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陈惠兰2.李善才3.朱兴安4.成传运5.罗宝珍6.刘啟超7.郭建斌8.杨利华9.李必胜10.季 风11.黄耀钧12.王顺兰13.吴 峰14.李志丹15.江宗元16.罗建华17.李瑞祥18.王海利19.陈后成20.郝继红21.张运生22.刘德芳23.李长菊24.宋志清25.罗正明26.姚翠珍27.肖仁俊28.一梦29.陈芳30.陈云霞31.方修文32.邓圻陵33.汪永安34.孟庆燕35.潘怡庚36.吴惠芳37.袁杏珍38.李爱林39.黄道康40.王毓芬41.周谟晏42.曾子斌43.李慧芬44.聂光富45.肖大华46郭国崇47孙竹清
(排名以收稿先后为序)
1.陈惠兰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诗韵新编)
(一)
云涌浪翻腾,攸关屈子情。
离骚衷曲寄,爱恨汨罗明。
(二)
屈子写离骚,竭诚生死抛。
枉将悠曲奏,弦断汨罗涛。
(三)
龙舟妖孽擒,香粽祭忠魂,
蒲艾驱邪气,端阳屈子欣。
2.李善才
甲辰年端午抒怀(新韵)
追怀屈氏君,端午祭贤臣。
竞渡九歌唱,诗魂世代尊。
怀屈子
端阳艾草香,舟竞缅忠良。
志士吟三楚,诗魂咏九章。
屈原时事问,才子古风扬。
美政民为本,丹心求索长。
3.朱兴安
端午节祭屈子
(一)
细雨莅端阳,菖蒲郁气香。
忧民酬社稷,许国护朝纲。
汨水离骚唱,楚山浊世茫。
圣贤光日月,粽酒祭忠良。
(二)
悄悄端阳至,潇潇雨亦哀。
艾蒲门上挂,粽酒供台开。
屈子怀沙去,秦人挺戟来。
虽然过往久,依旧惜雄才。
4.成传运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世代祭屈原,相思泪不干。
从容追梦去,大地美名传。
5.罗宝珍
端午祭
(一)
习俗两千年,端阳祭大贤。
屈公魂不朽,今日正中天。
(二)
蒲艾挂前门,龙舟竞渡喧。
追思融粽里,汨水祭英魂。
6.刘啟超
怀屈子
辞骚奕代存,忧国品尤尊。
尚飨惟端午,九州招一魂。
7.郭建斌
吊屈原(通韵)
栀花扯起帆,集体吊屈原。
耿耿粽心意,掰开端午传。
8.杨利华
吊屈原(诗韵新编)
(一)
壮曲离骚诉,君昏奸佞狂。
精忠难报国,饮恨汨罗江。
(二)
橘颂千秋仰,锦词贯彩虹。
诗人忧国志,化剑缚苍龙。
(三)
追怀高洁志,爱国悯民安。
汨水埋忠骨,离骚万古传。
9.李必胜
端午祭
汨罗成泪河,悲愤奈其多。
肝胆照明月,欣然万载歌。
10.季 风
吊爱国诗人屈原
(一)
外放艾高空,恰能常采风。
离骚伤满腹,天问表心忠。
(二)(通韵)
香草美人赋,奇章天问吟。
文辞多浪漫,后世赞诗魂。
11.黄耀钧
端午怀楚(通韵·仄声韵)
怀王贪己利,连横痛失义。
霸业付东流,葬身无客地。
屈原郢路哭,楚老汨罗泣。
端午缅三闾,千年粽艾祭。
12.王顺兰
祭屈原(新韵)
(一)
端午粽香飘,忠魂正气豪。
离骚千古韵,天问涌波涛。
(二)
岁岁祭屈原,精神文化传。
英名青史颂,辞赋九歌篇。
13.吴 峰
悼屈原三首(通韵)
(一)
怀沙绝笔寒,汨水念屈原。
天问追日月,离骚探宇寰。
路遥勤探索,志远苦登攀。
哀楚殉节去,精神世代传。
(二)
望楚叹家亡,抱石投汨江。
含冤悲愤死,壮士咏国殇。
(三)
汨水悼屈原,涛声诉怨言。
忠臣遭贬斥,波浪洗奇冤?
14.李志丹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阳佳节到,粽叶艾熏香。
爱国屈夫子,奇文天问扬。
15.江宗元
端午节悼屈原
(一)
又到端阳节,吟诗忆栋梁。
门楣悬艾草,庭院洒雄黄。
灯下观《天问》,堂前颂《九章》。
灵均魂魄在,三楚享琼浆!
(二)
五月熏风起,悲声动楚乡。
龙舟追赋祖,糯粽祭忠良。
奸佞登高位,贤臣遭祸殃。
年年呼屈子,万世骂怀王!
16.罗建华
五月端午祭屈原
民俗总难忘,沿街粽子香。
离骚千古颂,盛世谱华章。
17.李瑞祥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楚国忠魂在,千秋仰义长。
离骚传万古,天问荡长廊。
汨水湍流涌,龙舟竞渡忙。
英名碑史刻,铭记姊归郎。
龙年端午悼屈原
忠魂何处觅,香粽汨罗投。
纸鹤逐流去,龙舟竞渡头。
18.王海利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一)
屈子志难酬,英名万古留。
汨罗江滚滚,犹唱大夫愁。
(二)
屈子情高远,忧君泪满襟。
投江留壮举,遗世有清音。
香草美人颂,猗兰志士吟。
千方传洁誉,万古耀忠心。
(三)
汨水波涛涌,忠魂何处藏?
离骚传万古,天问动三湘。
爱国心悬日,忧民泪满裳。
后人谁不赞,华夏赋词扬。
(傅抱石 屈原)
19.陈后成
端午节吟
端阳忆屈原,抱恨祭苍天。
爱国情怀烈,当今效俊贤。
20.郝继红
端午抒怀
五月近端阳,家家米粽香。
竞舟呼屈子,举酒祭忠良。
天问千秋颂,离骚四海扬。
楚辞传万载,诗祖永流芳。
祭屈原
汨罗江水泣,挥棹粽粑沉。
诗祖气高洁,英魂千古吟。
21.张运生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通韵)
榴花正放香,楚累魄归乡。
天问情怀远,离骚意境扬。
精忠三叩首,壮烈九回肠。
正气传千古,英名永久长。
22.刘德芳
端午祭屈原(诗韵新编)
汨罗紫气萦,蕙芷暗香生。
合纵娴辞令,联横美政卿。
贤臣忠谏死,浊世佞馋昏。
怀瑾离骚赋,流光照郢城。
赞黄花涝龙舟节(诗韵新编)
端午黄花涝,龙舟竞渡忙。
旌幡齐焕彩,锣鼓响铿锵。
墨客挥椽笔,游人赋锦章。
离骚千古诵,华夏乐安康。
23.李长菊
端午吟
又是端阳至,榴花似火红。
朝吟怀屈子,暮赏赛舟艟。
荆楚三千梦,潇湘百里风。
年年思绪笃,均寄汨罗中。
24.宋志清
怀屈原
楚域古风淳,湘渊旧迹存。
孤心长报国,高义总招魂。
暮至思诗祖,香飘绕若荪。
情留千载誉,名满九州坤。
25.罗正明
端午感怀
灵均虽已矣,千古祭忠臣。
岂似奸邪辈,终为受唾人。
26.姚翠珍
屈原颂
太息哀民涕,循贤正道持。
灵君多郁闷,困窘迫于时。
赛龙舟纪念屈原
画舸衷魂挽,江天奋桨前。
飞舟云水逆,急鼓橹声旋。
棹影随标映,烟光绕界延。
旗飘人踊跃,急救赛划船。
27.肖仁俊
端午飨屈子
天地报无门,缘悭屈子惇。
骚辞谐百姓,循政譬三垣。
徙逐殷哀郢,沉吟痛断魂。
九歌融血脉,端午竞传飱。
28.一梦
纪念屈原
汨罗飞浪涌,端午粽飘香。
大义凭身立,忠心以命彰。
离骚传雅韵,天问诉衷肠。
竞渡龙舟疾,英魂曲未央。
29.陈芳
端午悼屈原(诗韵新编)
(一)
汨罗江怒吼,粽子寄深情。
故事千年颂,离骚句句精。
(二)
端午吟天问,灵均在哪方?
汨江波浪泣,忠烈气回肠。
30.陈云霞
怀屈原(通韵)
辗转湘流间,恸哭浊浪前。
愁延郢都破,魂断楚歌喧。
求索千重路,归来万里船。
无缘梦中见,高义忆当年。
31.方修文
端午祭屈原(诗韵新编)
端午诵《离骚》,《怀沙》动碧霄。
殉忠投汨水,遥祭大文豪。
32.邓圻陵
端午祭屈原
一岁一端阳,悠悠艾草香。
中华思屈子,竞渡棹舟忙。
33.汪永安
纪念屈原
(一)
胸怀鸿鹄志,梦断汨罗江。
一曲离骚绝,名扬远近邦。
(二)
青史耀明星,文坛终古情。
问天宣智慧,哀郢见忠诚。
变法贤能出,勤王美政行。
离骚千载颂,奕世敬贤明。
34.孟庆燕
祭屈原
浊浪世横流,清泉难畅游。
谏言君不理,望远独怀忧。
祭先贤
竞渡江河水,劈涛涌浪掀。
英雄驰勇进,旗舞祭先贤。
35.潘怡赓
缅怀屈原(诗韵新编)
屈公忠国殉,浩气震乾坤。
挂艾施祥兆,竞舟奔锦程。
离骚金兔①诵,天问玉宫②吟。
千载沧桑事,长怀爱国情。
注:①金兔,喻“嫦六”在月背。②玉宫,喻中国空间站。
36.吴惠芬
纪念屈原(诗韵新编)
(一)
端阳正气扬,竞渡韵悠长。
雨顺歌新世,墨客赋锦章。
(二)
屈子怨何深,汨罗葬烈魂。
千年端午祭,百代仰精英。
(傅抱石 屈原)
37.袁杏珍
祭屈原(诗韵新编)
(一)
丹心孤勇行,国破意难平。
梦灭身何寄?罗渊永载情。
(二)
角粽送香甜,龙腾鼓震天。
离骚千古唱,屈子慰开颜。
38.李爱林
悼屈原
离骚万古秋,汨水暮云愁。
长夜催花雨,朝期落柳忧。
豪英遭践踏,勇士赴东流。
赤胆忠心寄,诗歌屈子讴。
39.黄道康
端午祭屈原
夏风萦细雨,艾叶苦含馨。
遥借三杯祭,哀愁满院庭。
40.王毓芬
吊屈原
端阳粽艾香,把酒诵诗章。
缅念英魂杳,悲怜草木伤。
岸花飘汨水,孤影诉衷肠。
千古怀思绕,悠悠意未央。
41.周谟晏
端午节吟(新韵)
龙舟逐浪稠,香粽汨罗投。
唯有屈原志,离骚今古讴。
42.曾子斌
端午节祭屈原(新韵)
龙舟竞相逐,碧浪证赢输。
浊酒向天祭,离骚吟唱读。
43.李慧芬
端午祭屈子
居高悲画扇,满目尽青篁。
五月轻舟去,龙宫贿大王。
44.聂光富
端午节祭屈原
端阳粽叶香,艾草挂窗旁。
竞渡龙舟赛,追思屈子忙。
45.肖大华
依韵和刘德芳先生《端午祭屈原》(诗韵新编)
楚山清气萦,湘水浪涛生。
艾草飘和色,龙舟发怒声。
忠臣当树立,奸佞应烧焚。
壮志酬家国,炎黄振奋魂。
46郭国崇
悼屈原(新韵)
忠贞谏楚君,请命振乾坤。
汨水埋英骨,荆湘铸圣魂。
47孙竹清
端午节怀屈原
(一)
秋春几度冬?天问立诗宗。
李杜登高日,离骚在顶峰。
(二)(诗韵新编)
战国竞兴亡,悲歌动楚湘。
孤身沉水底,情在汨罗江。
(三)(通韵)
舟赛祭屈原,江河鼓乐喧。
粽香飘万里,热血荐轩辕。
审编:吴峰、季风、刘德芳、宋志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