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濛濛话浓情 (下)
文/景桂枝
看过葡萄园,我们又驱车来看窑头村的千亩荷塘。
窑头村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主战场,中条山六六战役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段历史人人皆知。窑头村历史不仅仅是这些,还非常悠久,可以说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窑头村名是因为曾经在此有几个烧制砖瓦的大烧窑而来,这里的烧窑工,专为下阳城以及后来的太阳城烧制砖瓦,秦砖汉瓦之说就能说明这一点,这是我以前了解过的。千亩荷塘位于窑头村南,紧靠黄河边,公路从中间穿过,下了车就能看见。走近荷塘,碧绿一片,满塘荷叶犹如撑起的一把把雨伞,在热情地欢迎着我们,淡淡的荷花在静静的荷叶间悄悄窥视着我们,乳白色的苞蕾款款越过荷叶,露出含羞待放的面容。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特别想下到荷塘里采摘一朵。
村支书开始给我们介绍:千亩荷塘是食用莲,从开春长到秋天,天冷时开始人工出藕,穿上防水衣直接下到荷塘里去挖,那时挖出的莲藕非常好吃,又脆又甜。出藕后下面的根系自然再生,能连续四年。窑头村还计划种植水果式莲藕,像水果一样,拿着直接就能吃。支书讲完,村里人就抱来一箱香瓜,一人一个拿给我们。我不敢吃,因为最近胃怕凉,但吃了的都说好吃,又香又甜。支书说:“我们窑头村的香瓜不打激素,你们放心吃。还有西瓜,也放心吃。”我如果不是胃怕凉,一定会抱个大西瓜回去。李怀并会长吃了一块香瓜,说:“香瓜确实又香又甜,回去大家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会抖音的在抖音上发,会写文章的在网上发,在报刊上发。总之,利用一切宣传工具,把我们农民的劳动成果宣传出去,让农民真正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村支书和李会长都讲得特别精彩,大家虽然手打着雨伞,还拿着香瓜,但还是响起一片掌声。我看着有几人用肩膀和脖子夹着伞把,用胳肘窝夹着香瓜拍手,感觉好笑,其实我自己也是这样拍的。
离开千亩荷塘我们到了金鸡堡。金鸡堡其实是锦鸡堡,锦鸡就是现在的野鸡,身上的羽毛非常华丽,但在周朝时期,周朝人把它当成宝鸟。据史料记载,金鸡堡夏商时期为岩山,西周建立褒雉堡,虢国由西而东迁于此城,此城又叫成岩城。此时有锦鸡由宝鸡东飞而来,月夜群聚起舞,鸟鸣成歌,虢公喜为吉兆,在堡筑台建祠。三国以后,天下推崇关公忠勇仁义,把祠改为关公的思乡庙。无论祠庙如何改变,但锦鸡从西周宝鸡飞来,给金鸡堡留下一个美好的传说。金鸡堡不仅有锦鸡飞来和关公望乡的故事,还有假虞灭虢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两次借道通过虞国,两次战役均在此地,一次是夺城之战,火烧城门,城内官兵拼死抵抗,血流成河;另一次是突破河防之战,在金鸡堡之东太阳渡河面,晋国与虢国两军厮杀,血染冰河。这是假虞灭虢的两次著名战役,给贪婪者留下血的教训。金鸡堡地里位置独特,在抗日战争中遭受过日军侵占,经受过战火摧残,渗透着英雄的鲜血。我从这里走过,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在里面。为了这片土地,先辈们付出得太多太多……
千亩葡萄园和千亩荷塘是这里农民在黄河岸畔的宏伟杰作,金鸡堡和抗日战争是历史留给我们永不磨灭的记忆,我们既要走近农民,宣传农民的劳动成果,又要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不忘历史,建设好家园,才不负一个文化人肩上的担当与使命。李怀并会长一再强调重点关注农民产业,李敬泽主席一再说明这次采风的文章要点,我被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虽说文笔笨拙,写不出精彩文章,但不由自主地还是连夜赶写出这篇拙作,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作者简介:景桂枝,笔名墨迪,山西书协、作协会员。平陆县人。曾任县文联主席,现任运城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致力乡土文学写作,曾在《河东文学》等刊物上发表《梦中的故乡》《走过古盐道》《美丽的天鹅湖》《家乡的柿子树》等散文,编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平陆卷》,出版长篇小说《憨憨女婿》,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中条峰峦》等。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现已退休。爱诵读,喜读书、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播讲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