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矿,一代白杨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下) 文/刘志敏 原创 灵秀之家 灵秀师苑风 2019-08-23
一代白杨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灵秀师苑风,12分钟
马村矿:一代白杨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下)
那些年凡上过白杨高中的人,特别是男同学,对马村矿恐怕都会有刻骨铭心记忆吧?大家对马村煤矿记忆最深的两个地方莫过于矿上的澡堂和俱乐部了。我们上学时,白杨高中校园的生活用水非常短缺,仅有的一口水井,连同学们日常的洗漱用水也不能满足。很多时候,同学们只能利用早操的时间,到镇外西寺桥边上的小水库里去洗头洗脸了。若想洗澡的话,我们男同学就只有跑去离高中四里多地的马村矿了。矿上的澡堂是专供采煤工人用的,但记得当时附近的群众也都会跑来洗澡。记得那澡堂的水有两大特点,一是水黑,二是水热。
我们上高中时,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去刻意强调学生安全。晚上放学后住校生也通常不查寝。学校北边的寨墙上有出入的小路,校门也形同虚设。因此,晚上你就寝早与晚、在与否,那就只有天知道了。每个星期里,我们住校的同学总会选取某一天的晚自习后,三五成群,黑灯瞎火,出高中后边五区的寨墙豁口,沿着田间小路迤逦而行,直奔马村矿去了。那怕是在冬天的夜晚里,经过二三十分钟的疾步快走,当我们赶到矿上澡堂门口的时候,却常常都是大汗淋漓了。进入澡堂,池子里的水通常已被下班的工人们洗过,水的颜色也总是黑黢黢的。不过这热气腾腾的池水对那时的我们来说,却无异是一桌饕餮盛宴。只见大家利索地脱下身上单薄的冬衣,下饺子般纷纷入水。感觉当时煤矿上澡堂池水的温度,要比现在一般浴池的水温高出好几度。也因此,刚入池时,听到的总是先下水的几个同学杀猪般的嗥叫声。不过时间不长,大家就慢慢适应了池水的温度。池水虽黑,但同学们却尽情地享受着这难得的温暖。那寒风呼啸的室外和这里相比,简直是冬夏两重天。当时还没有洗头膏、沐浴露,能弄点洗衣粉洗洗头那就相当的奢侈了。洗澡后,同学们虽脸上还面露饥色,算不上红光满面,但毕竟也精神了许多。这时候同学们总是谈笑风生,全将那艰苦的学校生活抛到了九霄云外去。
上高中的几年里,我去马村矿澡堂的次数不知有几十回了。记得也是一年的冬季,我患上了重感冒,吃过了几次药,一连十多天也不见好。我就想,去马村矿洗个澡吧,在高温的池水里泡一泡,或许这感冒很快就会好的。记得那天学校的晚饭我也没有顾上吃,下午放学后就独自一人徒步赶去马村矿了。那次在池水中,我足足浸泡一个半小时。果不其然,泡澡之后的一两天,这重感冒很快也就好了。
三十几年过去了,现在我进出过不少还算豪华时尚的浴池,但唯独马村矿的澡堂却一直占据了我的心灵深处,令我时时想起它。每当想起它,心中总感觉温暖无比,情不能自抑。
当然说过了洗澡,我们在马村矿还能得到的另一件乐事就是到矿工俱乐部去看电影看电视了。那时,我们每次洗澡后,无论春夏秋冬,也无论时间有多晚,同行的几个同学总会不约而同直奔矿上俱乐部的大院了。几十年过去了,当时在那里看过的电影,到现在我连一部的名字也记不起来了,但每每想起在马村矿上看电影的情景,也总会暖意盈怀,倍感亲切。
至于看电视,可以说是那时候的稀罕事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电视才刚刚在我们河南农村出现,那时基本上还没有出现家庭电视。条件好一些的村子勉强会买一台十四或十七英吋的黑白电视。当时的马村矿俱乐部却有一台大尺寸的彩色电视机。当时播放的电视剧多是港台武打片,不少故事情节,较之看电影来说到现在我都还有很深的记忆。记得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了。
岁月悠悠,时代变迁。站在今天来看,虽然马村矿的历史充其量只有二三十年的光景,也就仅一代人的时间,但今天我们应该放大它在特定历史年代的特殊贡献。它不仅为相邻三县数十万的农村人口提供了生活的燃料,而且还为这一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马村矿犹如一位乐施行善的好人,斯人已去,但精神永存!
在那许多年里,类似和我一样经历的,从白杨高中毕业的莘莘学子还有数以千计。我们去马村矿拉煤、洗澡、看电影的经历,不仅仅只是帮助了我们的家庭,清洁了我们的肌肤,娱乐了我们的内心,而且也一次次地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开阔了我们的视野。特别是那些看电影看电视的经历,为同学们闭塞的心灵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子,让同学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产生了了解“山的那一边”的好奇心。过去的很多年,白杨高中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从白杨镇也走出去了许许多多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我坚信,这与大家学生时代与马村矿的那些缘份不无关系。这样说来,马村矿又是那时一代白杨青年学子心灵的净化站和事业的加油站!
马村矿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时代的产物。它又像一位慈祥的母亲一样只有付出,不求回报,既养育了自己的儿女,又造福了一方百姓。现在,她已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悄然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今天,在庆祝建国七十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们在感受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富足美满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抚今思昔,铭记历史。我认为,我们今天的国运昌盛的大好局面,是由过去那些像马村矿似的,多如繁星的小型国有企业,共同助力大型国企撑起的。没有这些小型工业企业的帮助,我们的国家发展的步伐也不可能会有如此的迅速。
当下,从国家的层面,共和国工业遗产名录已经出台并两度予以公布。倘若那一天也来组织评选我们白杨镇的工业遗产名录的话,我先投马村矿一票。
作者简介:刘志敏,白杨镇一中教师,幼时梦想是当兵,当作家,不成。今独钟情于家乡的白杨树。愿做一个在默默无闻中奉献自己的人。
13条留言
刘志敏
(朋友)2019年8月23日
赞12
时隔三周多的时间,关于马村矿一文的下篇终于与大家见面了。回头再看此文,不妥地方还真不少,需要进一步的修改。写此文的初衷基本明了,但在结构及遣词造句等方面还嫌下功夫不够。
置顶
冰激凌�
(朋友)2019年8月23日
赞10
好文美颂,欣赏拜读
海风
2019年8月23日
赞7
马村煤矿,刘志敏老师的故乡情结 。每每描写马村,都是这样的深情。记忆深处的马村煤矿好像离我们赵堡很远很远,父辈们拉着架子车到马村买煤,要一天的时间,有时还要隔夜,那其中的辛苦自不细说。能混进矿里泡个澡,简直就可以回去吹嘘半个月了……刘老师佳作,又一次唤起深深地记忆,马村就是工业遗产!
好
2019年8月23日
赞6
暖心的记忆,时代的印记
夜船
(朋友)2019年8月23日
赞5
把这一句“这时候同学们总是谈笑风生,全将那艰苦的学校生活抛到了九霄云外去。”改一下咋样?“艰苦的学校生活”改成“学校生活的艰苦”是不是更准确些?我对优秀的文章总是喜欢吹毛求疵,呵呵。 那时候人情的厚道,生活的简单,快乐的容易,在玉华老师的声音里,刷刷地都出现在了眼前。志敏老师的文章自有时代赋予的厚重,虽然经历不同,但像我这样的同龄人读起来,很容易就觉得自己就是那伙伴中的一员了!因共鸣而感动,而感慨所有的过往都是生活宽厚的馈赠。谢谢美文美声!
与人为善
(朋友)2019年8月23日
非常喜欢欣赏玉华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
夜船
(朋友)2019年8月23
赞4
又看了刘志敏老师的写作感言,对刘老师在文字前的谦卑和严谨深表敬意。写文章,字斟句酌是最基本的品质。
刘志敏
(朋友)2019年8月24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谢谢了认识和还不认识的朋友们!
南山
2019年8月23日
也许因为曾经是矿工,也许因为是我多次去那里拉煤,所以看到文章后就有一种亲切感,文章写的真实而生动,值得学习。
贾红涛(和平鸽)
2019年8月23日
马村矿啊名字响, 学生时代好地方。 泡澡观影暖洋洋, 引以自豪歌声扬。 供电照明功绩大, 发展经济献力量。 时代产物不复返, 珍贵记忆实难忘。 痴心一片恋故土, 豪情满怀谱华章。
地平线
2019年8月23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送给马村矿式的社区记忆
仙境
2019年8月24日
温暖了一代人的记忆
百度人生
2019年9月28日
那里我也去洗过澡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现已退休。爱诵读,喜读书、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播讲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