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多做朋友
为人多做君子
刘国恩
2021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同学们好,各位老师、
家长、亲朋好友,
大家好!
今天是
很荣幸能够
作为教师代表发言,
我谨向各位同学致以
衷心的祝贺!
同学们,
今天没准备什么豪言壮语,
毕业之际,
你们应该不缺这类东西。
下面我用几分钟宝贵时间,
和大家聊聊两个话题:
第一,
我眼中的师生关系;
第二,
国家发展的定位和文化元素。
先说师生关系。
俗话讲,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倘若能改,我更喜欢
“一日为师、终生为友”。
此话怎讲呢?
有两层意思。
从道理上讲:
既为友,自然平等视之。
我于同学,
向来不敢居高临下,
唯恐高处不胜寒,
于自己过不去。
同学于我呢,
也就少有苛求,
并能更多包容我的不足
(包括今天的发言)。
我以为,
宽容彼此的瑕疵,
接受对方的不全,
倾听不同意见,
既为尊重,
也收获真实。
其实,所谓朋友,
核心也是真实。
平心而论,
你我今天的真实,
仍然有待加强,
咱们共同努力。
从现实来看:
信息革命面向公众的
扁平化趋势锐不可当,
知识更新和获取途径
日新月异,
信息与知识的“垄断”时代
渐行渐远。
作为教师,
面对课堂上朝气蓬勃、
脑瓜子更好使的年轻人,
自己除了年长而外,
真不敢奢望有什么
核心优势。
曾几何时,
一个理论、一部著作、
一本教科书、乃至一套教案,
足以奠定和支撑“泰斗”地位
数十载不变。
自己生不逢时,
没能赶上众生“膜拜大师”的
“传奇”时代。
接下来,
我谈谈国家发展问题。
2013年,
我从光华调入国发院,
国发院姚洋院长一天与我午餐。
席间,
他问及我关于
光华与国发院的定位区别。
我的回答是,
光华如其使命所言:
创造管理知识,
培养商界领袖,
推动社会进步。
很清楚,
光华的定位
重在微观层面的
企业管理和资源配置。
相对而言,
国家发展研究,
其重心则应定位到
更大尺度的时间和空间。
关于时间维度,
自然应当包涵历史进程的
前后延伸。
时间越长,
越看清一个道理:
为人处世,
只要克服短视,
从长计议,
终究利大于弊。
至于空间尺度,
活在“一亩三分地”内的
自给自足,
曾是人类农耕文明最久的
生存方式。
然而,
近500年以来,
地理大发现的跨国互联
以及紧随其后的工业革命,
已将其淘汰为
最不可取的贫穷之路。
回头看,
8年前我俩
关于国家发展定位的对话
不算离谱。
事实上,
今日的全球化,
还在加速其在深度与广度的
扩展趋势,
国家发展与繁荣富强,
更加取决于
人类发展赛道的并轨和相容。
对于志在振兴的
中华民族,
作为世界舞台主角的
历史遗产并不丰富,
还得更加开放地学习、
自强不息。
话说回来,
虽然咱们在世界历史舞台上
践行的足迹有限,
但谈经说道的
世界级文化标杆并不稀缺。
2019年3月,
中国科协的韩启德主席
宴请杜克大学(Duke)
前校长Richard Brodhead,
我有幸作陪。
当晚记忆犹新的话题,
莫过于关于“君子”的
对应英文。
穷尽在场嘉宾的
所有词汇,
最后也未尽其意,
身为美国文学家的
Brodhead校长似乎也
无能为力。
总之,
君子,
当属中华文化塑造的
最高人格境界。
下面容我列举几点,
与诸位交流:
其一,君子不器。
君子
不长脑子,被动置放;
相反,
君子能保持主动和自然的
进取个性,
其精髓与现代创新思想
不无二致,
是智慧与才华的源泉。
请问诸位,
你可知道多少君子智者
是靠盆景一样修剪而成?
又曾见过多少君子人才
长得像苹果手机般一模一样?
反正我不知道。
其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在东方,
这是中华文明对信誉的
千古格言。
在西方,
16世纪的荷兰商人,
曾因远洋搁浅,
荒野求生数月,
其中好几个人丧命于饥寒,
也始终未动客户的
衣物和药品。
可谓用身家性命代价,
践行了他们“海上马车夫”
商业帝国的崇高信誉。
其三,
君子不尽人之欢,
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君子尊重他人
不会无底线的强人所难。
如此品格,
倡导的精神与现代文明
异曲同工。
其四,君子不耻下问。
老子说:
知不知,尚矣;
不知知,病也。
我常想,
无论治理小家大家,
诸君如能多些“知不知”,
定会大有裨益,
尤其避免致命的自负。
其五,君子坦荡荡。
君子对人,兼容并包;
对待异己,也光明磊落;
对待自己,更是不藏瑕疵。
无论是处理
夫妻矛盾、父子问题,
还是同学纠纷、
族群摩擦等等,
如能多几分君子的坦荡,
相信既可以收获更多尊重,
还能解放自己。
以上这些中国君子的古训,
清晰昭示了
超越国界和时空的
人格典范。
我深信,
如果每个人都能
更好践行君子文化,
应该有助于我们更好
参与和推进
全球化下的
人类进步和国家发展大业。
最后,
是我留给
北大国发院同学们的
临别赠言:多做君子!
谢谢!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