仃达中医馆医师王文彩正为患者诊治
我是一个有六年病史的高血压、糖尿患者,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了位于会泽振兴街的仃达中医馆找到了会泽仃达中医馆中医师、会泽县老科协会员王文彩,请其帮我诊治。
王文彩医师一脸和气,忙着招呼其它的病人先等等,就开始为我把脉。之前我便向她介绍自己的病情,当她把完我的右手,即将换左手时说,你不但高血压和糖尿病,还有胃病。我忙说是的,主要是老年人的慢性病折磨我,胃病的事还没来得及同你说。说完又换左手号脉,两支手都把完脉后,肯定的语气对我说,你的胃病属于胃阴虚,我将你的三个病一齐开方治,多坚持吃中药,病会好的。我惊讶中病的奇神,更钦佩年纪轻轻的王文彩医师医技的高超。采访就从对中医的认知开始了。
艰涩的中医古籍,读着读着由厚变薄
说到中医和对中医的体会,一向不善言词的王文彩医师,似有说不完的话题,便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等等,接着才介绍四诊八纲。对中医古籍,王医生直言:在读书期间,她是不喜欢医学的,中医的古籍尤其难懂。但读着读着,自己感觉越来越简单,什么五行的金木水火土配人体的五脏、什么东西南北中配十天干等。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等了然于胸,运用自如。
王文彩家居农村,家里虽穷,但她人穷志不短。在学校是位品学兼优的好孩子。通过自己的奋斗,先后取得了重庆医科大学和云南中医药大学的双学位。在社会上打工两年以后,进入丁达中医诊所向丁老中医学习,后来还成了丁老中医的儿媳。丁老中医对爱徒兼儿媳,毫不保留,倾其所能,将自己几十年行医经验传授给她。结合自己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结合起来,使她的医术有长足的进展。
廿年磨一剑,独立把剑试
王文彩认为只有将学校中学到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没有理论指导的临床是盲目的,她坚信:要想在中医治疗领域有所突破,必须在理论上有所创新。
从古典医籍里汲取营养,在现代科技中寻求灵感,“三论五法”脾胃通痞学说,就是她在继承中发扬新的中医诊疗思维,从实践中总结的创新理论。要想学好中医,用好中医,就必须老老实实从读经典著作开始,固牢理论根基,临床中自然会根深叶茂,才能成为一名好中医。
深信传统医技,辩证施治,大胆创新
自2018年仃达中医馆搬迁至现址,注册资金100万元,医馆共11人,全中医中药。正像王文彩医师所说的,医馆的条件好了,服务也更上层楼,救治了数以千计的患者,形成了以支气管炎、哮喘、肾衰竭、肝硬化、肺气肿、肺癌、癫痫等为特色的诊疗馆。例如会泽大海乡的何绍云患肝癌,来医馆诊治后,通过来诊治四月诊后,现己全愈。
巧家县的邓成云患肺心病,通过五个月治疗,也己全愈。
还治愈了会泽、巧家等地的癫痫病20余例。
王文彩从医20年间,精究医术,专习方书,巧用本草,长于辨治,兼通针刺推拿之法。她博采众长,不拘泥古法,不无视今方,病证互参,遣方用药。面对病人,都一视同仁,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患者,常常耽误正常吃饭时间,但她总是认真、耐心地看完最后一位病人。他为每一位需要即时沟通的病人留下联系方式,并做定期的电话回访,她视病人为亲人,耐心倾听、细心观察、亲切交谈,和每位患者都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耐心问诊、认真记录、保存病例。是王文彩二十余年形成的习惯。现在网络发达,私密的QQ空间、微信聊天都是她的工作日志。
在王文彩身上体现了大医精诚。医圣孙思邈说得好: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误哉。
王文彩医师感叹,在二十年前诊所的所用药材中有一半的野生药材。而现在野生药材还不到百分之二十。这样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王文彩医师深有体会,背得再多的汤头还是不夠的,在治病中还是叫验方、精方,再根据根据经验辨证施治的原则加减剂量当最有效。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会泽县的仃达中医馆在王文彩医师的带领下,一定能在社会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下,成为会泽县具有地方和传统特色的中医馆。王文彩医师这位翱翔的彩凤会飞得更高更远。
(杨天琪 朱林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