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侣宫•太常引•六月绮情•意境】
翠柳
小桥流水伴晨光,
一缕送檀郎。
画里自清香,
风儿起、粼粼韵藏。
么篇换头
轻轻柔桨,微微摇晃,
月影恰成双。
记得醉霓裳,
问天地、情留故乡。
这首曲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充满了浪漫和怀旧的气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品味其意境:
自然与和谐:开篇“小桥流水伴晨光”就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早晨景象。小桥、流水、晨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情感的细腻:“一缕送檀郎”暗示了曲中女子的柔情蜜意。这里的“檀郎”是对情人的
美称,而“一缕”则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对情人的深深思念和牵挂。
画中的意境:“画里自清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香气的世界。这香气既可以是自然
的花香,也可以是女子身上的体香,进一步加深了曲中的浪漫氛围。
动态与静态的结合:“风儿起、粼粼韵藏”中,风儿吹动水面,波光粼粼,为静态的画面增添了几分动态的美感。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曲的意境更加生动和立体。
爱情的甜蜜:“么篇换头”之后,曲中女子的心情明显变得轻松和愉悦。她与情人一同荡桨,享受着爱情的甜蜜和幸福。这种甜蜜和幸福在“对影恰成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两人如影随形,形影不离。
怀旧与思乡:“记得醉霓裳”似乎曲中女子回到了过去的美好时光。而“问天地、情留故乡”则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眷恋。这种怀旧和思乡的情感,使得曲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
综上所述,这首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充满浪漫和怀旧气息的意境。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甜蜜,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眷恋。
点评:
起承转合:
起:开篇即景,以“小桥流水伴晨光”引入,奠定了曲的清新基调。
承:紧接着“一缕送檀郎”,承上启下,由景入情,自然过渡。
转:么篇换头后,“轻轻柔桨,微微摇晃”,场景转换,从晨间的静谧转向夜晚的柔情。
合:以“记得醉霓裳,问天地、情留故乡”作结,合情合理,情感深沉。
结构安排:
全曲结构紧凑,上下两片相辅相成,情感递进,层次分明。
意境描写:
曲家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如小桥、流水、晨光、柔桨、月影等,营造出一种淡雅而又深情的意境,使人如临其境。
修辞手法:
拟人:“一缕送檀郎”中的“送”字,赋予了晨光人的情感。
比喻:“月影恰成双”将月影比作情侣,形象生动。
反问:“问天地、情留故乡”以反问收束,加强了情感的表达。
动词应用:
“送”、“起”、“摇晃”等动词的巧妙应用,使得整个画面动起来,增强了表现力。
“记得”一词,则将情感拉回到过去,与现在形成对比,增添了情感深度。
韵律和谐:
曲作遵循了太常引的格律,音韵和谐,在韵脚上作者采用了阴阳错落的押韵手法。光(阴平)、郎(阳平)、香(阴平)、藏(阳平)、浆(阴平)、晃(去上)、双(阴平)、裳(阳平)、乡(阴平)。听起来悦耳动听。
语言精练:
曲家用词精准,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如“风儿起、粼粼韵藏”仅用几个字就描绘出了风的轻柔和水面的波光。
构思巧妙:
全曲构思巧妙,从晨到夜,从静到动,从景到情,情感层层递进,构思新颖。
总的来说,【仙侣宫•太常引•六月绮情•意境】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结构严谨、语言精练的佳作。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现已退休。爱诵读,喜读书、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播讲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