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晨光,常用名“程光”,1941年9月5日生于陕西府谷。山西农业劳动大学绵山分校毕业,终生从事林业,历任山西省太岳山森林经营局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关帝山林局办公室主任、林学会秘书长、森林公园调研员,1998年考取“高级工程师”。
在职时曾先后借调林业厅、省国营林场管理局,执行编辑《山西国营林场概览》(30万字),并为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执笔完成《山西水资源和林草涵养水源研究》课题论文。
2001年退休,写作为业,笔名楚胥、林一夫,网名“山林野叟”。2003年编著《儒商常家》(33万字),2005年出版《石膏山生物世界》,2007年编著《晋商茶路》(16万字)和《晋商十大家族》(30万字),2008年主编《晋商堡寨》(15万字);2008年参编《山西林业志》(副主编),均已出版。2010年主编《榆次旅游志和晋商志》,2012年主编《太岳山志》(180万字);2015年主编《关帝山林区志》(140万字);2019年出版《草木小品》和《鸟兽杂谈》,2020年编撰《文水生态文化系列(含“文水寺庙”“文水古树”“文水山花”“文水鸟兽”)》。2021至今主编《白马仙洞系列丛书(“景观大全”“生物世界”“神话故事”“民俗信仰”)》,《关帝山区的生态文化系列(含“峰峦景观”“沟谷温地”“寺庙古迹”“历史人物”“抗战烽火”等十册)》,主编《方山梅洞沟景区》(10万字)和《薛公岭景区概览》(8万字)。
2023.9.15

《一路风尘》之八十二
二连浩特
2007年5月,我考察晋商茶路,从集宁乘火车抵达二连浩特。映入车窗的是一望无际的浑善达克沙地,不是沙漠,也不是砂岩,就是毫无生命迹象的沙砾,比沙子的细粒大,比碎石的粗粒小,非沙非石,好像铺得也并不厚,但普通的风大概刮不动,持续几昼夜的风暴才能使它们飘移,轻些的就是沙尘,它们就在这旷野上存在,是荒漠的主人。
我在这个中蒙边界的小城,受到了汉族夫妻二人的热情接待,也体验了他们每天的蒙民饮食。
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了,除了住的房屋是排房、不是蒙古包外,吃的喝的已经和蒙族牧民基本一样了。
蒙古族牧民“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他们的一天也是从喝奶茶开始的。每天清晨,主妇的第一件事就是煮一锅蒙古奶茶。煮奶茶是先用铁锅煮敲碎的砖茶,沸腾一阵后掺入新鲜牛奶,稍煮一会儿放进盐,再次沸腾时放入炒米就好了。先倒进能保暖的铜壶。吃早点的时候,全家人拥壶而坐,主妇执壶给每人倒入碗中。大家一面喝着溢出香气的热奶茶,一面细细品尝炒米和糕点。由于烫,奶茶只能慢慢地喝,缓缓咽入喉咙,就能感受到茶和奶交融的香味,也能察觉到腹部的温暖。
奶茶有咸的,也有甜的,喝奶茶时,能同时吃奶酪和馕。午餐和晚餐,吃面条、烙饼,当然会有大块的牛、羊肉,同时也有奶茶。奶茶,三餐不缺,常年不离。
奶豆腐,这是二连浩特的叫法,也叫乳饼,商品名称是“奶酪”,在内蒙是常吃的乳制品。奶豆腐能直接吃,细腻柔软。长期存放,越放越硬,也能作为干粮,泡在奶茶里吃,味道酸甜,奶香浓郁。
人说江南多美女,是因为那里水多,空气湿润;然而蒙古高原沙多风大,空气干燥,为什么也能有不少皮肤白嫩、五官端正和漂亮姑娘呢?奶类食物发挥着滋润作用,特别是常吃奶豆腐,能使草原的女儿身材苗条、皮肤光洁、眉清目秀,电视上经常出现蒙族歌手乌兰图雅——多水灵!
二连浩特的朋友让我吃过“奶皮子”,这是当地人招待宾客的食品,是奶制品中最难得的东西。他们教给我往上洒白砂糖,裏上油饼吃,香酥可口,甜而不腻,非常好吃。
二连浩特还正在建设,接待我的汉族朋友说他们下半年就能搬进新盖的楼房。我逛了逛这里的早市,与内地一个乡镇的集市差不多,肉便宜,菜贵些,摊位不多,顾客也少。
他们的房屋都是砖砌的低矮排房,这些房屋住了两代人了。他们没什么怨言,不说想回内地,就盼望着住楼房。
2024.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