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联两届冠军!
——广州市海珠区大塘五甲龙船运动俱乐部
文/罗宙纶、图、视频/大塘翔盈龙舟倶乐部
近年,在高手如林的龙舟比赛中,有一支龙舟劲旅脱颖而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广州市海珠区大塘五甲龙船运动俱乐部。
冠军团队 载誉归来
刚刚落下帷幕的2024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广州市海珠区大塘五甲龙船运动俱乐部获得“22人龙舟600米直道竞速”冠军!是继2023年参加该项赛事第二次夺冠,蝉联两届冠军!

庆功宴,筵开百席聚乡情
举杯祝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当天晚上,村里父老乡亲摆下了百围龙船宴,醒狮起舞,鞭炮齐呜,举杯庆祝!凯旋归来的冠军团队,受到众星捧月般的欢迎……
在大塘村林氏宗祠,见到了海珠区南洲街东风经济联合社党委副书记、工联会主席黄靜波和东风八社书记、社长梁卫钊,都是年轻人,神采奕奕,令人羡慕。
她们到村里林氏宗祠关心刚收藏展柜的龙舟赛奖杯,要逐个拍下来归档。“奖杯多到放不下了” 祠堂里一位高个子大叔告诉领导。刚摆完龙船宴,村干部与几位大姐、大叔就前来“夹手夹脚”把祠堂内外、河涌边的垃圾清洁干净,还用水冲洗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把龙舟手穿过的“湿立立”的救生衣一件件从大包裹里翻出来凉在不锈钢管上。一位大姐说:不抓紧凉干就会“抠烂”。让我想起,冠军团队的背后有村里乡亲的默默支持……
祠堂里,奖杯多到摆不下
冠军团队的背后有村里乡亲的默默支持
老新滘,“持叔”讲龙船故事
与黄书记、梁书记聊起村里龙舟文化,她们不约而同推介联社的退休副书记“持叔”。“如果想探讨有关龙舟文化,最好找我们的老书记,很多关于龙船的文化我们都是由上一辈传承下来,有很多经验都是由老书记教导下来的。”我在内心欣赏年轻人聪明。
“持叔”名叫林庆持(上图左2)老新滘,人民公社的时候就是村干部。与“持叔”的交谈中得知:广州扒龙舟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有100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到了明、清两代是广州龙舟竞渡的鼎盛期,广东官方和民间的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已很普遍。1994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把端午节定为龙舟节。民间传统的扒龙舟仪式主要在广州天河区、荔湾区、海珠区、番禺区、增城区等地传承。
端午节期间,广州附近有传统习俗叫龙船“探亲”活动,各村龙舟聚集在珠江、河涌、湖泊上,大家互相“斗快”叫自由景,五月初二“官山景”初三“车陂景”初四“新造景”初五“沙河景”探亲多为同姓村落大家互相探望,兄弟同姓的村探亲招呼吃饭,一般游村的上岸饮杯茶吃个龙船饼,吾吃饭,是有区别的。探亲趁景一连数天,村民十分踊跃。以前经济困难,扒个龙船上岸有个饼吃下都很高兴了,现在生活改善了,经济环境好了,大家都吾“志在”了,主要全村人都高兴,传统节日啊!大塘五甲龙船会拿过不少奖,以前新滘镇龙舟比赛,二十几条村,拿过第一、二名,广州赛事2002、2004年都拿过传统龙比赛第四、第八名比较好的成绩,通过龙船景、龙舟赛活动加强了村与村之间的来往,村民之间的感情交流。
大塘村龙船在清朝时有三艘,其中李姓(李地)一艘,曹姓、苏姓(曹地)一艘,林姓(林地)一艘。林地包括大塘涌西岸的桥南坊、华丰坊、东岸的汇源坊、聚龙坊、东胜里五个坊。五个坊“夹份”装的龙船起名叫“五甲”龙船,甲是夹的偕音。至此,朋友们可知道,何为五甲,甲是冠军称谓,乃祖先之庇佑也!
“持叔”对龙船史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建议他到学校与中小学生开讲非遗传承课《龙船的故事》,一定受欢迎。而“持叔”笑着说:他年轻时就做过教师……
《祠堂对弈,不分高下》
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源远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