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藏龙涧
宋文东
上个周末,我们爬五峰山回家的路上,君哥对我说,牛哥,好梦姐下周可能要出山了,咱们是不是去个更休闲一点的地方,让她先适应一下?我点点头说,应该,那就去藏龙涧吧,那里的林间小路比较平缓,起伏也不是太大,她应该没有问题。
6月16日那天,我一早就到了黄金山水郡集合点。刚要给群里发个位置,看到自由哥、道长哥、发哥比我到得还早,他们已经到了浆水泉水库东岸了。我发完了位置,老丁开车也到了。老丁车上坐了百合。显然老丁也知道了自由哥几个已经到了水库东岸,就对我说,牛哥上车,咱们去水库吧。我说咱们定的集合点可是在这里,如果走了,会不会有驴友找不到咱们呢?老丁说,都知道水库在哪,你不用担心。我想想也是,山水郡离水库那么近,即使真的有驴友不知道水库在哪还有张嘴呢。于是与老丁、百合三人一起到了浆水泉水库东岸。原来我们去藏龙涧驴行,驴友们有自驾的都是把车停在水库东岸,但现在水库大坝东头安装了道闸,再把车开进去就得缴费了。
半年多没到水库了,见水库的水位下降得厉害,可能是有关部门准备防汛提前把水放了吧?可是谁能想到,包括济南在内的我国北方地区今年春节后降雨稀少,现在旱情已经十分严重了。平常浆水泉水库蓄水多时是那么的美,即便现在放了大半的库水以后也仍然难以掩饰她的秀丽。我见水库西边墙上张贴有“严禁下水游泳”的大字标语,而且水库边上还围了一圈儿铁丝网,但仍然挡不住喜欢野泳之人,现在水库里就有几个人正在畅游着,也没人管,我们都有点羡慕了。我家就住在水库下游不远的地方,前几年夏天,经常听人说这水库里有人溺水,在这些罹难者之中既有大学生,也有小学生,甚至有一对父子。有人戏称,阎王爷每年都给这水库分配几个指标,却就是拦不住这些野泳人,让水库管理者也很头疼。但调侃归调侃,毕竟生命是宝贵的,希望这些野泳者们都能平安上岸吧。
不到8点钟,众驴都到齐了,大家开始爬山。
山坡较为平缓,几乎感觉不到是在爬山。路也是驴道,基本都是驴友们最喜欢的砂土路。不用15分钟,众驴就登上了第一座山脊,也就是回龙山南面的垭口。
山脊垭口上较为宽阔,像山顶平原似的。我见一块大牌子上面画了一张龙洞景区的地图,上面把山脉名称、路线、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以前经常从媒体上听到或者看到有人在藏龙涧一带迷路的消息,我想有了这张地图,游人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因而不至于再迷路了。好梦说,这儿的风景真美,咱们合个影吧。众驴响应。
合了影,大家继续前行。小道是一个小爬坡,接着又平缓地往松林深处延伸。松树们都被修剪得利利索索,特别是树干下半部原来的那些枯枝败叶都被悉数除去,显得松树们也很精干、神气了。
众驴在森林小路上走着走着,道旁忽现一座小石屋,与上周我们在五峰山主峰上见到的那座石屋一模一样,不过这座稍矮小了一点而已。旁边有块牌子介绍说,这叫牧羊人避雨小屋。其实也用不着介绍,猜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以前这水库周边散落着几个小村庄,当时的牧羊人肯定不少,这石屋大概就是他们的杰作吧?现在这些小村庄早已被城市吞没了,牧羊人也都相继失业,跟着村庄一起走进了历史。相信若干年之后,这小石屋如果仍然存在的话将会成为文物古迹了。
与小石屋距离不远处,政府有关部门建有一座造型别致的小木屋,好像时间不会太久。小木屋隐在苍翠的松林里,既玲珑美观,又为来藏龙涧徒步的游人提供了很好的休憩之处,这个创意值得点赞。更为出人意外的是,在岔路口处还见到了规规矩矩的指路牌,对于那些初来乍到之人来说,按图索景,按线路行走,再也不用为找不到景点或者走错线路担心了。这设计,真的既暖心,又实用,考虑得太周到了。
森林里的小路弯弯绕绕,都是那种原始的砂土路,基本上全部被林荫所覆盖,不仅看上去很美,而且驴友们走在上面,也觉得颇为舒爽开心。这种砂土路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下雨下雪不湿滑,因此一直受到来此徒步的游人喜欢。从浆水泉水库到八仙桌一段有大约四公里左右的林荫砂土路,它们一直是我的最爱。尤其是夏天,在里面徒步,凉爽宜人,赛过神仙。我从喜欢上户外徒步至今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至于从这条线路去藏龙涧走过多少回了,已经很难统计出具体的数字,估计至少也有几十次了吧?但小路在那里该拐弯了,在那里该上坡了,我倒是记得清清楚楚。
在比较陡峭的坡路上现在已经用短木桩代替石头修成了简易台阶,真是既美观又实用。我曾在江西的武功山穿越时走过这样的原木台阶,当时武功山上正下着连阴雨,如果没有那简易木阶,爬山不仅湿滑艰难,而且危险性也大大地增加了。
到了八仙桌,原来松林里的石头桌子被重新垒砌过,比原来规矩多了。八仙桌林荫里也修建了两座小木屋,与前面见到的那座形状相同,如果能有点个性,再把木屋建设的稍大一点,中间加上个木桌,岂不更加完美了呢?
众驴在八仙桌休息了一会儿,一起分享了各自带的水果、零食,补足了水。好梦说,到了八仙桌,咱们八仙女一起合个影儿留作纪念吧。豌豆花说,可是今天只来了七仙女呢。好梦说,这个好办,咱们请书亭临时客串一下好了。众驴哄笑着簇拥书亭坐到了八仙座位上,摄影师们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留下了一张“八仙女”同框的有趣合影,令众驴忍俊不禁,开心不已。
我大概有三四年没下过这条支涧了。涧底那些芦苇丛尚在,现在芦苇都比人高了,只是今年太旱了,芦苇的长势不那么旺盛罢了。到了那道大石罅,因为石罅内那些石头被踩踏得铮明瓦亮,已经颇为滑溜,比以前也危险了几分。好在今日不是雨雪天气,况且大家多是户外经验比较丰富的老驴,只要小心一点,也没有多大的问题。在藏龙涧东部与龙洞邻近的景点“一线天”那里,也因为坡路陡滑,曾经发生过游人摔伤事故,有关部门早已加装了铁栏杆,消除了安全隐患,如果在这里也能安装上铁栏杆或者铁链就好了。
刚下了大石罅,接着又到了一处悬崖石坡顶端。石坡光滑陡峻,高达10几米,底部有个不大的水湾,但因为很久没下雨了,这水湾仅存的一点水已经变成黑色的了。从石坡上下涧也可以,但我担心脚底打滑发生意外。旁边崖壁上还有条清晰的小路,不过从那里走也不容易。犹豫了一会儿,我决定走崖壁小路。崖壁小路上仅能容下一人,别人也帮不上忙,只能靠自己。我把住崖壁棱角,踩稳下面的石窝,一用力跻身崖壁之上。站直了身子,再慢慢地沿着崖壁小路,下到涧底。
济南地区从春节后至今已经有几个月没有有效的降雨了,现在涧底的一些灌木已经干得耷拉着叶子,萎靡不振,甚为可怜。我随手摘了一片树叶子,用手一捻,竟然全成了碎末,原来那树叶已经焦干了。
进入藏龙涧主涧,往东可到观景台和“一线天”,龙洞、报恩塔、“锦屏春晓”刻石也在附近不远处,却被铁丝网隔到军事管理区里面了。我们也没计划去那个方向,便右转往西南,沿着涧底一路前行。涧两边绝巘危壁,刀劈斧凿一般雄奇壮观。岩壁上生了若干的灌木,同样由于缺水,少了夏日的葳蕤,没精打采,能够活着就很不错了。
拐了几道弯儿,就到了去黑峪大饭店的岔路口。众驴顺着一条山沟爬坡出涧。刚爬了二三十米,又出现了一条岔路。一条往右,一条往左,因为我也是第一次从这里去黑峪,凭感觉便选择了左转的方向。很遗憾,这里没有安装指向牌,如果有就好了。爬了一段,我觉得不大对头,因为黑峪离藏龙涧没有这么远,这一点我还是自信的。但又不愿意再走回头路,于是将错就错,继续往左边的方向爬去。因为这左右选择的一念之差,众驴就多爬了至少2公里的坡路,也把好梦姐累得不轻。在山顶山林里,我们遇见几位驴友,他们是从天坑那边过来的,准备下涧。我们则继续往黑峪行进。透过山林,远远地看见一座似曾相识的农舍,我知道黑峪到了。
黑峪村因为所处的位置在藏龙涧边上,常年缺水,当地政府便动员村民整体搬迁至矿(读公音)村去了。有一户村民两口子发现了商机,就利用黑峪原来的旧舍开了个面馆为南来北往的驴友服务。这对夫妻专做手擀面,8元一大碗,多少年不变,驴友们没尝过黑峪手擀面的可能真的不多。后来夫妻俩又增加了炖鸡、炖羊、炒菜等项目,但炖鸡、炖羊得提前预约。也不记得什么时候,这黑峪手擀面馆被驴友们调侃为黑峪大饭店了,而且其名声在驴友界也不胫而走,到了无人不晓的地步。
我和几位驴友进了黑峪大饭店的小院里。每次来都能见到认识或不认识的驴友在小院里用餐的热闹场景,这次也不例外。可能还不到用餐时间吧,仅有六七位驴友正围着石桌子吃饭、喝酒,石桌上有炒鸡蛋、炒芹菜等简易菜肴,还有啤酒。我问老板,还卖手擀面吗?老板说卖,10块一碗。青岛啤酒也有,7元一瓶。记得10年前手擀面是8元一碗,这么多年过去了,方方面面的都涨价了不少,他们只涨了2元也可以理解。
近年,这夫妻两口子买了一头小毛驴,从矿村往黑峪运输食材,也运水,颇为不易。那头小毛驴就拴在院外的树上,我未进院子之前就看见了。那小毛驴像一尊黑色雕塑一般,站在树下一动不动。我有点可怜小毛驴的影只孤单,再说多年没见这种动物了也有点亲切感,便凑近毛驴,想摸它一下。我尚未伸手,毛驴竟然给了我一个白眼,我才知道它还是个活物,只是觉得毛驴这行为也太不友好了,乃收回了手。
小院比原来干净多了,也利索了。我刚想用手机拍个照片,老板忽然制止我说,不要拍。我愣了一下,很不理解老板的做法,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难道他不知道图片传到网上,可以扩大宣传的道理吗?显然不是。我也没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再说也没那个必要。
众驴友跟着卡萨去寻杏子,却扑了个空。卡萨说,昨天还有呢,咋的一天之间就不见了呢?众驴也没有计较的,毕竟不是什么大事。大家出了黑峪,再次入涧,准备爬官山橛。
接近涧底,发现涧坡上有大片栾树花丛,橘黄色,远观很美,以前从没见过,尽管我来过N回了。这也不怪,对藏龙涧的认知,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目前还都是小学生的水平吧。
又见到那棵老桑树,但桑葚早就没有了。我摸摸老桑树那沟壑纵横的树皮,几年没过来看它,老桑树好像又粗了一些,树皮更加粗糙,也更老了。在桑树下,我们遇见一位小伙子骑着辆山地摩托从山上下涧,我很不理解他的行为。看看崎岖不平,高低错落的石头山路,人尚且难走,别说骑着笨重的摩托车下山了。我问道,小伙子,你这摩托得多少钱哦?小伙子说,9万。自由哥说,这摩托值辆不错的轿车了。我说,你走这山路也够挑战的了,我们也帮不上你什么忙。其实小伙子也没有请我们帮忙的意思,他大概也是故意走这种山路来挑战自己的驾驶技能吧。这里缺少树荫,太阳似火一般炙烤着大地。简单与小伙子聊了几句,我们便往山上有林荫的地方爬去。小伙子也瞬间即钻进了涧底树林里,不见了身影,却远远地听见他的摩托发动机的怪异响声。
山坡上森林里有座房屋,我们都知道它已经废弃很久了,过去一直锁着门。现在这屋好像修葺一新了,我们就带点好奇过去参观。院落门口墙上挂块牌子,上面写了“黑峪驿站”四个黑字。院门洞敞,我们进屋参观。屋里干净利落,却连个人影也没有,令人纳闷。墙上有龙洞景区地图,还有宣传森林防火的图片。靠窗户的一张桌子上有个红“十”字药箱,地下木架上有十
爬上山顶,官山橛西面原来的砂土防火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修成平展展的水泥路了。我们走了一段水泥路,再下黄金谷的山林路。路过那棵几年前发现的老酸枣树时,我见树还好好地活着,颇为欣慰。
众驴返回浆水泉水库的时候,已经13点半了。
2024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