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 律•端 午 》
作 者:乔新华
糯米晶莹裹绿装,
内罗什锦腹中藏。
端阳掷粽铺江底,
艾叶薰香祭国殇。
但愿鱼虾知好歹,
不教屈子受惊惶。
忠魂万古人称颂,
日月光辉耀四方。
《离 骚 情 愫》
作者:东升
时逢端午五月风,
重读离骚听悲声。
千古楚辞多华丽,
句句深怀家国情。
爱国志向隐花草,
屈子情愫向君明。
楚国兴亡忧心在,
谏言何虑自身名。
宁愿步贤舍身死,
岂肯龌龊混浊生。
直言不讳真君子,
何为小人阴阳灵。
遥想历代爱国史,
唯有屈原死寻生。
当今乱象有谁问,
国家兴衰几人同。
屈原志向今谁有,
社稷兴旺谁建功。
一篇离骚情和志,
千载爱国传与承。
家国情愫终不忘,
央央中华世界雄。
七律·端午感怀
作 者:月 儿
时逢五月话端阳,
艾叶驱邪角粽香。
竞渡飞舟怀屈子,
吟诗吹笛赞忠良。
千年怨恨沉江去,
一世英名映日长。
爱国精神传万代,
离骚炳史九歌扬。
七律.新 韵《端午节有感》
作 者:溪 流
年年端午祭屈原,
香粽艾蒿彩线穿。
划桨竞舟龙挺颈
吟诗诵赋鸟争檐。
古稀仍有家国志,
今日依然意气坚。
历史传承明爱恨,
神州璀璨万民欢。
《端 午 情 思》
作 者: 长 春
每当端午来临,
总是伴随着淡淡的艾香,
国人对屈原的思念,
没因时间久远而淡忘
三千年挥之不去,
泊罗江水,
川流不息,
千年泊水江心冷,
一叶糯香思屈子。
似曾見,
一个伟岸的背影,
握着求索之剑,
回望大地,
倚天长啸,
帐然伫立,
翩然而去,
在端午聆听,
九歌谏烈忠魂舞,
国事家愁离骚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七律《香粽祭屈原》
一一端午节感怀
作者 :春光无限
每逢端午祭屈原,
艾草彩葫挂门前。
采来莆葉包香粽,
五彩线儿绕胫间。
角粽流传上千年,
枚枚故事爱憎传。
天问离骚怀古事,
汩罗江中觅根源。
【 端 午 节 】
作 者 : 塞 丁
端午踏青去,
采蒿到南溪。
采得艾蒿兆吉祥,
归来腿满泥。
精气爽,
砌阶低。
手捧香蒿立家门,
也插春枝几许。
《 端 午 的 思 绪 》
作 者:李季秋(映日荷花)
是那块大石头的沉重
还是你纵身一跃的悲怆
我的心紧紧地揪着
想捞起你天问的呐喊
去搜寻你求索的目光
我来到松花江边
把一束洁白的花
轻轻地放在江面
愿它能飘到汨罗江
让兰露菊英清荷的高洁
开放出远古今生的芳香
我在时光的隧道里飞驰
追逐着你衣袂飘飘的悲怆
一个声音撞击着我的灵魂
一个名字烧灼着我的胸膛
我在月光中和你对话
酒杯里摇晃出你的忧伤
你仰天长啸的不屈与悲愤
叠印在楚辞九章的幕墙
我告诉你
如今
已九州团圆四海欢唱
你的泪水汹涌在汨罗江
看中华民族日益繁荣昌盛
你是否会写下欣慰的诗章
我默默地拿起五彩丝线
编结成祝福和梦想
滔滔汨罗
悠悠松江
归去来兮
唤醒迷茫
把不灭的诗魂
筑进伟大的梦想
《端 午 祭 屈 原》
作者:张召良
风拂杨柳洒细雨,
黄梅酸甜迎暑。
石榴花红蝶飞舞,
糯米包粽飘香
迎来端午。
门前挂菖蒲,
艾蒿香万里,
楚河浪花波荧光,
奔流不歇息。
秭归梦《楚辞》
又现《国殇》赋
爱国情怀思民苦,
枯瘦伟岸躯。
荆楚悲大地,
潇湘苍天哭。
文人墨客书诗词,
龙舟香粽祭。
《橘颂》《离骚》词
《九歌》《九章》赋
伴随《楚辞》
唱千年
华夏颂千古。
空负爱国志,
报国门无路。
千古遗恨投江中,
宁死不移志。
出生不逢时,
封建又专治,
爱国文人空余恨,
天空泪洒雨。
凭栏长江望
滚滚东逝去。
忆前贤,
悲流泪,
屈原苍天屈。
仰首放高歌,
杯酒祭子屈。
爱国情怀豪奔放,
即兴作诗赋。
古人悠悠恨,
郁郁不得志。
我辈庆生新中国,
国运正昌时。
祝端午安康吉祥!
《 浣溪沙·端午忆屈原 》
作者:刘彦忠
屈子当年赋楚骚,击疼权贵恼王朝,
谪官爱国志仍高。①
天问黑云遮日月,国殇碧血润英豪,
楚亡一跃向波涛。
注:①屈子当年赋楚骚,
化用毛泽东《屈原》中首句。
《 端午英雄谱 》
作 者 :书 乐
端正 正午,
端午 五月初五
人正阳盛。
屈原:
人当正午,诗已称雄。
忧国忧民,谗言逼命。
子婿:
人老心正,文武双雄。
谗言误国 昏君无能。
艾嵩:
恰如屈原,高立草中。
茎熏谗言,叶灸国病。
粽子:
投入江水,身捆麻绳。
子婿不冥,敬喂英灵。
离骚:
流传千古,求索后生。
万载汨罗,大志不平。
曹娥:
救父投江,烈女贞名。
曹娥江水,滔然向东。
龙舟:
悲载刑兵,昏王帮凶。
今竞龙舟,为颂太平。
汩罗水 翻涌千秋诗脉,
长江水 长颂万古英雄。
端午小假 中华齐祭奠:,
舟载米粽 国人共悲鸣。
当年投粽,阻挡鱼食伟尸,
今采艾蒿,灸除谗言之风。
昏王过端午,
警告百姓:
绳索绑“忠"(粽),
尽忠不可反朝庭。
英君过端午,
不忘历史,
号召民谏,
共筑民族强国梦。
平民过端午,
龙舟竞划,
奋力向前,
大展团结之功。
万众踏青照史镜,
举国唱响安康声。
屈原曹娥伍子婿,
忠孝爱托四海晴。
《过完六一,又是端午》
作者:云最深处
哎,这日子呀!过得实在是稀里糊涂
过完了六一
又是端午
忙完了孩子又忙老人
说句心里话
留给自己的
只有这漫长的岁月
和匆匆的时间
其实这多少感觉像个病句
就如有妈包的棕子
吃起来那叫一个香
没有了娘啊
你们眼里的幸福
也就成了我心里的悲伤
只是这节呀!还得要过
忙碌了一年都不容易
为了我们的孩子
为了深爱我们的亲人
为了心中那个不爱哭泣的少年
为诱惑我一生希望的明天
和那一句你还未说出口的再见
《 端 午 的 丰 碑 》
作 者:唐 梦
一只只尖角的粽子
垒起了一座丰碑,在端午
格外醒目
两千年的风雨中
高耸,不屈的风骨
毕竟距今太远了
翻开《离骚》有许多字不认识
一个个查起
生僻
硌得心疼
那个写辞的人好像比我还痛
满朝歌舞升平
怀王昏睡
唤不醒
他唱着《九歌》走进江里
水没过头顶
也不肯回头
不禁感叹
一个人
该有多失落
才会把自己埋在水里
该有多坚强
才宁死也不肯屈从
椒兰水草伴忠魂长眠
从此沿岸粽香弥漫
竹叶包进了家国的情怀
代代传承
今天
大口咀嚼着糯米的香味
酹酒
击鼓竞舟
江水滔滔
离骚中的文字
一个一个爬上岸
附着在丰碑上
耸立楚江东
《 端 午 悼 魂 》
作 者:卢 志 杰
岁月如潮,乱风似刀;
九州悼魂,白浪滔滔;
卫鞅变法,西秦化豹;
张仪连横,南楚益糟;
蝇头小利,蒙蔽一朝;
惶惶上下,惧敌凿凿;
新政难施,奸邪当道;
时不予我,洁身自好?
临石问天,浮云皓皓;
落魄流荡,可怜芳草;
邂逅渔父,山青人老;
白起踏郢,城哭鬼嚎;
哀恸国殇,汨罗怒号;
心绝投河,泪沉江涛;
梦回湘汉,难忘离骚;
千年歌赋,君比天高。
注:屈 原: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 端 午 感 怀》
作 者: 张 雅 丽
清晨的翠华山
云雾缭绕 仙界一般
熙嚷的人群把山峦拥揽
听蛙鸟蝉鸣
闻花香 看晴空
赏云卷云漫
携一缕微风
闻端午的粽香
在浅夏的芬芳里与端午相拥
留一抹情怀
让端午的欢腾将青山弥漫
摘一片艾的绿叶
护佑我一路前行
撷一米阳光
种在心田
让湍流的小河
稍去我对那位
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仰
稍去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青山不改 绿水长流
岁岁年年
我心依然……
《 风 ,有 点 凉 》
◎于连江(诗夫)
伤心的
怎么也逃不出汨罗的江
人生的路上
你不要一味地执着和痴狂
驻足
梦肯定会破灭
你前进
剥开混沌天地明亮
芥子打开了天窗
来自秭归的鸟叫声高亢
你为什么不早点离开
脚下的土地弥漫着腐朽的气场
句子里的刺儿那么苍茫
忠言逆耳容易忘
它们说腥红的伤口很疼
咬牙切齿,
不愿意为香草陪葬
你所站的位置被鲜血烫伤
一块铁也会被腐蚀成尸体的模样
我呼唤:屈子
你回答:悲回风之摇蕙兮
心冤结而内伤
酒早就凉了
没有人在意你的设想
只剩一粒灯芯
守候你的新词旧章
你不知道吧
那时的栅栏抵抗不了此时的腐败
因为
你不是此时的帝王
风是帮凶
我伸手——虚空的脸变黄
我听到了船动
把你活着的气息摇晃
一提笔就是一堆赞美故事
看清时
上面却只写着你的生辰几行
两千多年的故事
《楚辞》流觞
为什么当权者
把正义放在一旁
不知道
我动了谁的蛋糕
让跳梁小丑的魂
如此惊慌
多少后生修行过你的初心《九章》
正义和纯洁惠风和畅
现在
秭归的天还是深蓝的
汨罗江的眼泪
比星光还凉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