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鱼我所欲也章(十二)
作者 沈亚春

赶网是最常见的渔具,几乎家家都有,而且都是各人自己家做的。它由一个网和一个套乃组成,网一般是丝线或麻线织的,用两根竹棍乃交叉弓起来,除底部外,两头和背面张网,正面空着,“网开一面”,这一面可不好开,对鱼而言是夺命追魂的一面,人就是从这一面把鱼赶到网里的。套乃是用三根差不多一样长的棍乃做的,棍乃头边交叉处用铁箍连着,靠上面的一个角,它的里面另有一个短小的横档,赶鱼的时候,右手就提着这个横档把套乃往身子的左边赶,鱼就在套乃的前头“积极”地跑进网里去了。网有收获,赶起来,鱼虾泥鳅一捞箩,都落在网里,套乃帮网赶鱼,自己却没有抓到一条鱼,人家就把帮别人做陪伴叫做“做赶网套乃”。我家的赶网乃也是自己家做的,套乃和弓乃都是二爹做的,网主要是爷爷织的,“爷”也帮的织,我也织了一点乃。爷爷先起好头,在屋山头一棵树的杈子上挂上绳子,再拉着这个绳子穿梭子,梭子是个扁扁的竹签乃,一头削尖,一头分叉,可以挽些鱼线,挨着一个小竹片一排排地织,这个小竹片是决定网眼大小用的。我看到爷爷和“爷”把梭子往左边一撺,往右边一绕,往线框里一穿,往下面一紧,三下两下就织好了一个眼,我记在心里,等他们做别的事时,就拿起梭子织起来。
赶鱼须下水,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赶套乃,提网,都要力气,速度没跟上,鱼一触到网就会往外跑;网放的时候,要注意落安,鱼往前跑的时候只能钻到网里去!俗话说“一个人打水不混”。赶鱼是要把水嘈混,一般是有几个人一起赶,一个接一个赶,水面宽的时候并排赶,让鱼无路可逃,不是落在这个网里,就是落在那个网里。我“爷”在家时,赶网归他用,他去赶鱼,我有时跟着去捡鱼,不过一般的不需要人另外捡鱼,赶鱼的人自己背个鱼篓乃,或者挎着一个棉花兜,有人单另捡鱼反而不方便,这人赶个鱼往岸上一丢,那人往那里一跑,配合不到多好,既耽误时间,又搞不好把赶到的鱼弄跑了。“爷”出去当兵后,我差不多驮得起赶网乃,就开始赶鱼。自己去赶,才知道赶鱼不是看起来那样容易的一件事,要抢水赶,慢慢轻轻乃就跟不上趟乃。我们赶鱼一般也就是在屋跟近的塘氹里赶,东港也去过一两次。东港水浅了,天气必定是大旱,日头必定像火盆,我们这帮学生伢,皮细肉嫩,更不晓得日头的厉害,就只穿件裤头乃,到第二天上学,发觉衣裳有点挖人,好像有毛刺一样;再到第三天,么的唉?手臂上起了皮,一个一个的白色斑块像鱼鳞一样密密地排着;膀子穿衣服都有好痛,么的唉?那里皮脱得更厉害!
我家里捕鱼的东西还有罩,划钩扒乃,鱼叉,虾搭。罩是用篾打的一种空心筒,入水的一头大,水上的一头小,往水下一罩,就可以感觉得到罩里有没有鱼,要有,把手伸进去摸就行。划钩扒乃是用几根二尺多长的竹条子做的,每根竹条上都扎着三把大划钩。划钩是钢做的钩,有两寸来长,钩齿都有两厘米长,我家桁条上挂着一大串这样的钩,听说是二爹在龙感湖那边的湖里取回的,也是人家放在水里勾鱼,总有一百多把。划钩扒乃有一根柄,适合冬天用,那时鱼落底,人趟着水划,或撑着船划,靠划钩把鱼硬硬乃勾起来。我也想过试试这些东西,但它们一直都没有派上用场。
“爷”到部队开车,先后带了几个汽车轮胎回来,也给了我一个,我用它做水马到塘里下丝网。轮胎吹足气,中间架个大脚盆,人拿着两个小竹牌乃坐在脚盆里慢悠悠地划着,同时把丝网慢慢乃撒到水里。我试了几次,下丝网的效果不是很好。告别了赤脚捞手乃的网罟生涯,收拾起塘氹渠沟边的杂沓步履,任何时候,想想那些有鱼陪伴的光景,想想那些与鱼交手的趣事,想想那些充满鱼腥的味道,都会有一种坐着大白鲨劈波斩浪的感觉。啊,我难忘的大白鲨!


沈亚春,男,汉族,籍贯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梅二中退休教师,中教高级职称。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全国优秀楹联教师,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诗联作品散见于湖北省楹联专辑,黄梅县诗联专刊。教学论文《把脉职业班主任》《炫耀》《智者的谎言》等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专刊。

https://oriental-health.com.hk/东方国际保健品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