一九六一年,伟人一首写屈原的诗横空出世。“《七绝.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伟人毛泽东《七绝.屈原》立意深刻,让人读后耳目一新。伟人笔下的屈原不再是抱石投江悲壮的屈原,而是和古诗词截然不同的是,屈原不再是令人悲悯的诗人,是一个直面黑暗敢于斗争的勇士。
诗的前两句,伟人盛赞屈原原作的战斗力。后两句,着重表现屈原崇高的品格。古人的诗词,多是对屈原遭遇的悲愤不平和同情哀叹。而伟人毛泽东的七绝另辟新意,“一跃冲向万里涛”气势恢宏,屈原一下由悲变壮,彰显以身殉志的爱国情怀。伟人曾赞誉“屈原是中国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功勋并不是马上就得到人们承认,那是后来过了不少日子,诗人的品格才充分显露出来。他的形象才真正高大起来。屈原喝的是一杯苦酒,也是为真理服务的甜酒,诗歌像其他创作一样,也是一种精神创作”。
有了屈原,我们才有了今天的端五。有了端五,我们才知道了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屈原;我们才知道了,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才知道了《离骚、天问、九歌》;我们才读到了《离骚》中的第97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才读到了屈原的浪漫主义长诗《天问》,几千年后,中国航天人九天揽月,奔向星辰大海,回答了屈原的《天问》,圆了古人的浪漫飞天;我们读到了《九歌.国殇》,其中的经典之句,“身自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鬼为雄。”屈原在说,人虽死啊神灵终究不泯,魂魄刚毅不愧鬼中英雄。屈原,爱国主义忠魂长存天地间,一片爱国丹心照汗青。
每逢过端五,家家包粽子、儿童磕鸡蛋、门上插艾蒿、手腕栓红绳、身上戴香包、屋里屋外挂葫芦。这是千百年来延续的风俗习惯。端午节要读一读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穿越时空走近中国浪漫主义奠基人,楚词鼻祖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中国历史上伟大诗人屈原忧国忧民的一腔情怀,去了解屈原的历史地位和重要内涵,会别有一番意境和感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不息不灭的精神接力。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下一个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漫漫其修远兮。仍须众志成城上下而求索,唱响踔厉奋发的新时代主旋律。
《临江仙》,又逢端五说屈原,汩罗江水无声,诗词依旧墨香中。楚词传千古,《离骚》忧国情。屈子天地留忠魂,一片丹心照汗青。沧海桑田有身影,唤魂兮归来,自有后人颂。
o铁力诗词文苑大、小群
(含学坛都市头条彩刊)
顾问:湛有田、盛军、庞亚军
总编:鞠馥阳
主编:李桂芹、孙明星、徐丽
摄像指导:肖向红
总务:刘军、王连砖
群管理、制刊:李桂芹
2024.6.3.起执行
本期制作——李桂芹
2024.6.8.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您喜欢我们的作品,就请在左下角小手上点个赞吧!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