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 亲 的 故 乡》
作 者:邱 风
诵 读:傲雪红梅
6月14日,小雨。
细雨噼里啪啦打在车窗上,远处的田野笼罩在浓重的雨雾中。
我此行的目的地,是距离鹤岗300公里之外的密山市。
密山,对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在我户口上陪伴了几十年。陌生的是,对我来说它只是一个城市名字,我收集了所有对它的记忆,都无法勾勒出他的样子。确切的说,此行我要去的地方,是父亲的故乡。
再有几天,父亲离开我们就整整一年了。我是替父亲来看看他的故乡。
父亲17岁时离开密山,只身一人来到鹤岗,就读于矿务局工干校,毕业后分配到新一矿,成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
而后他通过超乎常人的勤奋和努力,一步步成长为报社记者,宣传部副部长,报社副社长,文化局长等。
父亲是文人,一生与笔墨为伍,在他的新闻和文学作品中,既有底层百姓的疾苦,也有燕赵悲歌似的人物。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他以笔为犁,在鹤岗这块热土上,留下了闪耀着时代光芒的印记。
而在我的心里,却始终把他看做是农民。淳朴,善良,有一颗泯世怜人的菩萨心肠,也有来自骨子里的倔强。
往昔的场景在脑海中不断闪回,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了密山。有关父亲的回忆再一次浮现眼前……
父亲六岁时丧父,母迫于生计改嫁。父亲小时候最为依赖的是他的叔叔,叔侄俩经常一起下田劳作,在河边钓鱼捞虾,日子虽苦,却也其乐融融。
每每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父亲的脸上总是泛起孩子般红润的光泽。我想,那可能是他最快乐的日子,虽然贫寒,命运多舛,却有一个能遮风挡雨,不失温暖的家……
密山不大,也称不上繁华,我彳亍着走过几条街道,想追寻一下父亲当年走过的足迹,但内心告诉我,岁月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衰老,还有记忆,情感,都会因时间而退潮……
从小缺少父爱的父亲,或许更懂得父爱的重要。我们家是典型的“慈父严母”,父亲宽容,母亲刚强,他们相互包容,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共同撑起了这个家。
在鹤岗我们有姐弟五人,晚年,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父亲经常说:“我清贫,我这一辈子最大的财富就是我的五个子女”。
他掰着手指头数,数来数去却总是少了一个人,而总遗忘的那个人,就是我……
巴尔扎克说:人生是各种不同的变故,循环不己的痛苦和欢乐组成的,那种永远不变的蓝天只存在于心灵之间。
在浩瀚无垠的兴凯湖边,看着湖水的奔涌,听着浪花的呜咽,我压抑的情感终于得到了释放,任泪水肆意的在脸上流淌……
这一刻,我突然读懂了父亲,知道了他的取舍,看到了他伟大的平凡。我为年幼无知对他的冒犯而惭悔,也为这些年远走他乡,不能尽孝而哀伤……
离开密山,回望这片留有父亲童年,少年印记的土地,我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当我垂垂老矣的时候,我会把你的骨灰,一半洒在这里,一半留在鹤岗,因为,这块你出生的土地上,长眠着你的爹娘……
6月23日,是父亲一周年祭日。我想,父亲期待的,一定不是漫天的纸钱,而是我们写给他的思念。
虽然我们的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着魂牵梦萦的深深眷恋。
爸爸,妈妈!我们来看您了!这一声呼唤,等待了整整一年,伴随我们多少无眠的夜晚,无数次梦醒时,泪水洇湿了枕边。
但我今天不想让眼泪滑落,我只想挺直腰杆,没有了你们的遮风挡雨,我们会义无反顾站在前面,成为后辈的大树,成为遮风挡雨的铜墙。
因为这是爱的传承,爱的延续,是担当,更是生命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