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晨光,常用名“程光”,1941年9月5日生于陕西府谷。山西农业劳动大学绵山分校毕业,终生从事林业,历任山西省太岳山森林经营局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关帝山林局办公室主任、林学会秘书长、森林公园调研员,1998年考取“高级工程师”。
在职时曾先后借调林业厅、省国营林场管理局,执行编辑《山西国营林场概览》(30万字),并为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执笔完成《山西水资源和林草涵养水源研究》课题论文。
2001年退休,写作为业,笔名楚胥、林一夫,网名“山林野叟”。2003年编著《儒商常家》(33万字),2005年出版《石膏山生物世界》,2007年编著《晋商茶路》(16万字)和《晋商十大家族》(30万字),2008年主编《晋商堡寨》(15万字);2008年参编《山西林业志》(副主编),均已出版。2010年主编《榆次旅游志和晋商志》,2012年主编《太岳山志》(180万字);2015年主编《关帝山林区志》(140万字);2019年出版《草木小品》和《鸟兽杂谈》,2020年编撰《文水生态文化系列(含“文水寺庙”“文水古树”“文水山花”“文水鸟兽”)》。2021至今主编《白马仙洞系列丛书(“景观大全”“生物世界”“神话故事”“民俗信仰”)》,《关帝山区的生态文化系列(含“峰峦景观”“沟谷温地”“寺庙古迹”“历史人物”“抗战烽火”等十册)》,主编《方山梅洞沟景区》(10万字)和《薛公岭景区概览》(8万字)。
2023.9.15
《一路风尘》之五十四
苏 州
苏州在唐代就很有名气了,美其名曰“姑苏”,分外带着江南的秀美。“姑苏城外寒山寺”,又藏着不知多少禅秘?
我两番光临苏州,这地方太有灵气,唐代好几位诗人都当过这儿的官,至少有“独怜幽草涧边生”的韦应物、“野火烧不尽”的白居易和“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刘禹锡,宋代“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也曾任过苏州知州。一个地方有过名人当官不足为奇,但这几位德才兼备的大诗人总给这儿带来了难得的好处,所谓“人杰地灵”。
苏州自有苏州最特别的氛围,这大概又会是“地灵人杰”,远的不说,就近代的叶圣陶、费孝通、沈钧儒、俞平伯、吴作人、路翎、周瘦鹃、杨绛等等,岂不都是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大师?
当然,这些人物我都不搭边儿,只是知道这儿不同凡响。真的不同,听听:“夜半钟声到客船”,别处是晨钟暮鼓,这儿不是。由不得我就去了一趟寒山寺。离市中心10公里,在枫桥镇,明代才子唐伯虎说“万家灯火迷烟雾”的集镇。当时的盛景不好想像,据说是清代被太平军放火烧毁了。我在寒山寺吃了素斋,许多游客也吃,豆腐、面筋、粉条、蘑菇、木耳,味道普通,价钱贵的惊人。若为吃,这寒山寺真成了“寒心寺”了,不过如今的佛门和道观,大多如此,人家也紧跟市场,与时俱进嘛。
最妙的还是苏州城里,身旁到处是河,脚下不时过桥,时有小船划过,泛起波纹,荡起鸭声;那些小石桥,古朴玲珑,简直像是文物,刻着岁月的伤痕。住在水边的妇人,身穿浅色的衣裙,眉清目秀,典型的苏杭秀姑,她们对话,吴侬软语,北方人听来不像是中国话。
走进“狮子林”,满目青竹,怪石琳琅,曲径拱门,小院亭廊,处处洁净的如同洗过,石条木凳毫无一丝灰尘,能说比自己家里都清亮,让人坐下舍不得起来。
“拙政园”里池广树茂,水波倒影,华丽精美,不亚于帝宫园林,想不到还曾是太平军首领李秀成的“忠王府”,实在大煞风景!
虎丘塔七层,不太高,敦厚坚实,似有虎威,但塔身已经倾斜。人说塔下埋葬着春秋时代的吴王阖闾,一代贤君,而他的儿子就是宠爱西施而亡国的夫差。
苏州人爱吃,作家陆文夫笔下的美食家是地道苏州的,是“十年浩劫”后的海内“第一吃”,那篇小说一下子吊起了国人的胃口,我连读过几次。但我对苏州的小吃,感到“醉鱼”最好,鱼香绕舌,香而不腥,硬点儿,很有嚼头。
2024.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