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牌名叠合
文-聂金杨
一曲<<蝶恋花>>,九女<<浣溪沙>﹥。
风起<<红芍药>>,日落<<散余霞>﹥。
北牗<<珠帘卷>>,西山<<苏幕遮>﹥。
何时<<梅弄影﹥>,早已<<鬓边华>﹥。
狂风
江海翻腾如猛兽,暴雨狂泄似巨龙。
生死未卜人哀号,家园沉沦心惶惶。
暴雨
暴雨倾盆卷云烟,狂风怒吼似天河。
树木摇曳枝折落,房屋破损人无眠。
全国土地日
家园沃土世上存,宝贵资源少人均。
流转农田楼姿秀,集约城镇物态纷。
千山绿色原野翠,万里青川古林深。
天南地北车提速,航空高铁气象新。
连滩天池庵
古寺倚山巅,松风绕庵间。
偶来成小隐,长羡白云闲。
手枪诗-大海
大海欢
波浪笑
雅兴趣致
子牙垂钓
游船跟水跑
旅客拍鱼瞧
礁石稳坐热闹
孩童沙滩垒堡
天地胸宽来拥抱
生物资源多富饶
帆樯动
鲲鹏摇
沧海横流地球绕
人云亦云
一片云。两片云。云载爱情性染尘,金屋藏美人。
长色心,生缘心。几度新郎又结婚。玉女葆青春。
格律手枪诗-诗和酒
墨客酒
骚人辞
戏曲旧歌
梨园新诗
帝阙八仙经
王阕九神词
邀明月共琼液
伴嫦娥舞秀姿
学士梅妻还鹤子
儒家松夫收雁主
唤吴姬
呼楚仕
金銮殿下状元试
溪口古渡雨中游
题记:甲辰初夏游蒋介石故居。
半城烟雨地汇流,水洗千尘绕重楼。
扶杖风前诗心壮,行吟足下画境游。
长汀过往犹在目,古渡音容共回舟。
簇浪浮波随源远,飘红几瓣不绝休。
歌词-知音难求
难分难解情海深,千里红尘觅知音。
假做真时真亦假,真做假时假亦真。
莫负青春好年华,儿女情长空遗恨。
无限风光金色梦,金色年华靠打拼。
碧水芙蓉
风撩绿意锁春香,凤凰成双醉荷塘。
碧水润泽万般爱,藕出淤泥古流芳。
漂泊异乡
山遥遥,水长长,乘机高飞七洲洋。东南西北方。
心灰灰,意凉凉,一叶孤舟漂异乡。春夏秋冬向。
夏季高温
盛夏难捱觉日长,炎热暑气挟骄阳。
谁怜北苑荷裳碧,我喜南乡稻浪黄。
素心炉煮多变幻,蜃世云蒸久低昂。
幸哉肝胆存冰雪,独卧青山好纳凉。
手枪诗-雏荷
初蕊嫩
露碧池
玲珑浮凸
飒爽风思
色隐清波滟
性怜玉胭脂
尘香缕牵襟袖
春心卷倩谁知
湘涵晓月拽斜晖
半是仙姝半是诗
白靓美
嫩幼稚
青蜓点水迷情痴
七律-郁南故里
初露月华有桂檐,夜色云吞入凉添。
悄雾盈珠花间影,和风触落叶上尖。
凤出乡巢前附翼,龙归故里后鳞髯。
只是时光如常待,琴心未变荏苒嫌。
人生在世
若有来生世间游,不愿再来可回头。
愿做青灯已无求,己无所欲一滴油。
痴情换来酒惹愁,烟撩寂寞泪长流。
余生只做红尘客,无争无斗度春秋。
南江风水
一棹南江玉鉴开,山歌云影共徘徊。
三罗风物多豪气,直把青岑水上栽。
藏头诗-赠叶锦生
叶满枝头凤攀枝,
锦簇花团龙翔池。
生机勃起擎天柱,
郁水南山秀美诗。
高峡出平湖
清洁供电揽镜湖,横挽高峡万家富。
巨浪拂平沉航道,暗礁淹没化坦途。
朝霞透水观鹭闹,夕日衔山看鲟浮。
智慧工程兴国运,繁忙顺畅绝世无。
围棋对弃
黑白两阵布玄机,金角银边兵神奇。
纵横对弈十九道,撕杀N局不重棋。
红莲
凌波楚楚出画池,照水亭亭倩谁思。
烟染红衣清如洗,露擎翠盖湿未迟。
凝素影,荡光辉,鸥鹭惊飞可浣诗。
几回梦入花深处,夏香孰与独先知。
夏深
如此繁华夏愈深,一翻风雨忍退寻。
江湖极目皆世味,冰雪凝怀尽箫心。
挂壁龙泉酣成醉,倾坛绿蚁亢觉音。
何妨日暮今又唱,南浦歌声共高吟。
阵雨
大风翻卷物采惊,一阵袭来暮千重。
雾障遮藏敲窗力,瓢盆化作盗迹踪。
渗凉托景爻象散,炎暑顿时逸尘冲。
百叶扶摇知多少,夏花失色焕碧空。
国际禁毒日
0626聂金杨
毒枭毒品毒相逢,罂粟罂叶罂花红。
萌果伤流鸦片糕,化工提炼狂冰浓。
坑粉迷人犯罪情,摇头幻影无财梦。
禁剑除黑清网贩,离远魔害岁月丰。
漓江荡舟
丹青妙手入画屏,万里江川赋流形。
渲夜涂天描南野,揽星邀月绘北溟。
但取碧山千抹黛,去临沧海九秋萍。
又洒云烟逡巡处,挥毫泼墨染户庭。
手枪诗-菡萏
根扎底
水安家
污泥护养
吸收精华
欲把红荷赞
应将白莲夸
躬身献不畏艰
育花卉似天仙
诗赞菡萏出水美
词歌莲藕入土眠
观世音
座宝莲
芙蓉王国写新篇
沙漠骆驼
戈壁荒凉走天涯,胸怀绿意随处家。
梦幻沿途长青草,心知热路满黄沙。
断水疾行蹄流汗,缺食负重眼冒花。
铃声飘荡驼影远,血色残阳醉云霞。
夏光
如此繁华夏愈深,一番风雨忍退寻。
江湖极目皆细味,冰雪萦怀尽箫心。
红尘趣
半百年华风尽收,沧桑来生枕边留。
避世清词难无欲,深山修行能解忧。
红尘趣,庙堂瓯,般般捕去做诗囚。
浪漫余生闲时节,借来安静写风流。
湖畔秋色
行舟渐远挂涧边,练瀑清吟雾中悬。
舍内菊香留归客,满山秋色把酒欢。
雨花石
大象奇形眼前浮,斑斓七彩识者求。
身无半贯知砀意,心有灵犀也风流。
做雨随花难容我,尘间客满石里游。
堪称至宝吾独爱,釜砾平凡伴床头。
聂金杨,1965年生于广东郁南县。全球华人诗词协会等文学会员。在媒体历年发表作品约5000,受胡锦涛同志接见,得曾宪梓先生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