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春鸣
说起丹阳,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眼镜城。改革开放之后,各地建立了一批有特色的批发市场,丹阳眼镜城便应运而生。再一个就是丹阳的“封缸酒 ”,那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非遗产品。除了这些你还会想到什么?




(明代万善塔)
假日驱车打开导航,沿着指引的路线来到这座不大的小县城。丹阳城南的万善公园小桥流水、绿草如茵,沿着园中步道行走不远,有一座八角七层的宝塔矗立在眼前。这是一座始建于明代崇桢十年的古塔,距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塔檐由砖块叠建,下出木椽,斗拱承托,塔底四周建有宽敞的回廊,整座古塔体现了明代的建筑风格。起初当地人或许是口误,把它叫作“万寿塔”。后来在修缮过程中,人们在塔顶的铁制塔刹宝瓶中,发现有文字记载为“万善塔”,这个塔名才正式纠正过来。由于万善塔的独特构造和它地处的位置,被称为“古运河畔第一塔”。如今在宝塔周边,建造了一个开放的绿地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的休闲场所。

(著名画家吕凤子塑像)
离开万善公园,驱车来到了位于老城区新桥西路56号的“三吕故居”。“三吕”指的是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和佛学家吕澂。这三位丹阳吕氏兄弟可谓“吕氏三杰”。



(三吕故居)
“三吕故居”原建于清代,三家相邻。青砖灰瓦的建筑,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一眼望去,显得格外清新雅致。走进故居,看到这里有大量的文史资料和实物,通过这些展品可以详细地了解吕氏三兄弟的生平,以及他们在各自不同领域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笔者喜欢绘画,对吕凤子老先生的作品尤为欣赏。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早年创办了“正则女子职业学校”,“鼓励人们努力创造人间文化”。在刺绣教学中,他独创了“正则乱针绣”的刺绣技艺,在刺绣界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经过一代代绣娘的不懈努力,使得这一独特的刺绣针法传承至今。
在丹阳市区,有一所以吕叔湘的名字命名的中学。我想大凡要学习写作,掌握基本文法要点的人,都会读过他编写的教材,最起码也查阅过他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用他的名字命名学校,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总前委旧址)
丹阳虽说是个小县城,却在七十五前影响着大上海的命运。这两个地方怎么会联系到一起呢?原来在1949年渡江战役后,解放军已经解放了江南大部分城市。接下来如何攻打上海,解放这座十里洋场的大都市,一时间成了解放军面临的一个难题。攻打上海,既要消灭国民党军队,又不能把城市破坏掉,还要保护好上海的工商业。按当时陈毅老总的比喻,如同是“磁器店里打老鼠”。当时中央军委就在丹阳成立了“总前委指挥部”,研究部署解放上海的一系列决策。最后经过一个月的准备,解放军经过机智勇敢的殊死战斗,成功地解放了上海,保住了这座大都市。在丹阳市中心的“戴家花园”旧址,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当年总前委的将领们在这里繁忙工作的日日夜夜。一件件实物展品,把人们的思绪带回了那段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也让人们看到了丹阳人民为解放大上海做出的积极贡献。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我们要感恩那些为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人而逝去的人。
行车匆匆,景物犹存,这就是丹阳给我留下的印象。
摄影: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