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名家”与“山东安泰职业培训学院”共同创作《七•一百米长卷》
王长鹰 汤 峰
2024年6月27日(周四)下午,山东安泰职业培训学院陆续迎来十几位客人,他们中有书画家、歌唱家,也有诸多社会贤达人士,他们的名字分别是:
徐化芳、赵爱华、高建、张军、江兴华、刘文云、吴玉、于春河、张秀岭、洪国峰、靳洪梅、王乃玺、孔薇薇、朱明涛、杨士民、邵华、张东瀛、李永生(排名不分先后)等,他们在校领导杨东伟先生的热情引领下,来到人才交流中心的二楼会议室,并将借此方寸之宝地,用他们手中的笔,或胸中的歌,为即将到来的“党的生日”——“七•一”,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盛典!
在热烈的掌声中,校领导杨东伟先生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这位曾在中国军营摸爬滚打过的中国军人,显然深怀对祖国的感恩与对“七•一”的深情,言语间无不闪耀着灼人的情感浪花,他饱含深情地说:
在一般人眼里,“七•一”,或许只是一个时间节点;但在一个胸怀初心的伟大政党眼里,“七•一”,不仅意味着诞生,更意味着一个民族从此找到了复兴和崛起的伟大方向,因而它也就成了一个民族坚定不移的信仰窗口……
因而,怎样过“七•一”与怎样过好“七•一”?!如何透过“七•一”的时间节点,而提炼出深藏在时间节点后面的精神价值,也就成了每一位优秀华夏儿女的共同思索,今天,请诸位名家走进安泰校园,就是要请诸位名家放开手脚,有墨奉墨,有歌放歌,有思路谈思路……总之,就是通过这个“龙年”的“七•一”,把各自内心深处对“党的深情”,对“祖国的热爱”,抒发出来,绽放出来,并在“抒发”与“绽放”的同时,也得到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个人的成长……
著名画家张军先生虽有些姗姗来迟,但他却提前做足了功课,显然是有备而来,不仅为校领导杨东伟先生献上了他精心绘就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巨幅油画,还苦心孤诣地以“安泰”二字为“根”,为“山东安泰职业培训学院”拟就一幅雅联:
“安”心决定命运
“泰”则兼济天下
表达了一位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大学教授的赤子情怀!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诸名家各就其位,各研其墨,各展其才……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兴致正浓、豪情正旺的诸艺术家们,还联袂创作了一部百米长卷……
大家一致推举德高望重,又有着几十年中国军旅生涯的徐化芳先生为长卷启卷,化芳先生并不推辞,但见他提笔在手,挥毫写道:
日出东方
佑我中华
诸艺术家纷纷入场,为百米长卷《盛世七•一 大哉中华》添墨增趣,留下人生宝贵的一笔!
学院简介:
山东安泰职业培训学院成立于2010年,原为济宁市安泰建设职业培训学校,2014年7月经省人社厅批准晋升为济宁安泰职业培训学院,2023年3月更名为山东安泰职业培训学院。学院是济宁市人社局、住建局、应急管理局、农业农村局、总工会、民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定点职业教育基地;学院是一所以技能培训为特色,多层次、综合类职业教育培训院校,旨在打造集技能培训、技能等级认定、创业培训、安全培训、安全体验、竞赛比武、会务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平台。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增强职业技能,拓展就业空间”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学院位于济宁市高新区接贾路2号,投资建设了济宁市现代建筑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设了人才交流中心、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工法楼、安全培训中心,具备吃、住、学、训、赛、会、考等功能。
学院积极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持续打造“四+一”教育培训模式,暨“理论培训、技能实操、模拟防真、体验式教学+就业指导”人才培养体系,示范带动济宁市职业教育培训活动扎实、有序开展。学院成立以来,年均培训2万余名专业人才,累计培训30余万人次,为济宁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现已发展成为: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
和装配式建筑体验式教育基地、山东省建筑业技师工作站、山东
省农民工培训基地、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培训基地、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培训机构、济宁市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基地、济宁市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基地和鉴定分站、济宁市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中心、济宁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济宁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济宁市就业创业培训基地、济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济宁市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培训机构、济宁市“素质固安”工程公共安全教育体验基地、济宁市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基地和中国建设劳动学会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基地。
近年来,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山东省建筑业十佳教育培训基地、山东省建筑业岗位培训教学先进单位、山东省建筑业职业技能开发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城乡建设系统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山东省总工会就业培训优秀机构、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状、济宁市AAAAA级社会组织、济宁市“十佳”社会服务机构、济宁市抗击疫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济宁市总工会工友创业园和济宁市厚道鲁商、诚信中介倡树行动工作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
今后的工作中,学院将进一步夯实基础,创新模式,提升内涵,突出特色,做亮品牌;积极构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基地共建、服务共享、发展共赢的多层次、多渠道发展平台;着力打造规划布局合理、办学理念先进、培养模式科学、服务功能显著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新高地,最终发展成为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职业教育平台。
2024年6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