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夏至:
“昼晷(guǐ)已云极,
宵漏自此长”
极目新闻记者/徐颖
夏至抵达
夏至有什么物候特征呢?
程韬光教授介绍,
古语有言:
“夏至一阴生”。
夏至,
大自然阳气最盛,
但阴气也开始滋生。
也因此有了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阳气盛极而衰,
鹿角感阴气而脱落。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
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
便鼓腹而鸣,
树影明灭,忽觉夏长。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能治伤寒寒热、
喉咙肿痛的中草药。
夏季过半时,
最适宜采集
半夏生在地下的块茎。
夏至到,
阳光的热情达到了顶点,
大地上的万物
也纷纷以各自的方式
响应着这盛夏的呼唤——
树木的叶子更加翠绿,
时令的夏花如火如霞。
栀子、茉莉和白兰
挤满枝头,
荷叶高举,荷花满塘,
随风扬起花香。
同时,
田间的玉米、稻谷
也开始进入生长的黄金期,
郁郁葱葱,茁壮成长,
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程韬光教授感慨道,
“夏至是一年中葳蕤茂盛、
最富有诗意的一天。
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夏至有什么风俗呢?
在中国古代,
夏至
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日子,
人们会举行各种
庆祝活动。
女子互相赠送
折扇、脂粉等什物,
古代皇家则拿出
“冬藏夏用”
的冰块消夏避暑。
自古以来,
民间有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之说。
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
所以夏至吃面
也有尝新之意。
“夏至不仅是自然界的
一个转折点,
也是人们情感和文化传承的
重要载体。
生如夏花之绚烂,
在最灿烂的时节,
万物最繁荣的时节,
人生如花,日月流长。”
夏至吃竹筒粽子
让白居易心有余香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唐·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黾勉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首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写的就是夏至情景。
程韬光教授分享说,
白居易的这首诗
写于他刚任校书郎时期。
校书郎就是
掌管典籍校勘图书的小吏,
俸禄微薄,
然而却是很多官员
飞黄腾达的基础。
这首《思归》是白居易
刚中进士时的作品。
年轻的白居易在京城
举目无亲,孤独寂寞。
夏至伏祭时节,
鸣蝉聒噪,心绪难安,
辗转难眠,
思亲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因而有感而发,
郁结之情,令人伤楚。
也表达了
他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而下面一首
白居易的夏至诗,
是好朋友之间的分享,
随着诗人
人生境遇的变化,
则是表达的另一番心境。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这首诗作于开成三年。
67岁的白居易担任太子少傅,
被封为冯翊县侯,
闲居洛阳。
他看到刘禹锡创作的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饱含风俗情趣
以及生活哲学的
《竹枝词》之后,
引发他的姑苏之思,
遂和了这样
一首情断江南、
感人至深的美丽诗篇。
诗歌和好后,
又呈给卢周仁。
因为
担任太子宾客的卢周仁,
和白居易、刘禹锡一样,
也曾做过苏州刺史。
诗中,
回忆起他在苏州的日子,
最深刻的就是
夏至吃竹筒粽子,
其香味独特,
让十三年之后的诗人想来,
依旧心有余香。
诗中
在依次描述苏州
美食、音乐、
美酒、交通之后,
回首三人依次为官苏州的
共同经历,
虽感慨时光流逝,
依然心潮依旧澎湃。
再看眼下,
洛阳才收新麦,
苏州
已是梅雨连绵的夏至了。
再回想十三年前
登上苏州齐云楼时的景象,
更是感慨万端。
白居易在任苏州刺史时,
开凿的“七里山塘”,
现已成为
苏州的一张亮丽名片。
诗人韦应物选择
“夏至避暑北池”
抛却烦恼、举杯畅饮
夏至之后,
人们就要开始考虑避暑了。
古代有名的避暑胜地很多,
譬如:武当山、神农架、
峨眉山、鸡公山、九宫山、
莫干山、庐山、崂山、
天山、武夷山、五台山等
不仅是夏季避暑的
理想之地,
更因优美的自然景观
和宜人的气候,
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
和信徒前来游览和修行。
名山之外,
北戴河、九寨沟、青海湖等,
也是避暑胜地。
曾担任过苏州刺史的
“夏至避暑北池”。
《夏至避暑北池》
这首五言绝句
描述了夏至时节的特点,
白天已经到达极限,
夜晚开始逐渐增长。
他独自游览池塘,
享受夏日的宁静。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形象地描绘了
夏至时节的景色:
青竹还带有粉状的白霜,
荷叶散发出阵阵的清香。
在这样的环境中,
诗人可以抛却烦恼,
举杯畅饮,
享受夏日的清凉。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
夏至时节的自然景色,
也体现了诗人
在闲暇之余的闲适心境。
通过这首诗,
我们可以感受到
古人对避暑生活的
向往和享受。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持续推进青藏高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青海要认真贯彻党中央
决策部署,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
发展理念,
牢牢把握青海在
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
在推进青藏高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
取得更大进展,
奋力谱写
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