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出自宋代邵雍的《安乐窝中吟》,这两句诗写的是饮酒和赏花的火候。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诗酒人生更是文人的象征。面对美酒,曹孟德发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孟浩然表达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闲适,苏东坡则满腹疑惑,发出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疑问,欧阳修却抒发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情怀……关于饮酒的佳话更是广为流传:曹孟德煮酒论英雄,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李白斗酒诗百篇,刘邦智赴鸿门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赏花,向来就是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美的一种高雅兴趣,更是文人画士的爱好。“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喝酒,有喝、有饮、有酗、有品之分;赏花,有看、有观、有赏之别。唯有“品”和“赏”是最高境界,“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这才能叫“品”,这才算是“赏”。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很简单,意思是说,喝酒,火候把握到位了,情浓意厚,情怡心爽;过度饮酒叫酗酒,酗酒伤身,酒醉失德,酒醉误事。赏花亦是如此,半开时才大有佳趣,花开一半,正是色、香、韵、姿的最佳状态,此时的花最美最艳,若等到全部开放再去欣赏,则会隐约地看到花要凋谢枯萎了,不禁会产生几分伤感,坏了当初赏花时的闲情逸致。
其实这两句诗的真正含义是:人生半满为宜,处世半醒为好;乐而不狂,饮而有度。说话留口德,话不要说满;处事留余地,事不要做绝。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就看你能不能准确地把握住火候。
因此,留一分清醒,余一份期待,不失为饮酒赏花的最高境界。凡事适可而止,弓满伤弦,动怒伤肝,不知那些志得意满的人,可否懂得“月满则亏、盛极则衰”的道理。
品酒,把握好度,有时可以放松疲惫的身心,有时能使思维处于亢奋状态。但是饮酒过量,不但会危害身体,有时还会丢人丧德。日月运行有常道,花开花落有定时。做人行事人亦如此,遵循自然规则,凡事恰到好处,方为大道。
“好花看到半开时”,余一份期待,否则会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失落。花落为泥,不禁让人惋惜,不然,林黛玉怎么会做《葬花吟》,倒不如“好花看到半开时”满意而归,留一份期待,少一点遗憾。果不宜过红,红则落地,人不宜过盛,盛则至衰。
切记:人生半满为宜,处世半醒为好。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生有得有失,一切顺其自然。
2021年12月22日于华清池畔
(来源于QQ空间)
修改于2024年6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