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晨光,常用名“程光”,1941年9月5日生于陕西府谷。山西农业劳动大学绵山分校毕业,终生从事林业,历任山西省太岳山森林经营局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关帝山林局办公室主任、林学会秘书长、森林公园调研员,1998年考取“高级工程师”。
在职时曾先后借调林业厅、省国营林场管理局,执行编辑《山西国营林场概览》(30万字),并为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执笔完成《山西水资源和林草涵养水源研究》课题论文。
2001年退休,写作为业,笔名楚胥、林一夫,网名“山林野叟”。2003年编著《儒商常家》(33万字),2005年出版《石膏山生物世界》,2007年编著《晋商茶路》(16万字)和《晋商十大家族》(30万字),2008年主编《晋商堡寨》(15万字);2008年参编《山西林业志》(副主编),均已出版。2010年主编《榆次旅游志和晋商志》,2012年主编《太岳山志》(180万字);2015年主编《关帝山林区志》(140万字);2019年出版《草木小品》和《鸟兽杂谈》,2020年编撰《文水生态文化系列(含“文水寺庙”“文水古树”“文水山花”“文水鸟兽”)》。2021至今主编《白马仙洞系列丛书(“景观大全”“生物世界”“神话故事”“民俗信仰”)》,《关帝山区的生态文化系列(含“峰峦景观”“沟谷温地”“寺庙古迹”“历史人物”“抗战烽火”等十册)》,主编《方山梅洞沟景区》(10万字)和《薛公岭景区概览》(8万字)。
2023.9.15
《一路风尘》之七十九
乌 什
公元2016年9月26日,我和老伴乘K1081次列车从太原启程,向西穿过黄土高原,从柳林军渡跨越黄河,过宁夏,由兰新铁路沿河西走廊向西,经甘肃的武威、瓜州和玉门关。过红柳河,进入新疆的戈壁滩,而后是哈密、吐鲁番,从丹霞地貎的山峦和火焰山下经过,直达乌鲁木齐。再折向东南而后拐向西南,经库尔勒、库车,到阿克苏。亲戚来车把我接到乌什的四团——我此行的目的地。
所谓“四团”,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第四团,驻地在乌什县的英阿瓦提乡。四团与维吾尔族同胞同在一个村镇,但维族百姓住的是平房,与汉族不在一起,汉族住的是3至6层的楼房。我已故菊琴大姐的女儿、女婿和她的儿子、儿媳接待我们,我来的目的是到大姐的墓地为她献花。大姐于1959年随姐夫高光勋来到这荒凉的边疆,他们共同生活了十年,姐夫在“文革”初期去世,大姐也于1975年病故,她永别那年才47岁,留下了四个儿女。
我去了墓地,献了花圈,诉说了我们全家对她的思念。向回走时,我放眼回望这大片的墓地,直到天边,看不到头,一座座坟头都离得很近,问了问,共有上千座。天哪,这才是一个团的,生产建设兵团共有十几个师,每个师有十多个团,据说共有150多个团,驻守边疆快70年了,共有多少人把白骨埋到了这万里天涯!
我大外甥女的小楼不错,共3层,住6户,有自己的小菜园。她们夫妻都已退休,现在的日子过得也好。给我们做了新疆的抓饭和大盘鸡,香得流油。她的妹妹和弟弟都调到内地生活了,她也曾想回内地,没能如愿。他们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辛和苦难,如今过上了幸福的晚年,没有什么奢望了。
她与丈夫陪我和老伴逛乌什县城,距离20公里。乌什城离吉尔吉斯斯坦边界40公里,路上有检查站,查验证件。
乌什是个不大的县城,县城附近风景不错,有湖、有泉、有山、有清代驻军的古迹,享有“半城山色半城泉”和“塞外江南”的美称,被誉为“西部生态明珠”。河水在渠道里畅流,水很清,是雪山溶化流下来的。向西遥望,是终年积雪的山,很高,神秘莫测。河滩里,除了砂砾就是卵石,卵石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好看,也好玩儿。
乌什是突厥语“物之顶端”的意思,真的快到最西头了。回“四团”的路上,我想起林则徐被流放新疆时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埋骨在边陲的兵团战士,陪同这些战士献身于异域的配偶,他(她)们,还有他(她)们的儿女们,都是这样想的吗?
2024.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