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马蹄峪
宋文东
6月16日,我和10几位驴友去济南龙洞风景区的藏龙涧徒步了10几公里,驴友们都很开心、快乐。但众驴又觉得龙洞风景区尚有若干景点我们这次没有造访,觉得像对不住它们似的。不过,龙洞风景区有点大,除了龙洞、报恩塔等景点在军事管理区以内,如果加上东部的佛峪、马蹄峪几个景区,以我们这些中老年驴友的体力一次走完是不可能的。我们决定利用这个周末再到龙洞风景区的东部搞一次穿越。
6月23日7点半,驴友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在龙鼎大道南首,准备穿越马蹄峪。那天,太阳虽然刚上班不久,但却很敬业,一早就发出炙人的炎威。待最后一位报名参加活动的驴友么么到来后,大家便开始行动,先爬东南面的凤凰山。
凤凰山不高,却比较陡峭,我们是从山的阴面开始爬的。山林里虽然见不到阳光,却也没有一丝风,比较闷热。爬了不到半山,我就汗流浃背了。
爬上山顶,山风顿时阵阵拂来,那种舒爽惬意,与爬山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大家赶紧补充水,也抢着分享各自带的水果,都说是为自己减负,毕竟爬山时背着个沉重的双肩包的确令人不爽。净心背了一个西瓜,还有点凉浸浸的,众驴见了,就像一群狼见了羊似的眼睛都绿了。我啃完一块西瓜,对众驴交代了这次穿越的路线:从此往东北方向经将军帽、扁石山、再到白云山,然后下山穿越马蹄峪,大约中午时分抵达马蹄峪西口的杜家饭店。大家如果在这饭店用午餐也可以,但是饭后还得爬凤凰山返回停车场。众驴说路线行,但是饭后再爬山那个滋味却不好受,还是出山后再找地方吃饭吧。我说,那就到时候看情况再定吧。
众驴沿着山顶林荫小路往东北方向行走。虽然现在才是早晨八点多钟,但金色的阳光普照山林,犹如万千条金线一般穿过树隙耀人眼目,也在松林小路上筛下柔和的驳杂斑点,令人身体放松,心情舒畅。
爬上一处山脊阜地,山林中见到一片玛尼堆,颇为令人不解。我在五台山东台去北台的路上曾经遇见过玛尼堆,但数量不多,不过几堆而已,据说山下仁怀镇上的数百座寺庙里住着众多的藏僧,垒玛尼堆是藏族的习俗,因此并不令人奇怪。其实这片玛尼堆多年前就有了,起初规模还比较小,仅有几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玛尼堆也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几乎整个山顶阜地都堆满了。至于这是不是藏民所为,我看也未必,因为我并未听说在济南有多少藏民。所谓的玛尼堆,其实是藏民的一种宗教信仰,用来祈福、许愿的。因为他们相信,每往这些石头堆上添加一块石块就会得到神灵的保佑和恩赐。因此,在西藏,玛尼堆随处可见已经习以为常。凤凰山上的玛尼堆是我在济南以及周边地区爬山时见到的一处玛尼堆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凤凰山上的一道独特景观。
众驴接着爬上将军帽山,我们没有登顶,而是沿着山南坡悬崖边小路前行。站在悬崖边小路上往东南方向远眺,只见群山叠嶂,满眼苍翠,令人心旷神怡。鹤立鸡群的白云山孤峰兀立,直插云霄,透着一股雄奇之势。白云山也是龙洞风景区一带群山之中海拔最高的山,山呈南北走向,东南西三面峭壁陡峻,直立如削,唯有北面山坡比较缓和,可以登顶。
到了白云山东北麓,见路边树立一块指路牌,与藏龙涧那面的材质一样,也很规矩,可能是同一个建设单位施工的吧?指路牌上面有箭头指向白云洞、白云泉方向。我有点喜出望外。我们本来打算从白云山东坡去山南面下马蹄峪的,但一见到指路牌上的白云洞、白云泉,我决定改变规划的线路先去看看白云洞、白云泉,然后再下马蹄峪。我知道这个白云洞和白云泉很久了,也听说它在白云山西坡,我们曾经来寻找过,却一直未能如愿。现在既然有了路标,为什么不去看看呢?
我们沿着山林小路下了山坡,刚走了不到百米,又出现了岔路:一条往白云山西坡而去;另一条右拐伸往山下峪沟。我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才对。如果有关部门能在此处岔路口树立个指向牌该有多好!我判断白云洞应该在白云山的西坡,因此应该往山西方向上山。其实这个决定论起来是合理的,但现实却是错误的,这是后话。山坡上林木茂密,阴翳蔽日,许多树上缠了爬山虎之类的绿植,更增添了几分林荫里的凉意,如同原始森林似的。大家爬上一条东西向的山路,来到白云山的西面,却并未发现白云洞的影子。我跟辰桑一起分析山洞的位置。辰桑说,山洞应该在山上,我去那面侦察下。
下到岔路口往北不远处,路边山崖上忽现一洞,让众驴有点措手不及,及至反应过来才知,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白云洞。真是应了那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名言。如果我们不返回山下来,而是继续沿着山路往西下马蹄峪,那么白云洞又将与我们失之交臂,下一次再来,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也算老天不负有心人吧。路边有块牌子介绍此洞的名称来历:传说有位白衣仙人曾经在此洞居住过,故名白云洞。
白云洞南向,深达10几米,东西宽四五米,高二三米,全石壁,是一个自然洞穴。洞壁上也没有发现钟乳石之类的东西,说明这不是一个石灰岩洞穴。洞尽头有一铺用砖石垒砌的炕,地面也是砖头铺就,比较平缓。洞口有青石垒砌的洞门遗迹,说明确实曾有人在此洞居住生活过,至于是不是传说中的那位白衣仙人就不知道了。
洞口前面还有座坐西朝东的三间房屋遗址,红砖垒砌,房顶已经坍塌,仅剩下个空框了。洞南10几米远处的石壁跟下,有个水池子,深二三米,南北长三四米,东西宽三米左右,池底有水,浅绿色,水面上浮有绿藻,却不知深浅,这就是济南72名泉之一的白云泉。泉眼也看不清楚在水下哪个位置。眼下旱魃肆虐,这眼泉还能活着,甚好!
看了洞,赏了泉,大家继续下峪沟。众驴边走
我想起前几天曾在网上见过一个帖子说,凤凰台下面的半山小路不通了,那小路尽头的石墙又被加高加固,还有军人站岗。因此我们今天的计划就是再爬一次凤凰山返回,此外别无出路。刚离开饭店不远,见对面过来一个小伙子,我询问了那边的情况。小伙子说,那墙上有几个洞,爬过来不难,也没人站岗。我谢了小伙子,心里一阵高兴,在这火辣辣的天气里,谁不喜欢走林荫平路呢?
到了那个凤凰池上面,去年夏天我们从佛峪看瀑布回来曾路经此地,那时水池里的水是满满的,还从水池往坝外溢流,形成一道四五米高,三四米宽的美丽小瀑布,那轰轰的水声在峪沟内更加响亮,传得很远。可是今年天旱,济南地区从春节至今还没有下一场像样的雨,天地万物仿佛都在喊渴,渴啊!现在的凤凰池已经干得底儿朝天,路边的黄栌有的已经渴得黄了叶子,奄奄一息。
众驴沿着半山小路前行。小路上树影婆娑,清风飒飒,舒心怡人。松柏散发的奇特香味比较浓郁,沁人心脾,真是难得。
到了小路尽头,证实了网上所言不虚,部队确实把石墙上面原来的豁口重新磊好了,还加了铁丝网,一般人很难爬过去,只是没有军人站岗而已。我们沿着墙根小路直至下面的菜地寻找围墙缺口,却一直没找到小伙子所说的墙洞,便又返回到凤凰台下部队所设立的监控探头那里。辰桑电话告诉我,他已经爬山回到停车场了,让我们放心。我对众驴说,咱们现在只有一条出路——爬凤凰台出山,虽然爬山累一点,但比爬墙要安全得多。
站在凤凰台上,对面就是老君崖,两山相对,如同敞开的两扇门似的。山峪内是绿树掩映的营房,西山跟下绿树丛中有处水塘,蓝莹莹的水像块碧玉一般卧在水沟里,景色真美。相传昔日这凤凰台曾是凤凰栖息之地,我忽然想起一句“凤凰无宝处不落”的俗语,再看看这高耸霸气的石台,想着凤凰在石台上优雅踱步的情景,不禁醉了。我知道凤凰台这处景点很久了,虽然凤凰山来过多次,但凤凰台却一次也没有到过,今天如果我们从凤凰台下面爬墙出山了,可能又要与凤凰台错过了。
下得台来,在往停车场走的路上,回顾这次马蹄峪之行,我们虽然走了一些弯路,多流了一些汗水,但收获颇多,很值!
2024年6月25日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