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山东
夏至话凉面
王延庆

今年夏天的高温天气似乎比往年来得早了些。这不,离夏至还有一周呢,酷暑高温便肆虐起来,三十七度、三十八度、三十九度、四十度……气温一路飙升。一时间,蒲扇、电风扇、空调……各种降温措施齐上。在饮食方面人们也开启了盛夏模式,各种冷食齐上阵,冰糕、冷饮、冰镇西瓜等等,最主要的还是人们的主食——凉面。
说起凉面,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了,每到夏天,尤其是夏至前后,凉面几乎是家家必备之主食,尤其是在咱们北方。你想想,在外奔波了一天,热得几乎嗓子眼都冒火似的,回家吃上一碗凉丝丝的面条,那叫一个爽啊!今天我要跟大伙分享的是我记忆中有关凉面的美好回忆。
在儿时的记忆中,凉面应该是一种奢侈品吧。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那时的生活条件普遍不好,别说农村就是城市也好不到哪去。夏天吃一碗凉面那简直就是享受。但是无论生活条件再差,每年的夏至这一天,吃凉面是雷打不动的。因为北方流传的一句谚语是“冬至饺子夏至面”,这面就是说的凉面。

夏至的凉面做法是很讲究的。首先,面粉必须用当年新麦子磨的,原因一个是几乎家家都没有上年的余粮,只能用新入仓的麦子,再一个就是老人说新麦子磨的面香,也是庆祝一下今年粮食丰收。和面的时候水里放少许盐,这样㨴出来的面条筋道好吃。
我们家的面是母亲做的,和好面后放一边饧着,开始准备配料。那时候家家都有一口大大的腌咸菜的瓷缸,里面腌的是满满一缸各种各样的咸菜,有青萝卜、红萝卜、疙瘩等等,最主要的是有香椿芽,这可是凉面的必须品。我们北方都喜欢用红萝卜咸菜和香椿一块剁碎了用,然后砸点蒜泥,调上一碗麻汁,一碗洛口醋,黄瓜切丝(那时候我们村有菜园,这个季节是缺不了黄瓜的)。母亲开始㨴面,我负责烧水(我从四五岁时已学会烧火做饭了)。面条煮熟后,捞进刚从井里打来的凉水里,一般要换两次水。母亲便招呼全家人吃饭。“酸酸的辣辣的麻汁大大的”,这是吃凉面最基本的要求。一碗凉面下肚,那叫爽啊。
以后 ,随着年龄大了,生活条件也好了,吃凉面也是经常化了,有时在家里没时间做就直接去饭店买上一碗。可是好像吃不到从前的味道了,可能是面条从手擀面变成了挂面了也未可知。不管如何只要有时间,每年我都会自己在家里做几次凉面,和家人一起体会这舌尖上的美味。
写于二0二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夏至后一日晚饭后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