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心眼”会计名娃的故事 (下)
文/乔有国
(原创 家在山河间
2024-06-27 07:41 山西)
一次名娃他舅到解州给生产队修潜水泵,回来要报销两盒烟钱。名娃指着办公桌前的“二十不准”说:“这烟不能报。”他舅说:“队长都批了,你看有签字和印章。”名娃说:“谁批都不顶事。”他舅气的直跺脚,说:“没见过你这样死心眼的。”说完把发票撕个粉碎,往地上一摔,扭头便走,边走边说:“下次我再不去修水泵了。”为此,大队包队干部还找他谈话,说政策有原则性,但用起来还应有灵活性,名娃就是不听,确实是个死心眼。
一次生产队派名娃和两个社员去三路里镇上卖菜,时过中午肚子饿了名娃说:“咱们吃饭吧。”那两个社员说:“你先去吃吧,我们再卖一会。”那时出差每天每人补贴四毛钱,名娃拿出三毛钱在一家干火店把自己带的馍让店主给加了一点油,放入少许盐、花椒、几个葱花给煮了一下,算是吃了一顿饭。回来让那两个社员吃饭时,发现他们一人拿着一个干馍,一根葱正在吃。吃罢,打来一桶凉水,他们先喝了,再让牲口去喝。名娃问他们,为什么不去煮馍吃,他们说我们出差在外经常这样,省下四毛钱可以给家里买个煤油、火柴、酱油、盐什么的。名娃深受感动,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大家生活确实不容易呀。
那年月一个劳动日只能分到三毛六分钱,还是打白条挂在账上。这就使许多社员经常围着队长要领分红钱,因为大家都急花钱。又到年终决算了,名娃费了六、七天时间把决算方案做出来交给队长看,今年每个劳动日分四毛钱。队长看后对名娃说:“再压一下,算的高了没钱给社员,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添麻烦吗。”名娃说:“这已经够低了,咱队是全村最低的了。现在不是还有些钱吗?”队长说:“都分光了明年开春咋过活。”死心眼名娃硬是按四毛钱算了,想让劳苦一年的百姓过一个高兴的年。
一天,队长让名娃和二虎叔去运城卖菜。菜卖完准备回家。这时,二虎叔走过来神秘地说:“这个人要我们帮他从机电公司把一台发电机拉送到火车站,出资二十元,怎么样?”名娃说:“这不是损公肥己吗?咱不能干,”二虎叔说:“人家都说你是死心眼,真没错叫。” 名娃的死心眼出了名,从此再没人来报销烟酒发票了。但他和队长出门办事,看到队长仍然是好烟招待客人。人常说,烟酒不分家,烟酒一端事情好办。名娃就纳闷了,队长平时家庭经济并不宽裕,每天应付招待,抽烟要付出不少钱,这钱从哪里来?生产队日常用品并不是每次都付现金,而是记在村里供销社的账户上。一次,名娃月底和供销社结账时发现煤油、皮带油消费比平时多了不少,后来才知道队长把烟钱开成煤油、皮带油发票了,他“唉”的叹了一声,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呀,人逼急了什么方法都能想出来。队长便向他解释说,都是为集体办事,只要不把钱装进咱自己口袋,你说不这么做,事情能办成吗?还有的生产队把这类烟酒副食钱开成了农药“敌敌畏”、“3911”呢。你想想,那要吃喝多少“农药”,真是要命!
生产队村南有二百多亩地没有水井,庄稼收多收少全看老天爷脸色。队长召开社员大会,讨论在最高处打一眼深井,大家一致同意。名娃就和队长到信用社办贷款,求爷爷告奶奶的,主任就是不答应,他们只好找公社革委会主任,正好主任是包咱村的,对打井很支持,公社主任搭话,信用社主任终于答应了先贷一部分。 队长高兴地说 :“咱们找打井队签合同去。”名娃说:“款还不够用。”队长说:“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叫认着卯拿锤敲,只要咱们干起来了,到时侯公社还能让打井半途停下来?到那时信用社主任他就不得不给钱了。”
他们采购铁丝、棕榈、石子、井管等物资,请安邑物探队定井位。万事俱备,只待开机。打深井牵扯方方面面,求人更多,都得招呼好。队长就对名娃说,这次打井你主外,跑外买东西,办灶的事就由出纳来管吧。名娃心知肚明,便爽快答应了,心想看你以后咋交账。为把井打好,队长把村里做饭大把式请来,顿顿鸡鸭鱼肉,变着花样侍候打井队人员,井队工人深受感动,顶风冒雪,昼夜连轴转,认真记录地层状况,泥士层,砂土层,石子层标记明确。下管那天,井台边就像过年一样热闹,公社干部,全村大小队干部及本生产队社员,全员出动。经过一个月奋战,全村第一眼深井终于流出了甘甜的泉水,二百多亩田地终于变成了旱涝保收田。随后大队在深井边建了个水塔,解决了大半个村社员饮水的难题。这次打井开支由公社主任批准报账,名娃不再担心年终公社财务会议如何过关了。 名娃和队长工作合作默契,就是财务报销受难。队长左右为难,欲罢不能,名娃心里老想着自己前程不愿这样干一辈子。说来也巧,村里学校缺少教师,名娃想去,校长也想要,队长就来个顺水推舟,送了个人情放手让他去了。
事后名娃说:“还真是‘死心眼’帮了我忙,不然在生产队当会计,三年后改革开放,生产队解散,会计还有什么用。”进入学校后,名娃参加省教育学院全员培训函授学习,经过刻苦努力,自修学习,名娃领取了大专文凭。最后还转正为公办教师,真是人心正,大道阔,苍天不负有心人啊!

作者简介:乔有国,1953年生,山西运城人,大专学历,退休教师。盐湖区诗联学会会员。盐湖文化研究会会员。散文,诗歌作品曾在《运城日报》《美丽盐湖》《山西广播电视报》《都市头条》《运城市德孝文化研究会》《今日头条》《我在河之东》等报刊和平台发表。座右铭:天道酬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