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濛濛话浓情(上)
文/景桂枝
这是一次在细雨濛濛中的采风活动,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使我联想到南宋诗人陆游“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诗句,暂且不说诗人当时的心情,但细雨骑驴行走在田野路上,绝对给人们展现出一幅烟雨朦胧的绝妙意境。我也有幸遇此场景,但绝没有骑驴行走,而是驱车前往。
我们平陆三晋文化研究会受中和农信陈永国主任的邀请,在李怀并会长的带领下,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采风活动。采风活动是我退休后的第一次,我特别重视。秘书长赵倩在群里要求书法家们带上笔和印章,意思很明确,是要为中和农信留下作品。我清楚的知道,搞一次采风活动不容易,只要参加,多少得做出点贡献,才能对得起组织者。我提前把笔和印章放在包里,准备写幅书法作品,也能说得过去。我怀着这种心态走到河坊小区西门口,到门口就受到陈主任的热情欢迎,一口一个姨把我带到二楼会议室。会议室很热闹,李怀并会长也早早来到,书法家们在大几案上已经铺好画毯,瓷盘里的水和墨汁也已经倒上,几个人铺好宣纸憋足劲,都想拿出最好的状态,书写出最好的作品。现场书写不比在家,在家一个人静静而作,没有干扰,心态平和,能发挥得比较好,也能写出满意的作品。但这次如同笔会,现场人员众多,气氛热烈,不能出错,必须一次写好。这对书家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我而言,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先观看大家书写,把心情先平静下来,望着他们挥毫泼墨全神贯注的样子,心中也激情澎拜。书写草书的飞笔走蛇,行书的潇洒飘逸,篆书的行笔稳健,作品出来,幅幅精彩,令人叫绝。我虽然爱好书法将近三十年,但这几年功夫多花费在文学创作上,书法方面鲜有作品。但为了这次采风活动,我也卯足了劲,想拿出最好的水平,于是待大家写完,我在心中也规划好自己的内容,“中和农信惠泽乡村”,我感觉这个内容最贴切这次采风活动,于是,铺纸挥毫,完成作品。写出书法作品,只是采风活动的前奏曲,真正的实际内容还在后面。外面天空已经飘洒起雨点,我们带上中和农信为我们准备的雨伞,一同乘上大巴车向采风地进发。
中和农信陈永国主任讲:“我们的主要服务方向就是农民,为农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果农的贷款问题,销售问题,搭建网上平台等等一系列问题。”我为这个年轻人的工作魄力点赞,为他对解决果农问题的计划与设想叫好。大巴车在零星小雨中沿着黄河岸边的公路缓缓行驶,穿过广袤无垠的绿色田野后,在一个貌似停车站的地方停了下来,我们纷纷下车,并撑起了雨伞。这里是停车站,也是观景台,我们打着雨伞上了观景台,放眼望去,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这是车村的千亩葡萄园。
车村紧靠黄河岸边,在抗日战争中曾经是主战场,这里牺牲过许多抗日英雄,是人们难以忘怀的地方。千亩葡萄园就种植在这片英雄与日寇厮杀过的战场上,是先辈们战斗过的地方。葡萄园紧临三门峡库区之湖水,银白色连着银白色,之间的界线几乎看不出来。这种场面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有些震撼。李怀并会长说:“我们下到葡萄园看看,看果农具体如何管理。”这时,天空下的雨淅淅沥沥,我们从观景台小心翼翼地沿台阶往下走。葡萄园边是水泥路面,上面有很多雨水,脚上的运动鞋被雨水溅湿,鞋里边感觉湿凉湿凉,但没一个人说凉。我们站在雨中,听着车村支书为我们介绍葡萄园的种植与管理情况。葡萄属于一种非常娇嫩非常干净的水果。为了保证葡萄生长的均匀与美观,葡萄串去留多少,得有适当的间隔距离,每串个数不得超过七十颗。这样的要求,我是第一次听说,感到过于严格,但实际就是如此。为了防止果面出现水锈,为葡萄架搭上透明的薄膜凉棚,不让雨水浇洒在葡萄上;为防止细菌感染,黄河水就在葡萄园边,却不用黄河水浇灌,而是专门打出机井,从机井里抽出干净的地下水灌溉。但地下水属于阴水,不能直接灌溉,怕葡萄苗经受不了。于是,他们又在高处建了蓄水池,把地下水抽到蓄水池晾晒,经过阳光温暖,变成暖意融融的阳水,然后再利用滴灌形式,把细管引到葡萄苗跟前,一点一滴慢慢渗入。听听这样的介绍,种葡萄就像养公主似的用心,我们能不为果农点赞吗?他们为了生产出一串优质葡萄,呕心沥血,煞费苦心。我们看着还是小豆豆那样大的绿色葡萄时,村支书笑着说:“到秋天就长大了,那时你们一定再来啊!”面对村支书的热情,我们由衷感谢。

作者简介:景桂枝,笔名墨迪,山西书协、作协会员。平陆县人。曾任县文联主席,现任运城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致力乡土文学写作,曾在《河东文学》等刊物上发表《梦中的故乡》《走过古盐道》《美丽的天鹅湖》《家乡的柿子树》等散文,编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平陆卷》,出版长篇小说《憨憨女婿》,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中条峰峦》等。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现已退休。爱诵读,喜读书、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播讲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