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信记
爱在端阳
信义庄
生在一个简化字的时代,“爱”,“心”已没了,匪夷所思,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嫌简化的不够。儿时经常遇到把“爱”写成“艾”的人,由此,这“爱”与“艾”,就把俺彻底整糊涂了。很长时间,俺总是分不清,哪是“爱”,哪是“
仓颉造字,“艾”的本义就是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而“爱”的本义则是“喜爱”“爱好”,意为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这两个字,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现今用着用着,不知咋的,似乎总有一种拉也拉不住,非要凑到一起的架势。这不,今天的驴行,好像就是这样一个“爱、
尤记去年端午前夕,酷热的正午,众驴在队长带领下,每人肩扛一米多长的艾草,雄赳赳走下“牛山口”的情景。今日的驴行,我们还会旧梦重现吗?!
端午在即,不采点艾草回家,那好意思,我想,队长一定会让我们旧梦重温的。
队长说;今天我们先爬神秘“文凤山”,然后环游千岛湖济南分湖白炭窑水库,最后,寻艾返程。
7.30分,精干小分队,在枣林水库边停好车,沿水库北面公路健步前行。晨光中,枣林水库波平如镜,色若春水,透如冰翡,令人迷醉。
公路上少有车辆、行人,两旁绿意流淌,栗子花的淡淡清香随风飘荡,沁人心脾。悠悠行走十几分钟,到达“佛峪村”村口。队长指示右转下沟,循山野小路攀神秘“文凤山”。
沟内浓荫下隐一豪宅,铁将军把门。门前一棵杏树硕果累累,我等几个吃货焉能忍住,不由自主停下,拽着树枝,捡那熟透的杏子采摘,用手抹几下,急急塞入口中,酸酸甜甜的滋味,让人感慨好生幸(杏)运。
沿山野小路前行,巧遇一村妇荷锄上山,看向我等的眼神,既惊奇又羡慕,忍不住近前搭讪。“这么早就上山啊?”村妇答非所问到:“天太旱了,种了点谷子都旱死了”。我说:昨晚不是下雨了吗?村妇说:“雨太小了,也就盖了盖醭土。”说完满脸的无奈,摇摇头,沿一条尺八宽的小路右转,不紧不慢地向田野奔去。
怔怔地望着远去的村妇,脑海里突然想到了故乡,想到了家乡的父老乡亲。炎炎夏日里,锄地剜苗,胳膊晒的爆皮,豆大的汗珠,砸在干渴的土地里,一砸一个坑;干旱的日子里,深沟里担水,端着水瓢从地头到地尾,去滋润每一株禾苗。那看向禾苗的眼光,有时比自己的儿女还亲;再苦再累,只要那禾苗茁壮成长,就满脸放光。任时代变迁、年龄增长,却怎么也改不掉对土地、对庄稼的爱;一生的全部,似乎都寄托在土地和土地里的庄稼上了。想想如今,还有多少人像我们父辈一样,对土地、对庄稼有这样深沉的爱。
昨晚的雨其实不小,看路边草木,上面仍然滚动着许多的水珠。一簇藤蔓,几片绿叶晶莹剔透,其上水珠,随叶片抖动而轻轻滚动,阳光下熠熠生辉,妩媚灵动。张洋、蕾蕾见此,那还挪的动腿,立马停下,掏出手机就是一通狂拍。景无论大小,动人就好!
拐过一处山坡,前方突见数间房舍,一棵粗壮高大的核桃树下,几位村民正聚在树下闲聊。近前相问,原来这里与“佛峪村”竟是一村。村民讲:“佛峪村”全村有800多户,现常驻人口近1400多人。走过南部山区众多的山村,大多近乎空村,像这样有近1400多人常驻的实在不多,想来这村一定有它独特的产业和优势。现今,能让人在农村留下实在太难了。农村要振兴,把人留住恐怕是第一要务。
与村民攀谈间,突然发现,对面菜地里竟有大片茂盛的艾草,忍不住想去采撷,扭脸看队长,队长秒懂,微微一笑,连忙说到:山上野生艾草很多,我们下山时再采!
穿过安静的小村,在鸟语花香中,众驴开始爬升。接受上次犯路线错误的教训,俺再也不敢逞能,充当探路先锋了,规规矩矩,就跟在队长身后或干脆殿后。没有高大树木遮挡,视野异常开阔,众驴大步前行。这样的路,按说不该犯路线上的错误,但不知咋的,走了不长的路段,竟有三次偏离线路,好在队长英明果断,均迅即纠偏,及时把众驴引向了正确的方向。
驴行,最怕的就是犯路线错误,但事与愿违的事情还是时常发生。有时,即使你以前走过,即使你有轨迹指引,即使你有丰富的驴行经验,出现偏差也是在所难免。印象最深的就是去年9月去垛庄的时候。在老乡指引下,循着“两步路”下载的轨迹一路上行,在接近山顶时,却怎么也找不到路了。无奈,只好挥刀开路前行。走过发现,老乡指的路没错,“两步路”的轨迹也没错,错的是这路有近十年无人行走了,那疯长的灌木,早已把原先的小路盖的严严实实了。
无数的教训告诉俺,驴行,缺什么也不能缺队长,一个爱心满满,视责任如泰山,视驴友为兄妹的队长,太重要、太重要了!不是奉承,更不是献媚,我们的队长,就是这样一位合格的好队长。
上到一处平缓的坡地,众驴进入了一片低矮的酸枣林。刚开始,大家还在开玩笑,“记住这个地方啊,秋天我们再来摘酸枣”;“明年开春来采酸枣芽吧!” 但很快众驴就笑不出来了。那酸枣树长长弯弯的硬刺,不时与众驴捉起了迷藏。稍不留意,不是扯你的裤角,就是刺穿你的鞋面;有那高大耍横的,或冷不丁掀翻你的帽子,或趁其不备揪住你的包包,让人郁闷至极。队长见状,赶紧冲到队伍前面,一面挥舞登山杖,拨打着拦路的酸枣刺,一面不时提醒着众驴,到那紧要之处时,则专门驻足,或挑或拉,把那恼人的酸枣树整的远远,护佑着众驴安全通过,责任和爱心显露的一览无遗。
就在我等还在杏树下盘桓神侃之际,队长早已起步前行,快速隐入了一片柏林。扭头回望一眼山下秀丽的风光,赶紧招呼张洋、蕾蕾大步前行。沿山脊行走二十几米,陡峭的山崖挡住了前行的步伐,不得不拐下山脊,贴悬崖南侧小路前行。柏林中悠悠穿行数十米,头顶忽然传来队长的声音:“前面就是一线天了,很有特色,大家加油!”抬头观望,只见队长正站在悬崖上面,笑眯眯地看着我们。
“什么一线天?”自登山以来,走过的所谓“一线天”太多了,大多都是徒有虚名,难道这“一线天”会别有洞天。不等张洋、蕾蕾跟上,我便急急地向队长站立的悬崖下奔去。
这“一线天”掩映在柏林及茂密的灌木丛中,不走进实难发现。从下向上望去,两面崖壁近乎垂直,最窄处相距不足三十公分,仰望天空犹如一线,称作“一线天”名符其实。这样狭窄的空间,俺这样的胖子能穿过吗?入口处禁不住犹豫起来。队长在上见状,大声喊到:“把背包取下,用手提着,侧着身子上”。按照队长的指示,取下背包,撑着登山杖,忐忑不安地爬进了“一线天”。进来后发现,狭窄的空间,坡度极大的小路,这登山杖简直成了累赘,前行每一步,不得不把将其与背包一起先举着扔到前面,然后抓着石壁上行。在经过最窄处的时候,俺挺胸收腹,一点点蹭着挪动,直庆幸早上饿着肚子没吃,否则能不能过来真的难说。经过一番的挤压摩擦,手脚并用的攀爬,十几分钟后终于顺利穿越“一线天,登上了高高的崖顶。
崖顶回望,只见青山连绵,云烟淡淡,碧水蓝天,山谷中的村落星星点点,宛如洒落在绿海中颗颗珍珠,美丽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
也就几分钟的时间,张洋、蕾蕾二人就一前一后结伴来到了崖顶。二人都是老驴,身轻如燕,健步如飞,攀登这样山崖,简直是小菜一碟。二人来到崖顶,满脸轻松自在,连半秒都没有休息,就拿着手机,拍摄起了周遭秀丽的风光。那张洋更是玩的不亦乐乎,竟走到悬崖边,一脚跨过“一线天”的崖壁,凌空摆起了户外标准的“pose”,一通的操作,让俺既惊奇又感慨。走进旷野,没有什么不能治愈,真是除了快乐还是快乐!
继续前行,坡度趋缓,接近山顶时,路边杂草竟大片地枯黄,一株株本该郁郁葱葱的灌木,那叶片多数都卷了起来,眼看着就要干枯;岩石上的一棵刺槐,树下竟是一片枯黄的落叶。生机勃勃的夏日竟出现了深秋的场景。这老天再不下场透雨,这老百姓和满山的生灵咋过?!
面前一堵峭壁,突然横在了眼前,看高度不动用绳索,恐怕难以攀上。责任在心的队长,还在众驴一筹莫展之际,一马当先,悄悄沿峭壁一侧试探性地开始了攀爬,并在几分钟后找到了上行的捷径,率先登顶。然后,居高临下,细心指导着我们几个攀爬。“抠左面石窝,拽右手灌木,蹬下面凸出岩石……”屏气凝神的一番攀爬,众驴终在10.11分,提升416米,顺利攀上了海拔793 米的“文凤山”山顶。
气喘吁吁上到山顶,还未来得及缓口气,俺就发现,崖畔边稀薄的土层上,竟长有数株“马虎扇子”。这植物的学名俺不知叫什么,反正俺从小就叫“马虎扇子”,儿时它给俺留下了太多美好难忘的记忆了。今天,猛然遇见,那对故乡的思念,对儿时的向往,不可遏止地在脑海中喷涌而出。怔怔地望着逆光下晶莹剔透的“马虎扇子”,激动地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如此贫瘠的崖畔,如此干旱的天气,你却生长的如此葳蕤,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坚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魄?好友张军在诗中写到:伏地蔓生的野草度人也度己;每一株草木都是良药,治表也治本。是啊,这炽热的阳光下,傲然挺立,努力向上的“马虎扇子”,不就是你我最好的一剂良药吗!
站立山顶,队长举着登山杖,指点着周围的山川、村舍,为我们一一介绍着山的传说,川的灵动,村的风情,那对山川旷野的挚爱溢于言表,令人赞叹!
看到那个小村了吗?那是“林枝村”,也有人称“林芝村”;看到那一汪碧水吗?那就是有千岛湖济南分湖之称的“白炭窑水库”;……。一番的游目骋怀,谈天说地,众驴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之后,跟随队长,悠悠地沿山脊踏上了下山的线路。
山顶只有杂草,少有灌木。一棵不大的野杏树,其上杏子青绿,索然无味;杂草大多枯黄衰败,令人郁闷。突然,在一片枯黄中出现了一束艳红,激动的张洋、蕾蕾大声地欢呼,走进查看,原来竟是一株红色的百合。这是一种斑点百合,广泛分布在济南周边的山野,但想象不到的是,在今年如此干旱的情况下,它还能在山野如此绽放,着实令人惊奇、感慨!
山半腰,又遇一棵野杏树,真是杏(幸)运练练,树上微黄的山杏,还是让张洋、蕾蕾忍不住驻足采撷,直到队长说:“下面还有更好的”,二人才依依不舍的继续下行。
就要接近“林枝村”的生产路了,路边突然出现数棵高大的酸枣树,喜的队长合不拢嘴,不停地说:记住这个位置啊!秋天我们来摘酸枣,明年开春来采酸枣芽。用酸枣芽炒制茶叶,治疗失眠,队长不仅手法娴熟,而且情有独钟。
下到生产路歇息片刻,众驴惬意前行,但走着走着,突然感觉,这路怎么像一条古道啊?果不其然,在一转弯下行之处,露出了端倪。与生产路相交,一条清晰的石板古道,蓦然出现在了大家眼前。走走古道!一行迅即拐出生产路,欣喜地沿古道向上走去。走出二十几米,队长笑眯眯的说到:明白了,这确实是条古道,应该是过去从山下“林枝村”,翻“文风山”去章丘的路,可惜大多修生产路毁掉了,实在让人痛惜。
从古道回撤,一块狭长的山地里,一棵孤独的百年老树遒劲繁茂,树下停有一辆八成新的摩托车,在背后黛青色山峦的映衬下,唯美别致,令人心动。还不等队长发话,那张洋早已大步流星走到树下,一步跨上摩托,画面刹那充满了灵动、妩媚的色彩。
沿着生产路继续下行,离“林枝村”愈来愈近,路旁田野中,核桃树、栗子树,以及各色的野花、野果也渐渐多了起来,令人颇为开心。更令人高兴的是那幸(杏)运更是接二连三,其中靠近村头的一棵杏树满树金黄,诱惑的我等久久不远离开,遗憾的是粗壮高大的树干,谁也爬不上去,只能望洋兴叹,令队长不由得感叹:“要是老李和花婆婆在就好了!
刚刚进入小村,突然遭遇一位村民,在大多近乎空巢的农村,颇感意外,忍不住与其攀谈。村民讲:小村118几户,340多口人,常驻的不多,大多在外打工。我说:你怎么不出去?村民讲:今年不知咋的,出去找不到活干。想不到,经济发展的压力,都传导到了这偏僻的山村。大河有水小河满,加油!为了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拐过一个胡同,巧遇一户村民正在翻修房屋,见我等几个汗流浃背的样子,满面笑容地招呼我们,“歇歇喝口水吧!”朴素真诚的关爱令人感动。人与人相处都这样该有多好!队长、队长,这村到底叫“林芝村”还是“林枝村”啊?看村中各种标识上的村名不一,张洋急急地问询队长。而队长则是淡淡一笑,说到:都对,稍作停顿后,又笑眯眯地说到:以村委会上的牌子为准。说话间,众驴来到了村委门口,只见牌子上清晰标注“林枝村”。“怎么刚才说都对?”张洋用质疑的眼光看着队长,队长则不紧不慢,笑眯眯地说到:这村因其“林木茂密、枝繁叶茂”,从道光年间建村始,一直称“林枝村”,近年由于西藏林芝的出名,有好事着便将村名戏称为“林芝村”,久而久之,很多人就将“林枝村”称为“林芝村”了;你看,电线杆上电力部门的标识不就是“林芝村”吗!
时间已经近12点,那心仪的白炭窑水库似乎还相距甚远,问队长,队长只是笑眯眯地说:马上、马上,悄悄问村民,村民说:沿公路步行要半小时,走山野小路也得20分钟。村头有公交,现在去乘车恰好。有公交,那还等啥?众驴连滚带爬,急急地奔公交而去。
上来公交,众驴纷纷手机刷卡,轮到俺时,笨拙的却怎么也刷不出来;在司机和驴友的指导下,鼓捣半天还是没有成功。无奈之际,俺只好说:俺有老年卡,忘带了!司机听吧!看看俺,微微一笑,说到:好吧,不用刷了。事后想来,这司机要么是看俺苍老疲惫的样子,相信了俺;要么是看俺的囧态,宽容地为俺解脱掩护。但不论哪一种,俺都深深感谢司机菩萨般的爱心。
白炭窑水库到了,虽然不是最美的季节,但那翡翠般的一汪碧水,还是令人十分激动。队长说:这是千岛湖济南分湖,我说:看这周遭的山峦,碧绿的湖水,也许称作“济南小九寨”更为合适。
顺着水库大堤返程,斜斜的大堤上,绿草如茵,随风摇曳,像极了美丽的草原,蕾蕾说:我们去不了美丽的阿勒泰,就让我们在此撒把野!说罢,二人就玩起了各种造型,并还指挥我等几人加入。你别说,事后看照片,还真有几分到阿勒泰草原旅游的意思。
走走下白炭窑水库大堤,沿枣林水库南侧惬意畅行,在阵阵栗子花的清香中,在澡鹊一声高似一声的鸣叫中,一天的驴行就要结束了,众驴开心地向停车场走去。突然,张洋高声的问到:队长,你说的“艾”在哪里啊?队长听罢,微微笑到:那爱不就在你身边,在你心里吗?!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