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 邹辉
说来心里那叫一个乐,想来那叫一个爽歪歪。
上午,到银行为老父亲办理存单取利转存一事,银行工作人员让我填写相关资料。当我按照程序一笔不苟的填写完毕后,看的那位银行人员连声说到“哎呀,老爷子,你是书法家吗,这字写得跟字帖似的。”我连忙笑着摆了摆手说:“哪里,哪里,我不过是经常写而已。”其实,别看我嘴上这样说,心里还真是乐滋滋的。

爬格码字摇笔杆子,写上一笔刚柔相济的钢笔字,不是什么难事。再说,我们那个年代“爬格子”,不像现在,打好的文章可以用电脑和手机发送,既方便又快捷。那年月,全凭一只秃笔洋洋洒洒。特别是给报刊杂志投稿时,一定要写得周武郑王的、整整齐齐的在方格里抄写文章。记得一位好心的文友就认真地告诫我:“切记住,给报刊杂志投稿,不仅要写好每一个字对自己的文章负责,而且更是减轻编辑们的压力。一篇潦草蹩脚的字体,再耐心细致的编辑恐怕也会把你的作品放在一边的。”应该说老这位好友的话我一直记着,这几十年来给报刊杂志投稿时一直不敢遗忘。即使成为闲云野鹤后,这养成的好习惯始终未忘。闲暇之余,我在电脑上写文章之前,总喜欢在事先准备好的洁白的稿纸上,写上文章的题目,通篇的架构段落以及可以拟用的名人箴言、伟人哲思和先贤的诗词歌赋等。一是可以孤芳自赏的,欣赏到自己一撇一捺都不失法度的、伴着心灵呼唤的笑容可掬的漂亮字体。二是可以通过这样不间断的练字,达到健脑的功效。然后,再全身心地投入写作。说来好笑,记得有一次看到手机上有一位小文青发了副钢笔字,一下子撩起我“虎老雄心在”的劲头。立马拿笔写了:“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发到朋友圈后,看见自己笔笔不离法度的、潇洒飘逸的作品受到朋友们热赞后,脸上堆满了欣慰的笑容。当时,咱家领导打趣的说我:“都70多岁的老家伙了,还跟年轻后生叫个什么劲,真是可笑之极。”想想也是,想想也不是。陆游的《读书》一诗我特别钟爱,“手不触书吾自恨”这句尤为喜爱。我不止一次的将触书改成触笔,让手不触笔吾自羞,成为我每每练字的警言。老辈人常说“字如其人”,这话我记着,手不触笔吾自羞这句警言,更一直铭记在心。几十年笔耕不辍的生涯,一支秃笔写春秋,无悔人生苦与乐。虽然我现在得心应手的在电脑上写文章,代替了以前我在稿纸上的辛勤笔耕,但是,笔耕不辍的那些难以忘怀的岁月我怎么能忘。每当我静下心来驾驭想象,在电脑前敲字之余,我依然不忘练练手中的那引以为豪的钢笔字。因为写上一段段话,一句句诗,我既能体会到字里行间的寓意,又可以从这熟悉的一行行文字里,追思那远去的爬格码字的艰辛岁月。按照陆游说的那样,我可真成了“年过七十眼尚明,天工成就老书生”了。
“莫嫌老圃容颜淡,正是黄花晚节香。”先贤大师可以“手不触书吾自恨”,我可以手不触笔吾自羞,学古人,做自己,岂不悠哉,乐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