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诗词合集(三)/
中华诗艺社黑龙江分社推荐
2024.06.10(一)3:38~
今天端午 节日安康
王道海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传说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便将这天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1)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传说当时屈原跳江后,人们怕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便将米包起来投进江里来保护屈原的躯体。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吃咸鸭蛋,喝雄黄酒,这都是为了避邪。
(2)赛龙舟。赛龙舟是为了救屈原而产生的。当时楚国处于衰败状态,而屈原救国的理念不被重视,并一直受到打压和排挤。当楚国都城被秦国占领后,屈原痛不欲生,国家都没了,觉得自己还活着有什么意思,于是他毅然决然的,纵身一跃,跳入汨罗江。当地老百姓闻讯赶来,便划船在汨罗江里日夜的寻找,悲痛不已。由此演变成了今天的划龙舟。而现代的划龙舟,也是一种竞技。
(3)沐兰汤。端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4)挂艾蒿。因为艾草是一种中药材,它有驱逐蚊虫等功效,有着一定的药用价值。所以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去採摘一些艾草回来挂在门上,寓意着吉祥和安康。
(5)缠红线。端午节还有小孩手腕脚脖缠绕五色丝线,胸前挂香包,穿虎头形状的鞋等习俗,是保佑小孩平安吉祥的意思。
(6)说安康。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节这天,最好的问候也大都说“安康”,而不说“快乐”两个字。
总之,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粽子清香万里长,风行水上浪飞扬。
龙舟竞渡英魂觅,泪洒江河祭屈郎。
时逢端午粽飘香,万众悲歌唱九章。
爱国精神千古颂,离骚天问史流芳。
檐下蒿缠五彩绳,葫芦成串挂门棱。
辟邪祛病驱瘟疫,福佑安康日月恒。
~6:00
2024.06.11(二)5:45~
每日一诗
七绝 精神永存
龙舟竞渡又端阳,艾草飘香思念长。
屈子永存千古颂,经年不忘祭忠良。
~6:32

又逢端午
武汉:张维清
爱江,爱水,爱石头
问过他的壮志…未酬
问过他出鞘,指向青天的冷剑…轻叹
先生可以抱走离骚和九歌
可以抱走朝夕相处的汨罗江
但在江心上扎根的冤屈
谁也冲不散,谁也洗不清
但在江底生根的苇叶
在屈子的江南,如粽子在华夏大地上飘香
我把粽子,龙舟,艾蒿,五色线读成了一个符号
又把屈原抱石投江,蜷缩的问号读成了惊叹
汨罗江做成长长的水石
谁能扶起,砍成石碑,刻上楚辞
一个人爱上了这条江,把户口迁到了水国
与龙王饮酒高歌,倾诉抱负和失落,悲泪成河
一个人的名字刻在这条江上
二千年的风雨不杇
浪呼唤过,端午的哀思来过
心灯和菊花也去过他的家乡
屈原,自从你,不速之客来到了水城
可苦了苦不堪言的汨罗江
一千条河不与它相交
一万条江不与它往来
落叶
武汉:张维清
从不把自己染成粉红的,杏白的,深蓝的
煮黄,那是秋赋予十月相思的浓度
秋风不老,雪花不回
它也要赶在深秋前,回趟老家
菊花不黄,梅花不开
它也要带上唐诗宋词寻根
老叶,就像伯父站在香江河畔
望穿回乡的归途,落下几许感慨和感叹
这村庄多美啊,曾以为是黄昏调出的色彩
用黄叶做的吊脚楼
千家万户,等你取回它的思念和惆怅
在第三象限里,划出一道道凄美的抛物线
瞬间,被苍茫淹没
可苦了凌乱的树枝,鸟巢装满了叶子的叹息
仿佛挑走薄薄的冬天
终于明白,叶子有多高,它的梦就有多远
腐烂,也要捧出一朵花
分别
武汉:张维清
缠绵走过,忧伤走过
走过漫于月光的河堤
心跳和呼吸,赋予了谁
月色时淡时浓,仿佛调出她的感伤
说好了别离在冬季,可秋天就匆匆了
她内心那片飘飞的落叶,在秋风中
调零一颗名字的心
汽笛声声,宛如飞舞的雪花
把冬夜撕成了碎片
苍白无力的泪水,像凝成的霜,落下
硬是把一个人分成了二个人
渐行渐远的火车,像从驿站诀别
我奔跑着,追赶着,挥挥手
挥断了缱绻和伤悲
把自己站成一棵相思树
默读着绝句:没有分别哪有相聚
2024年6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