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张浩然 成都鸿渐书院2022-09-05 淼之龙)
【魏公祠】诗文过眼录(下)
北宋时蒲江城北白鹤山麓有行馆曰“白鹤馆”,闻宋嘉泰中有群鹤翔舞三日故名焉,南宋时建法轮寺,元代毁于火,明洪武中建为驿站,后改建寺院,更名白鹤寺,乾隆十四年麻城举人万询出任蒲江令,于白鹤山建鹤山祠以祭祀魏了翁,四十三年纪曾荫将鹤山祠朝向转北,并修魏文靖公读书台一处,是以白鹤山中有白鹤寺、鹤山祠、读书台三景,历来多有文人游历,并留下吊古思贤之作,下附其诗文。
《临邛怀古》
南宋真君子,西京作赋才。
鹤飞烟冷院,凤去草侵台。
往迹今如此,古人安在哉。
邛山千载秀,临眺独徘徊。
此诗作者为彭端淑,眉州丹棱人,世人冠以清代四川三才子,其作《为学一首示子侄》为世人赞颂,一生退隐讲学,影响极大,而此诗也确有过人之处。起句吊古思贤,以南宋真君子而言鹤山,可谓直而不犯,“鹤飞烟冷院,凤去草侵台”一句为全诗最佳,鹤飞烟冷,凤去草盛,直是写景之语,尽道凄凉伤怀之感,邛山千载,斯人何在,吊怀古迹,众念徘徊,无愧于大家手笔。
杨慎亦曾过鹤山读书台,不过他来赏碑读石,却正好遇到寺僧凿去碑刻,于是作诗以述其事,盖景观有二,一曰自然景观,一曰人文景观,时人吊古思贤,往来仰迹名山,追忆前人,吟咏佳作,亦吾人之乐事也,若无人文遗迹,其风光再佳,终缺意韵。其诗《过鹤山书台点易洞古刻琳琅僧人苦观者之扰加以斧凿感而赋之》
易洞书台倚碧云,临邛文藻仰清芬。
山僧袖有金刚钻,铲却前朝玉篆文。
《白鹤书堂》
跨鹤人何在?千秋迹不忘。
云烟新画本,风月旧书堂。
乌集歌听案,儒纯祀饗廊,
西川真理学,南宋大文章。
义阐前经奥,思留御翰香。
羽仪辉几席,桃李满门墙,
士勉鸡群立,才征凤翙昌。
和声鸣盛世,鹏路许翱翔。
作者杜长荫,清蒲江人,未知其余,生平事迹具未能考,然读其诗,则可见其人,此诗高格自成,卓然不俗,“云烟新画本,风月旧书堂”一句尤动吾心,烟云无迹,随风就画,风清月白,书堂传古,“义阐前经奥”则又有学者儒风,一诗中既而言理,又见诗味,不落夸耀,于吊古诗并不多见。
《鹤林寺》
欲览邛崃胜,登临亦快哉。
鹤飞仙驭动,龙抱石光回。
点易终余洞,读书空有台。
诸天钟磬响,同听棹歌回。
王来贤,临安人明朝隆庆五年,辛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十六名进士,其曾与许一德编著《贵州通志》,未见有其他著作留世,此诗可谓中上之作,尤喜“鹤飞仙驭动,龙抱石光回”一句,鹤飞因仙驭,龙回有石光,点易洞,读书台,皆白鹤山古迹也,“同听棹歌回”一语甚佳。
斯文遗迹近诸天,古洞荒祠共俨然。
禅偈月高僧入定,讲坛松冷鹤惊眠。
浮屠灯火三千界,洙泗源流五百年。
曾是先朝丹诏至,白云独自满前川。
作者马西回,不知何许人也,此诗“禅偈月高僧入定,讲坛松冷鹤惊眠”一句高古清隐,直入其心。唯有瑕者在“禅偈”二字,禅偈本为禅师所作偈颂,似诗之韵语也,何来月高之意,不若改成“禅榻”“禅寺”一类,禅榻为僧人坐禅之床榻,丈室一僧,独坐禅榻,云淡月高,讲坛松冷,闲僧入定,野鹤惊眠,如此可谓上佳之作。三千界、五百年对仗太俗,是以除颔联外,唯“白云独自满前川”尚可,是谓有句无篇之作。
我爱鹤林寺,林藏石磴斜。
长风松外影,远水望中袤。
因洞余残碣,荒台遍野花。
谁言伪君子,仰止欲生嗟。
清傅爕詷,直隶人,字去异,号绳庵,为邛州知州,有《史异纂》《有明异丛》《绳庵诗稿》等著作,此诗当为其知邛州时所作,起句平直,有失含蓄之美,对仗不工,颔联“袤”字出韵,“因洞”“荒台”不工,“谁言伪君子”出律,不知是后人抄写之误,亦或其人本自随意之作,余就其诗而改曰:
我爱鹤林寺,山幽石磴斜。
长风松动影,远水树藏霞。
古洞余残碣,荒台遍野花。
久思君子事,仰止倍嘘嗟。
《白鹤山》
别是神仙境,天成妙化工。
奇峰凌碧汉,修竹引长风。
易洞传胡子,书台表魏翁。
山川毓灵淑,不朽与人同。
《登读书台》
晏坐读书台,登临亦快哉。
千山争秀丽,一笑吊兴亡。
鹤影穿云出,秋香带月来。
樽前重骋望,怀抱逐天开。
《壬辰春率子兆琳兆琅游鹤林寺拜文靖公像》
地以名贤著,山因理学开。
斯文今盛矣,吾道昔隆哉。
白鹤巢何去,青骢缓辔来。
词前勤虎拜,仰止共徘徊。
此三首作者为戚延裔,山东黄县人,附监生,康熙三十年任邛州知州,其《白鹤山》一诗起句太过平俗,颔联尚佳,对仗工稳,然亦未见奇秀处。颈联用点易洞、读书台之典,据传白鹤山点易洞,西汉胡安讲易学于其中,亦即胡安点校周易之处,然而其曰“易洞传胡子”其语太俗,“书台表魏翁”尚可,“山川毓灵淑”毓灵二字出律,不若改成“山川钟毓秀,不朽与人同”结句平平,无甚可言。
《登读书台》之诗,较前诗则出彩不少,唯颔联“亡”字出韵,不若改成“千山争秀丽,一径供徘徊。”颈联“鹤影穿云出,秋香带月来”一联甚佳,鹤穿云霄,月供香来,而后樽前骋望,以生壮怀。
《壬辰春率子兆琳兆琅游鹤林寺拜文靖公像》此诗意同上二首,可称中上之作,喜“白鹤巢何去,青骢缓辔来”之句。
《辛酉清明日踏青至读书台》
踏遍青青千野间,鹃花十里笑春风。
澹水远山浮天外,影帽丝鞭入画中。
到处陇头芳草绿,谁家滴泪杜鹃红。
书台料有归来鹤,莫笑云山哭此翁。
作者徐绍斗,不知何许人也,此诗吊古思贤,立意上佳,起句“踏遍青青千野间,鹃花十里笑春风”千野二字不佳,不若改成“墟野”,颔联“澹水远山”出律,改为“远山澹水浮天外,影帽丝鞭入画中”,颈联上佳,尾联“莫笑云山哭此翁”笑字不佳,不若改成“莫对云山哭此翁”即:踏遍青青墟野间,鹃花十里笑春风。远山澹水浮天外,影帽丝鞭入画中。到处陇头芳草绿,谁家滴泪杜鹃红。书台料有归来鹤,莫对云山哭此翁。
五月溪深草木寒,读书台畔想衣冠。
云吟翠壁孤亭逈,鹤去南塘一水残。
地辟只余支遁迹,碑横犹注少师官。
千秋事业真君子,莫作南朝蜀党看。
潘元音,字希声,号东庵,乾隆庚辰举人,曾授广东阳山县知县等职,学识不凡,有《东庵诗文集》,其子潘时彤,字紫垣,著有《昭烈忠武陵庙志》。其诗上佳,最喜“云吟翠壁孤亭逈,鹤去南塘一水残”。
《鹤山怀古》
当年羽化度前峰,今日上头想旧容。
岭上吟云皆影淡,池中洗墨有香浓。
西川理学称佳士,南宋文章汇大宗。
曾向书台寻故址,月明古寺数声钟。
《书台桂影》
桂是先生手自栽,几枝秋影射书台。
香飘窗外随风舞,子曳阶前簸粟开。
半面描成云色补,全神出现月光来。
登临高处抬头望,招得翩翩白鹤回。
熊维芳:字春浦,临邛镇学道街人,清同治时举孝廉方正,有《语话堂诗集》存世,与吴江、宁湘、曾光羲、康芷林、郑钦安同时,生不事迹未得考证。《鹤山怀古》一诗,“今日上头想旧容”上字重复并出律,恐的误抄,可改为“今日登临想旧容”,颈联太过平俗,唯喜“月明古寺数声钟”之语。《书台桂影》则可见其功力,然“秋影射书台”之射字,显得刚劲,余以为太刚,似有隔也,不若“侵”字,而三联似显突兀,结句招得二字亦然。
《辛巳春二月陪陈杨诸君谒魏文靖读书台》
南宋昌经义,君臣锐治平。
神州方树党,天府独潜名。
佛宇沉蟾焰,书台仰鹤鸣。
山川贻手泽,双桂影森森。
顾隽卿,生于1913年,卒于1945年,四川邛崃人,善诗词,工书画,惜英年早逝,今有《顾隽卿诗存》留世。而此诗可称中上之作,乏善可陈,唯“书台仰鹤鸣”一语贴切。
《鹤林寺宋魏文靖公华甫读书台》
登高屡上读书台,放眼江流势远开。
万树蝉鸣天地静,九皋鹤舞雨云来。
风烟乍起千山合,春画行吟一壑哀。
我向前修寻胜迹,垣墙蔓草已荒颓。
周重能名裕冕,字重能,别署六守斋,金堂人,师从吴虞,曾在成都多数学校任教,著有《水竹山庄诗文集》。此诗亦乏善可陈。
鹤山林寺白鹤桥右碑有吴江题联:
读书台犹存,题柱定多清贵客
洗墨沼并峙,成标刚值小阳天
白鹤山字库存一佚名题联:
坐对青山思宋代
闲瞻白鹤谒儒宗
当代“成都三冯”之一,冯广宏老先生亦曾题联:
身了鹤山心存魏阙
祠留邛府道重儒林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