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悠悠流转,带走了青春的容颜,却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和无尽的感恩。在这个充满温馨与感动的时节,粽子,这个承载了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美食,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岁月的留念、感恩与惦念。
每逢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包粽子,那熟悉的粽叶香、糯米香,混合着各种馅料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仿佛将整个世界都染上了节日的色彩。而粽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岁月的留念。
在改革开放前的岁月里,端午节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无疑是一年之中最为期待的日子之一。每当这个时节来临,能够品尝到香甜的粽子,那真是一件让人欢欣鼓舞的事情。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粽子的诱惑力丝毫不亚于过年时的丰盛佳肴。
我深深记得,在老家射阳,一个靠近黄海边的小村落,家中人口众多,多达十一口人。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端午节能吃上粽子,几乎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然而,每当端午节临近,家中的氛围总会因为一份特殊的期待而变得格外温馨。
两位姐姐总是按照母亲的吩咐,早早地做好准备。她们会背上竹篮,利用宝贵的星期日时光,跟随村子里的哥哥姐姐们,一同前往老湖的滩涂去打粽叶。那片广袤的滩涂,芦苇丛生,绿意盎然,成为了她们寻找粽叶的乐园。
粽叶,实际上就是芦苇的叶子,宽大而坚韧,是裹粽子的绝佳材料。在我们的家乡,几乎每家每户都会选用这种大自然的馈赠,来制作美味的粽子。姐姐们会在滩涂上小心翼翼地挑选那些宽大、翠绿的粽叶,一片片地采摘下来,轻轻放进竹篮里。每当她们满载而归,家中便开始忙碌起来。
到家后,首要之务便是将粽叶逐一洗净,随后放入滚热的铁锅中焯水,以去除生涩的苦味。焯水过后,粽叶被轻轻放入长长的木桶中,用清水浸泡,静待其恢复柔韧性。
母亲与姐姐们围坐一处,开始了包裹粽子的传统手艺。她们的手法娴熟,将糯米、红枣、豆沙等馅料巧妙地包裹在粽叶之中,再用细绳紧紧扎牢,一个个精美的粽子便在她们手中诞生了。我们围观着,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喜悦。
端午节当天,全家人欢聚一堂,共同品尝着自家亲手制作的粽子。那香甜的滋味在舌尖跳跃,让人回味无穷。欢声笑语中,家的温暖与团聚的幸福洋溢在每一个角落。这些美味的粽子,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味蕾,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与亲情的深厚。
在那个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年代,糯米成为了极其稀缺的珍品,其珍贵程度丝毫不亚于今日之金银珠宝。家中的每一粒糯米,都是母亲用她精心饲养的草鸡下的蛋,在集市上那家破旧的小饭馆里,一点点积攒换得的。每一颗鸡蛋都凝结着母亲的心血与汗水,而每一粒糯米,都承载着母亲对家人深沉而无私的爱意。
那时,粽子并非随时都能品尝到的美味佳肴。然而,即便是在资源如此匮乏的情况下,父母亲总是竭尽全力,将最好的留给我们这些年纪尚小的孩子。每当我抬头看见他们那充满爱意的眼神,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份温暖所包围,充满了无尽的关怀与呵护。
我尤为钟爱蜜枣粽子,那甜而不腻的口感,总能让我回味无穷。而哥哥姐姐们,他们总是默默地将我最爱的蜜枣夹到我的碗里,那份无言的关爱,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与深沉。这份关爱,如同一束束阳光,温暖着我成长的道路,让我勇往直前,无畏无惧。
懂事后,二姐曾向我述说了一件往事。那天,父亲从集市上买回了十几个井岗齐,那是一种形状像五角星的老家甜食面包。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看到这样的美食,简直是欣喜若狂,犹如饿狼扑食般将其一扫而光。然而,就在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时,父亲从河边洗手回来,刚要跨进门,却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他默默地看着我们,没有说一句责备的话,只是转身往堂屋走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父亲的欣慰与无奈,也明白了自己的不懂事和自私。
听着二姐的描述,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我们那时候真的是太不懂事了,怎么就没有想到给父母亲留下一点点呢?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多,而我们却只顾着自己的口腹之欲。这份愧疚与自责,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我心头,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如今回想起那些日子,我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那份亲情,那份关爱,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都会铭记在心,永远感恩父母亲的养育之恩。他们用无私的爱,为我们筑起了一个温暖的港湾,让我们在风雨中不断成长,在困难中不断前行。
端午节,这个充满神秘图腾信仰和民族精神内核的节日,总能唤起我们对那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深深怀念。屈原,他的一生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其忠诚与智慧为后世所传颂。
屈原,这位楚国的大诗人、政治家,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为君王奉献着自己的全部。他力主对外联齐抗秦,对内改革变法,希望以此引领楚国走向强盛。然而,他的主张却遭到了以靳尚为首的贵族集团的强烈反对。面对这些阻碍,屈原并未退缩,他坚持不懈地促使楚怀王接纳自己的主张,并在弟子宋玉和婵娟的协助下,修订了限制贵族特权的新法令。
然而,命运的摧残却无情地降临在屈原身上。靳尚等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惜勾结怀王宠姬南后郑袖,对屈原进行诽谤和陷害。面对这些诬陷与攻击,屈原痛心疾首地予以驳斥,但遗憾的是,贪图小利、轻信谗言的楚怀王并未听取屈原的忠告。反而绝齐亲秦,中止变法,并免去了屈原的官职,将他逐出皇宫。
屈原满怀悲愤地离开了朝廷,开始了他漂泊的生涯。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他并未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国家的担忧。他漫游汉北,将心中的情感与理想寄托于笔端,创作出了《离骚》等千古绝篇。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也彰显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然而,屈原的命运并未因此好转。楚怀王因受骗而在与秦国的交战中大败,国家陷入了危难之中。屈原听闻这一消息后,毅然决然地接受了怀王决心变法的诏令,赶回郢都。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更为残酷的打击。靳尚等奸佞之徒残忍地杀害了志士,将屈原囚禁于东皇太乙庙中。婵娟也遭到了不幸,被投入黑牢。在风雨雷电之夜,婵娟被卫士石豪救出,但不幸的是,她误饮了阴谋毒害屈原的鸩酒而身亡。石豪愤怒之下,怒杀凶手,纵火焚庙。
面对这一系列的打击和磨难,屈原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悲痛和绝望。他不愿忍辱求生,最终选择了抱石一跳,以此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离去,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抗争,更是对楚国命运的深深忧虑。
自那以后,人们只能在浪漫的诗歌中追寻屈原的身影,感受那份深沉的思念与无尽的疼痛。《楚辞》中的《离骚》《天问》等千古绝篇,成为我们怀念屈原的珍贵载体。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激励人心的名句,更是成为了一代代中国人追求真理、探索未来的座右铭。
端午节,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不仅闪耀着龙舟竞渡的激情火花与粽子飘香的喜悦气息,更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一天,我们欢聚一堂,不仅是在热烈庆祝,更是在深情缅怀先人,虔诚祈求安康。
端午节,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屈原、伍子胥等伟大历史人物的纪念,以及驱邪避疫的庄重仪式,为这个节日增添了无尽的庄重与神秘色彩。在古代,人们视端午节为“恶月恶日”,因此通过诸多方式祈求预防和消除不吉之气。喝雄黄酒、挂艾草、烧菖蒲,这些习俗无不彰显着人们对安康生活的热切向往和美好祈愿。
与此同时,端午节也与夏季的疾病和疫病息息相关。在这个时节,人们容易感到身体不适,疫病也易于肆虐。因此,端午节更是一次中华药草的盛会。人们通过品尝美食、佩戴佩饰、装饰家居、香薰身心、沐浴清洁等方式,祈求家人的安康,迎接盛夏的到来。
岁岁端午,年年安康。在这个充满传统韵味和文化内涵的特殊日子里,我们衷心祝愿你的生活如翠绿的粽叶般充满生机与活力,愿你的心情如甜蜜的糯米般幸福美满,愿你的事业如乘风破浪的龙舟般一帆风顺,前程似锦。让我们共同庆祝这个充满传统意义的节日,祈愿未来的日子里,每个人都能安康幸福,生活美满,共同谱写中华民族的美好篇章。
撰文:盐渎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