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哥,向您致敬文/刘志敏
(原创 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0-06-16 21:38 )
今天是农历闰四月二十五日,离端午节尚有十天的时间,他又早早叮嘱侄儿到镇上去买麻花和粽子,然后一袋又一袋分装好,去分发到村子里所有七十五岁以上老人的手里。年年如此,不只在端午节,还有中秋节等节日,他都会自掏腰包,托人购买物品,去慰问村中所有的高龄老人。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让我感受颇深,思考多多!
我说的是我家的一位老邻居、我的本家老哥哥刘群海。老哥哥今年已七十六岁高龄了,是一位退休干部。他早年在伊川县的高山煤矿任工会主席,后在宜阳县总工会副主席的任上退休。我和他虽辈份相同,但却一直以长辈事之。
过去,因各自工作地点不同,又因他退休后一直居住在县城,我们能见面的机会并不太多,偶然的见面也只是嘘寒问暖的几句客套话而已。虽然老哥哥常年在外地工作或居住,但他在本村,甚或在三里五村中的口碑很好。当年在高山煤矿工作时,他对乡邻、对生产队都多有帮助。
老哥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退而不休的人。过去在县城里生活,在他所住小区,他常常帮人修桌修凳。据说小区院中供老年人休闲娱乐的桌凳,多是他在大街拾回的坏桌凳,经他一番修理,俨然新的一般,又结实又实用。
去年春天,老哥哥从县城搬回老家宅院来住,我每到周末回家,总会抽出专门时间到他那里和他闲谈,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现撷取几个方面,让我铭记于心,作为我处世的准则,来不断鞭策自己的行为。
我应该向老哥哥学习他的勤劳简朴的美德。他年轻时 ,家还在农村,每当节假日,他都会回村里参加农业劳动,肯出力肯流汗,深得村民好评。现在他回到老宅生活,虽然年纪大了,但他总也闲不下来,把相邻的三个闲置院落,打通连为一体。因长期无人居住,院中多断壁残垣,废弃土石堆积如山。他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一锹一铲,肩担车推,硬是将几个破落的宅院整理得平平整整,并种上了果树和蔬菜。今年春天,他在院中所栽的果树也已都开花结果了。这果实也是他辛勤劳动的成果。他这一举动也让我由衷的敬佩他。老哥哥从不计较吃穿,他劳动时穿的蓝色涤卡上衣,陪伴了他四十余年!
我应该学习老哥哥爱干净、物品放置井然有序的良好生活习惯。人们惯常认为,七、八十的老人都邋遢不讲卫生,物品摆放杂乱无章,生活一片混乱,但所有这些不良习惯和群海哥绝对沾不上一点边。每当到他那里去,偌大的三合一院落,他都给打扫整理的干干净,室内的物品摆放的也都恰到好处,秩序井然。作为一个年轻人,比较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还真是让我汗颜!
群海哥最令我敬重的地方还是他的处世态度。他退休以前,工作中从不与人争名夺利。他总感觉生活对他不薄,也总感觉自己是幸运的。家中子侄若与他人发生利益冲突,他都会极力去劝导他们。“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他或许不知道清代张英“六尺巷”的故事,但与张英比较,他做的一点都不差!
群海哥对钱财从来看的都很轻,他自己用钱的地方也很有限。平时除留点自己支配的零花钱之外,每年都会把多余的工资平均分给四个子女。所支配的这些工资,平时他都会买些营养品去看望老同事、老朋友、老邻居,到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无论他在老家否,他都会掏出上千元的钱,让在老家的侄儿去购买物品,代他看望全村的高龄老人们!
去年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在全县离退休人员工资册上,不经意间看到群海哥的退休工资也就仅三干多元。那时,我的心里就产生了不小的震动:虽然老哥哥每次送给村中老人的食品,也就仅值区区三十多元,但想想那些退休工资在五千元或更多的人们,能做到他这一点吗?倘若能做到的话,不知他敢打保票能数年如一日坚持这么做吗?我也在心中多次问过自己,将来我能做到这一点吗?这里我还真不敢做肯定的回答。
每次与群海哥交谈,我都会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我的思想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记得当年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不做坏事”。
现代的人们啊,我们都该来反思一下我们的行为啊!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会为社会做些什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行动呢?
老哥哥,我真心得向您致敬!
刘志敏,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人,中学语文教师。爱好广泛,酷爱文学。独钟情于家乡的白杨树,甘于付出与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