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担当有我 法青之声丨以匠心致初心 以初心致未来
人民法院青年干警承载着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使命,是司法审判事业的生力军。为落实好“司法能力提升年”行动,鼓励广大青年干警聚焦审判执行工作,立足岗位、担当作为,承德中院融媒体中心开设“实干担当有我 法青之声”专栏,部分优秀青年干警结合实际,谈工作体会、成长感悟、人生理想,敬请关注。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
——以匠心致初心,以初心致未来

图为承德中院民三庭冯娜在演讲比赛现场。
我曾在基层法院工作11年,2023年通过遴选考试,成为中院一名法官。
我的法官之旅,从基层跃至中院,是一段既充满挑战也收获颇丰的初心之旅,让我也深刻体会到“人民法官”这四个字的意义与厚重。
2012年,怀揣着对神圣法治事业的憧憬,通过与承德法院的双向奔赴,我踏入了这座法治的殿堂,肩负起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翌年,我初登审判台,手执法槌,开始拨开民商事纠纷的层层迷雾,在法槌的起落间书写着“公正与效率”这个永恒的主题。
在员额制改革的浪潮中,虽我未能名列首批员额法官之列,但2018年,我肩负起了执行重任,化身为公平与正义“最后一公里”的守护者。
“不坐法庭同卫法、共托明镜比青天”,这不仅是一句格言,更是我作为法官助理在那千日千夜的时间里,每时每刻的坚守与信念。在那段日子里,我争分夺秒,未曾懈怠,坚定不移地守护着这份誓言。
2020年底,双桥法院执行局收到了一封来自黑龙江的信,提到19年前一件未能执结的案件,按照要求,我仔细查找了2002年的全部卷宗,当年来自黑龙江的刘某是一名在承德上学的花季少女,毕业前夕因一场交通事故造成了面部下颌骨粉碎性骨折,肇事司机林某仅留下了3000元医疗费便消失不见。当时那个年代,查人找物全靠奔走。毕业后的刘某回到家乡,但一直未曾放弃打听林某的下落。
接到任务,我立即带队寻找肇事司机,然而在02年卷宗里,唯一有用的线索——是一张仅有15位数字的第一代身份证复印件,我借助公安、社区、拆迁办等多方力量,最终找到了当年的肇事司机。至今,我仍然深刻的记得林某见到我诧异又紧张的眼神。我想,他诧异的是:19年过去了,法官还能找他!紧张的是:这件事儿恐怕是躲不掉了。
当然,“这一次他一定躲不掉!”我们给了未曾谋面的刘某一个完美的回复。后来,刘某父亲给我发来信息“历经19年3个月零7天终于尘埃落定…感谢承德法院的法官,你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法官·····我以一个老兵的身份向你们致敬!”这条信息至今仍保存在我的手机里,而且每逢佳节定能准时收到老兵的祝福。
类似的案件还有很多,我啃过很多“硬骨头”,组织过许多次大规模执行行动,曾收到当事人多次送来的锦旗,执笔的《信用承诺机制实施细则》在全省法院率先出台并实施……如今,在不懈的努力和追逐中,我又进入法官行列,并顺利通过市法院的考验,踏上了更为广阔的法治舞台。在这里,我将继续守护公平与正义。
保持热爱,奔赴山海-——这是我们每一位奉献于法院的人心底的呼唤。对我来说,对家人的陪伴和照顾时间不多;夜以继日的工作带去了曾经风华正茂的岁月。
但我仍然为能帮助小微企业重获生机而满怀成就;为能促使当事人握手言和而倍感欣慰;为帮助农民工讨回工资而骄傲;为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斩断黑恶势力利益链而热血沸腾;为在校园中被孩子们亲手戴上鲜艳的红领巾而激动不已……
“以匠心致初心,以初心致未来。”在前辈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影响下,我已树立了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并收获了在市中院的第一面锦旗。
不忘初心,才能有方向;牢记使命,方能有靶心。在优秀同事们的激励和帮助下,我将继续激扬斗志,以奋斗为笔、以担当为纸,赓续新时期法院人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